-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巴蜀山歌》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儿与少年教案 教案 6 次下载
- 人音版八下第三单元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案 教案 7 次下载
-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樱花》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姹紫嫣红》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案设计
展开《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短小但气韵悠长的兴国山歌,全曲2/4拍,一段体歌曲,情绪高亢嘹亮,具有兴国山歌的特有风格,歌词质朴,七言四句,歌头是兴国山歌招牌式的喊腔式衬词“哎呀勒”,高亢有力,在高音“3”上延续后引出四个旋律相似的乐句。歌中每一个起始音都是同一个音,句尾为叹气瓣的下行音调。旋律多为一字一音,乐句紧凑少有拖拍,犹如勤劳的客家人挑着担子穿行于起伏陡峭的山路间。歌曲为羽调式,中速,用用自然音色演唱。
二、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而明亮的声音,以方言或者普通话演唱这首歌。
2.初步感受兴国山歌,了解其音调及衬词特点,并对其乾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有感情、优美豪放的声音去演唱歌曲,采用合作与交流的方法来创作、表现“兴国山歌”,进而感受和体验“兴国山歌”,的意境、情绪和风格。
教学难点:唱好歌头“哎呀嘞——哎”,掌握歌曲中的装饰音和弱位起唱拍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特点、风格。
四、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导入法”“示范法”和“机智引导法”辅助性的运用了表演法等。
首先,情景导入法,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即兴演唱几句不同体裁的歌曲,让同学们说一说。接下来,得用讲授法介绍歌曲的背景,山歌的特点和相关的音乐知识,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和风格。
观看视频导入兴国山歌,最后利用引导法使学生在“开腔调”的演唱中尽情的发挥其创编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拓展能力,加以学生学习的记忆,真实的感受兴国山歌的特点。
再来,得用教授示范法,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凡是教给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或唱段教师都给予示范,让学生直观的接受到知识面对面的传递更具有现场感染力,如“在开腔调”的演唱和整个乐句的演唱以及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等。
五、学习方法
介于以上教学方法的设计,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重点会用到以下几中方法:
1、聆听法:在学习歌曲的环节中,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旋律,区分歌曲的风格和结构特点,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在最后一个环节播放方言版的“打支山歌过横排”让学生体会歌曲 韵味,拓展学生的视野,结束新课便 学生韵味悠长。
2、练习法:在学唱歌曲的环节中,学生有大量的练习法,比如旋律的练习,倚音和波音的练习,识谙的练习等,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才能快速、准确的掌握歌曲,为后面的创编做好铺垫。
3、合作交流法:在“开腔调”的练习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在音乐旋律中加入不同类型的演唱方式,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辅助性的还有自主探究法和模仿法。
六、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分别情景导入,歌曲教授,活动体验和音乐赏析四个方面为大家阐述。
1、 情景导入:
教师即兴演唱几句不同体裁的歌曲,让同学们说一说。将中国民歌的体裁“山歌”引出来进今天的新课。《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兴国山歌。(观看视频)
“打支”――“唱支” “横排”――两山间的崎岖的山路
2、兴国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是流行于以江西省兴国县为中心延及赣、粤、闽、桂数省的客家民歌,传说起源于“木客”号子。兴国山歌属于汉族口头艺术,下里巴人的山野俚曲,只是代代口耳相传,正史没有对其起源进行记载,而以“太上隐者”名义出现在《全唐诗》里的二支山歌,也被记录的文人进行了“雅化”。2006年5月20日,兴国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属赣州市管辖。兴国95%以上的人口均为中原南迁的客家人及其后裔。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客籍背景,世代居住在高山密林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在劳作之余,他们只有用兴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兴国山歌”历史悠久,有自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中原的古风遗韵和当地土著文化的融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兴国山歌。兴国山歌以独特的民间风格,灵活的形式,多变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优美的音乐旋律,深远的影响,扎根于人民之中,历千百年而不衰,成为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兴国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所以,“兴国山歌”闻名遐迩,素有“山歌之乡”的称誉。
2、兴国山歌”的艺术、风格特点:
“兴国山歌”有固定的歌头格式:“哎呀嘞——哎”, 音调既高且长,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引人注意。语言生动,旋律优美。兴国山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因而,千百年来,历久不衰,深受群众喜爱。
3、歌曲教授环节
(1)、聆听歌曲
(2)、发生练习:气息饱满,用力均匀,高音要有支持感,但不要提肩,身体放松。
设计意图:“哎呀嘞”乐句是兴国山歌的灵魂,也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唱好这个喊腔既是重点优势难点。初二同学处于变声期,需要在教师的科学知道下合理用嗓,可以避免喊唱造成学生声带受伤,以及由此带来的歌唱不自信现象。“哎呀嘞”三个象声词的元音包含了“ai a e ”,正好可以进行开口音到闭口音的过渡训练。
教师打出指挥图式让学生再练习,引出“开腔调”的节奏自由和后面旋律的节奏整齐的对比。
(3)、学生用方言齐读歌词,了解歌词大意。
设计意图感受歌词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的最好钥匙,因此在学唱之前先欣赏歌词更有利于降低学唱难度,提高学唱效率。
(4)、全曲欣赏,找出最符合山歌山野气息的乐句
教师示范“开腔调”的演唱,学生模仿,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跟音乐模唱歌曲的主旋律,找出兴国山歌的特点旋律。
注意当地方言石(sa)、 禾(w)、 鞋(hai) 的发音。
学生跟教师一起练习歌曲,教师引出装饰音和波音的唱法。
(5)、模唱,开头喊腔的“哎呀嘞”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哪个音?(嘞)
X X X X | X X X|
和生活中的什么节奏相似?(在起伏的山间小路上行走)
七、活动体验
1、对于“开腔调”的活动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可在这句中加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唱,如“对唱,加入劳动号子的风格,男女分组的演唱模式,挖掘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一领众合的模式,突出个别学生的能力,使全体学生共同学习和发展。
2、让同学们试着自己作词加入,启发同学们创造力。
八、拓展
听一听其他的山歌。广西山歌刘三姐《山歌好比春江水》.
九、课堂小结
民歌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是文化瑰宝,只有植根于民族的土壤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当它生长的土壤越肥沃根系就越粗壮发达!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能喜爱自己的民歌,不仅呵护它,并且守望它的枝繁叶茂,芳香四溢。
十、教学反思
《打支山歌过横排》是一首兴国山歌,全曲2/4拍,一段体歌曲,情绪高昂嘹亮,具有兴国山歌的特有风格,本节课对中国民歌中的山歌体裁进行教学为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资源的整合,故在教材内容中加入小调和劳动号子的知识进行补充说明。本节课的教授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也已经日趋成熟,故在课堂中不愿表现参与活动的能力就不够积极,因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启发、引导和调动。
也就对教师在知识的传达准确度和掌控学生的能力上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这节课中重点以教唱歌曲为主,主要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导入部分。教师通过不同体裁的民歌范唱直观的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以歌曲体裁的不同进行民歌基础知识的补充说明,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歌曲学习。通过教授示范法,让学生直观的接受知识并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面对面的传递给对方体现现场感染力。如:“开腔调”的演唱和整个乐句的演唱以及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等。
第三环节,是拓展也是这节课的亮点。用“开腔调”作为活动的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可在这句中加入不同的形式演唱。如:“对唱”男女分组演唱,要求提高声音唱“开腔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山歌的特点,使音乐更具有感染力。最后利用地方的特有资源进行即兴的歌曲创编环节结束本节课。
不足:
1. 歌曲背景介绍的过程里时间过长,导致后面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不够。
2.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教唱中有很多的细节问题没有及时的给予纠正和疏导。
3.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练习的方法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倦怠和疲劳。
4. 整节课的效果没有达到我预先设计的效果,在语言组织方面也不够精炼。
2021学年江西 《打支山歌过横排》优质教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江西 《打支山歌过横排》优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兴国山歌”创编评价小舞台,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花城版九年级上册江西 《打支山歌过横排》获奖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花城版九年级上册江西 《打支山歌过横排》获奖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展示有关“兴国山歌”的资料,学唱歌曲《打只山歌过横排》,曲式分析及歌曲处理,“兴国山歌”创编评价小舞台,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下册☆打支山歌过横排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