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第1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第2页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

    展开

    这是一份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祖国的绿水青山一年四季都美景如画。在如图所示的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露上枝头 D.冬天,霜挂树枝
    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幕布上的皮影 B.桥在水中的倒影
    C.河底看起来变浅 D.月全食的形成
    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向潮湿的头发吹热风
    B.我国吐鲁番地区使用坎儿井输水
    C.将湿衣服摊开晾到向阳的地方
    D.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手术剪子 B.修眉剪刀
    C.手工剪刀 D.园艺师剪刀
    5.(2分)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6.(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7.(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人推石头没有推动
    C.叉车将货物从地面提高一段距离
    D.龙门吊提着货物水平移动
    8.(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有一个能滑动的圆柱形永磁铁,外圈套着一个线圈。只要将手电筒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手电筒的小灯就能发光。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此手电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9.(2分)如图是位于我国湖北省宜昌市著名的三峡大坝,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了水的动能
    B.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不变
    C.水轮机发电利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水轮机发电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10.(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C.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D.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
    11.(2分)如图是带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洗衣和烘干可独立进行。小明为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12.(2分)在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突然“跳闸”。对于“跳闸”的可能原因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将插头插入双孔插座中时,双孔插座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
    B.灯泡中的灯丝被烧断
    C.断开电灯的开关时,开关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
    D.用遥控器关闭正在使用的电视机
    13.(2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运用了模型法
    ②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运用了类比法
    ③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14.(2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源(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0~20Ω)、电阻箱(0~9999Ω)、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依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各小组同学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U=2V不变,记录了六组数据,并绘制成图象。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给定的器材,选择出比较合理的图象(  )

    A.
    B.
    C.
    D.
    15.(2分)将物体A和B放入足量的水中,A漂浮,B沉底。若A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m1、V1和F1,B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m2、V2和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F1 一定大于F2
    B.若m1=m2,则F1 一定等于F2
    C.若V1=V2,则F1 一定等于F2
    D.若V1>V2,则F1 一定大于F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1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B.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成像时,其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的相同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D.由于光的折射,太阳落山时,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其实际位置应在地平线以下
    17.(3分)为了节约能源,减轻污染,人类发明了太阳能汽车,如图所示为试验中的流线型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测试时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
    D.太阳能汽车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大
    1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存在,就一定有电流
    B.电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C.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
    D.家庭电路中如果不安装保险装置,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19.(3分)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65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20.(3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1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 V2的示数与电流表 A 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 V1 的示数变小,电阻 R1 消耗的功率变小
    D.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三、实验解答题(每空2分,共42分)
    21.(2分)如图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   ℃。

    22.(6分)小亮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内能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23.(8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   相等的沙子和水。
    (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乙的图象可知,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由此可见,   的比热容较大。

    24.(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理由是:   。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50°
    50°




    25.(2分)小月探究“电路中电阻箱两端电压U 与通过它的电流I 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判断:当I=0.3A时,U=   V。
    I/A
    0.6
    0.8
    1.0
    1.2
    1.4
    1.6
    U/V
    9
    8
    7
    6
    5
    4
    26.(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选用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粗细均相同、高度或相同或不同)A、B、C、D、E、F、G等,刻度尺及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在平面镜前8cm处放有蜡烛A,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
    成的像,并将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前
    后左右移动,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
    ③将蜡烛A移动至平面镜前10cm处,仿照步骤②进行实验,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D的高度。
    (1)请你写出小阳所探究的问题是:   。
    (2)实验中B、C、E、F等蜡烛都不能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   。

    27.(4分)小军为了测量小塑料瓶的体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当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g。
    (2)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提细绳将塑料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烧杯内的水中(瓶不接触烧杯,且水未溢出),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为   cm3。

    28.(12分)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四节新干电池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
    (2)请你指出如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的一处错误;
    (3)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为了查找故障,小阳将电压表拆下,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将电压表分别接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端,发现只有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由此可以判断出现故障的元件是   ;
    (4)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
    (5)若用该电路测量规格为“1.5V0.3A“灯泡的额定功率,需对该电路图中的实验器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你的做法是:   。
    四、计算题(共8分,每题各4分)
    29.(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10Ω,电阻R2=15Ω,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A的示数I为0.3A。
    求:
    (1)电源电压U;
    (2)只闭合开关S1时,通电10s,电流通过R1所做的电功W;
    (3)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I′。

    30.(4分)图甲所示是某地修建大桥时使用滑轮组打捞不慎落入水中的柱形石料M的示意图。在整个打捞过程中,石料以恒定的速度v=0.1m/s上升,石料离开水面之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000N.图乙是钢丝绳的拉力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0时刻石料刚好离开湖底,g取10N/kg。求:(不计水面变化)
    (1)石料的质量m;
    (2)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3)湖底受到水的压强p;
    (4)石料离开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2019-2020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下)段考物理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分)祖国的绿水青山一年四季都美景如画。在如图所示的美景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春天,雾绕群峰 B.夏天,雨笼山峦
    C.秋天,露上枝头 D.冬天,霜挂树枝
    【答案】D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错误;
    B、雨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露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幕布上的皮影 B.桥在水中的倒影
    C.河底看起来变浅 D.月全食的形成
    【答案】C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
    A、皮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
    B、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C、河底看起来变浅,A、从河底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河底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变浅了,故与题意相符;
    D、当太阳、地球、月球在同一直线上,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时,太阳发出的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地球完全挡住,光线照不到月球上,在地球上完全看不到月球的现象就是月全食,月全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
    3.(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向潮湿的头发吹热风
    B.我国吐鲁番地区使用坎儿井输水
    C.将湿衣服摊开晾到向阳的地方
    D.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B
    【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上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要减慢蒸发,可以通过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上表面积和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
    【解答】解:A.给湿头发吹热风,既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加快。故A不符合题意;
    B.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减小蒸发。故B符合题意;
    C.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既可以升高液体的温度,也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蒸发加快。故C不符合题意;
    D.将地面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使蒸发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4.(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中,正确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手术剪子 B.修眉剪刀
    C.手工剪刀 D.园艺师剪刀
    【答案】C
    【分析】结合如图所示的四种剪刀,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解答】解:由图可知,给出的四种剪刀中,A、B、D中的剪刀都是动力臂较长,阻力臂较短,所以这3种剪刀都是省力杠杆,不合题意;
    而选项C中的剪刀明显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5.(2分)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答案】B
    【分析】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中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冲程压缩气体的过程中,将机械能转换为内能。
    【解答】解: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压缩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做功冲程。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其中的能量转化情况,是一道基础性题目。
    6.(2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蝙蝠是靠次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是指音调未变
    【答案】C
    【分析】(1)蝙蝠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
    (3)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4)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A、蝙蝠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的,故A错误;
    B、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错误;
    C、由课本知识可知,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40m/s,故C正确;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古诗中的“乡音”是指具有当地方言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地方的声音,因此这里的“乡音未改”是指音色未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超声波的利用、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速、音色与音调的辨别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7.(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境中,力对物体做功的是(  )
    A.运动员举着杠铃原地不动
    B.人推石头没有推动
    C.叉车将货物从地面提高一段距离
    D.龙门吊提着货物水平移动
    【答案】C
    【分析】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解答】解:A、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杠铃向上没有移动距离,人对杠铃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B、两人没有推动石头,石头没有移动距离,力对石头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
    C、叉车将货物从地面提高一段距离,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叉车对货物做功。符合题意。
    D、龙门吊提着货物水平移动,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所以龙门吊对货物不做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做功的有关问题,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
    8.(2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有一个能滑动的圆柱形永磁铁,外圈套着一个线圈。只要将手电筒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手电筒的小灯就能发光。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与此手电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1)手压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当沿图中箭头方向来回摇动时,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2)逐个分析下面四个选择项中各个设备的制成原理,将两者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手摇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A、此图反映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通电后具有磁性,故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A错误;
    B、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B错误。
    C、此图反映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C错误。
    D、图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相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奥斯特实验等知识点;明确出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2分)如图是位于我国湖北省宜昌市著名的三峡大坝,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三峡水电站的主体工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提高了水的动能
    B.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不变
    C.水轮机发电利用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水轮机发电的过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答案】D
    【分析】(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2)根据PGv分析解答;
    (3)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拦河大坝使上游的水位升高,水量增大,提高了水的重力势能,故A错误;
    B、水从大坝的上游流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水的受到增加,根据PGv知重力做功的功率增加,故C错误;
    C、电动机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故C错误;
    D、水轮机发电的过程,消耗机械能,得到电能,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功率公式的应用、发动机的原理以及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很典型的题目。
    10.(2分)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
    C.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是不能变为水蒸气的
    D.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压提高沸点的原理来加快煮熟食物的
    【答案】D
    【分析】(1)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2)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3)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4)液体的沸点是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气压越大,沸点也就越高。
    【解答】解:
    A、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故B错误;
    C、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水的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时,水能蒸发变为水蒸气,故C错误;
    D、高压锅可以增大锅内气压以提高水的沸点,这样锅内才能达到更高的温度,从而加快煮熟食物,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内能和热量概念、热传递的条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以及汽化的条件等知识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11.(2分)如图是带有烘干功能的滚筒洗衣机,其洗衣和烘干可独立进行。小明为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由题意可知,洗衣和烘干可独立进行,说明加热器和电动机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A.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电动机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和加热器并联同时工作,加热器不能独立工作,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加热器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和加热器并联同时工作,电动机不能独立工作,故B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开关S1闭合时电动机和加热器串联同时工作,再闭合S2时电动机工作,加热器不能独立工作,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电动机工作,只闭合S2时加热器工作,电动机和加热器均能独立进行,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开关的作用,用排除法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12.(2分)在正常使用的家庭电路中,空气开关突然“跳闸”。对于“跳闸”的可能原因的分析,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将插头插入双孔插座中时,双孔插座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
    B.灯泡中的灯丝被烧断
    C.断开电灯的开关时,开关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
    D.用遥控器关闭正在使用的电视机
    【答案】A
    【分析】空气开关自动跳闸的原因是电流过大,引起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有两个,短路或总功率过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
    A、将插头插入双孔插座中时,双孔插座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此时火线和零线接触,电路短路,电流会过大,空气开关会跳闸,故A正确。
    B、灯泡中的灯丝被烧断,此时电路为断路状态,不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故B错误;
    C、断开电灯的开关时,开关中的两个导线头相互接触,相当于把灯泡接入电路中,灯泡正常工作,不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故C错误;
    D、用遥控器关闭正在使用的电视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会减小,不会引起跳闸,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记住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现象是保险丝熔断或空气开关跳闸,电流过大的原因是总功率过大或短路,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判断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电流过大。
    13.(2分)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常会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模型法”等。在下面几个实例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
    ①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运用了模型法
    ②用速度公式来引入功率公式运用了类比法
    ③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④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A
    【分析】明确每个选项中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所采用的方法,就能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①研究磁场时,引入了磁感线来描述磁场,采用的是“模型法”,故①正确;
    ②功率描述做功快慢,速度描述运动快慢,利用速度说明功率,采用的是“类比法”,故②正确;
    ③同一直线上二个力的合力与分力可以由一个力代替,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③错误;
    ④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了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④错误。
    综合分析①②正确。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物理学方法问题,要结合研究对象判断所用的研究方法。
    14.(2分)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电源(电源电压3V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R0(0~20Ω)、电阻箱(0~9999Ω)、电压表(0~3V)、电流表(0~0.6A)、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依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各小组同学保持电阻R两端的电压U=2V不变,记录了六组数据,并绘制成图象。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和给定的器材,选择出比较合理的图象(  )

    A.
    B.
    C.
    D.
    【答案】A
    【分析】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随电阻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和分压原理,求出定值电阻的最大值分析。
    【解答】解:在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电流与电阻之积为2V,电流随电阻变化关系为反比例函数,D错误;
    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3V﹣2V=1V,定值电阻的电压为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2倍,根据分压原理,定值电阻的最大值为20Ω=40Ω,故BC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考查串联电路的规律和分压原理及数据的分析。
    15.(2分)将物体A和B放入足量的水中,A漂浮,B沉底。若A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m1、V1和F1,B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分别为m2、V2和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m1=m2,则F1 一定大于F2
    B.若m1=m2,则F1 一定等于F2
    C.若V1=V2,则F1 一定等于F2
    D.若V1>V2,则F1 一定大于F2
    【答案】A
    【分析】(1)根据浮沉条件分别判断出所受浮力与与重力的关系,即可比较;
    木块与冰块的质量相同,由重力公式可知重力相同,都漂浮在水面上,根据漂浮条件确定受到的浮力关系;由此可比较排开水的体积。
    (2)根据问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出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即可判断浮力大小。
    【解答】解:
    (1)由于A漂浮,B沉底,则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F1=G1=m1g,G2=m2g>F2,
    AB、若m1=m2,则F1>F2,故A正确,B错误;
    (2)由于A漂浮,梨B沉底,则:
    V排1<V1,V排2=V2,
    由于都是浸在水中,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
    C、若V1=V2,因A有一部分露出水面,所以V排1<V排2,则F1<F2;故C错误;
    D、若V1>V2,则V排1与V排2的大小不能比较,所以F1不一定大于F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本题关键是知道物体都是浸在水中,是一道难题。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16.(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小
    B.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成像时,其成像特点与放大镜的相同
    C.太阳系、银河系、地球、月球是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
    D.由于光的折射,太阳落山时,我们观察到的太阳,其实际位置应在地平线以下
    【答案】AB
    【分析】(1)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是物像等大;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进行判断: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3)根据对宇宙宏观的了解可排列出尺度的大小;
    (4)由光发生折射时的光线偏折情况和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答。
    【解答】解:
    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像等大,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远近无关;因此,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平面镜距离越远,所成的虚像也不会变小,故A错误;
    B、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維码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原理同照相机一样,故B错误;
    C、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正确顺序:银河系、太阳系、地球、月球,故C正确;
    D、地球表面上有大气层,且大气层并不是均匀的,阳光射入大气层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太阳落山在地平线以下时,由于光的折射,人们仍能够看到太阳,故D正确。
    故选:AB。
    【点评】此题涉及到凸透镜成像规律、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现象等,是一道光学综合题。
    17.(3分)为了节约能源,减轻污染,人类发明了太阳能汽车,如图所示为试验中的流线型无人驾驶太阳能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B.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测试时可以利用电磁波实现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
    D.太阳能汽车快速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比静止时大
    【答案】BC
    【分析】(1)像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2)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远程操控是靠发射电磁波来实传递信息的;
    (4)车子静止在水平面上,车子对路面的压力等于重力,当流线型的车子快速行驶时,产生升力,车子对地面压力减小。
    【解答】解:
    A、太阳能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
    C、试验中测试人员是通过电磁波远程操控太阳能汽车的,故C正确;
    D、太阳能汽车外型是流线型,当汽车高速行驶时,相同时间内,空气经过上方的路程比下方路程长,流速大,根据“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原理可知,流过汽车的空气产生向上的压强差,所以汽车行驶时对地面压力比静止时小,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分类、能量的转化、电磁波的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考查我们对物理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
    18.(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  )
    A.电路中只要有电压存在,就一定有电流
    B.电功率越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C.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
    D.家庭电路中如果不安装保险装置,那么发生短路时,会因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过大而烧毁用电器
    【答案】BC
    【分析】(1)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是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
    (2)电功率是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多少,它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带负电;
    (4)保险丝通常安装在火线上,它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解答】解:
    A、电路中有电压且电路是通路时,电路中才有电流,故A错误;
    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则用电器的电功率越大,其消耗电能越快,故B正确;
    C、金属导线中发生定向移动的是自由电子,故C正确;
    D、如果庭电路中不安装保险装置,当发生短路时,电流不会通过用电器,此时导线中电流过大会引发火灾,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电流的形成,电功率,电子的移动,以及生活用电,难度不大。
    19.(3分)小丽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cm刻度线处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请结合此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
    B.保持凸透镜不动,若要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65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
    【答案】CD
    【分析】(1)光屏上能承接到的像是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3)物体处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若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即说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保持透镜在不动,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更清晰像,即增大像距,同时减小物距,所以应该将凸透镜向右移动,光屏右移,故B错误;
    C、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
    D、保持凸透镜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6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实验中物距与像距的变化,判断成像的特点与规律是解答的关键。
    20.(3分)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不变,R1是定值电阻,R2是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电流表 A 的示数变小,电压表 V1的示数变小
    B.电压表 V2的示数与电流表 A 的示数的比值不变
    C.电压表 V1 的示数变小,电阻 R1 消耗的功率变小
    D.电压表 V2 的示数变大,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答案】AC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P=UI可知电阻R1消耗的功率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R2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电路消耗总功率的变化,然后结合电压表V2示数与A示数的变化得出其比值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电压表V2测R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由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小,即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故A正确;
    由P=UI可知,电阻R1消耗的功率变小,故C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2两端的电压变大,即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由P=UI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由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和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可知,电压表 V2的示数与电流表 A 的示数的比值变大,故B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清电路的连接方式和电表所测的电路元件是关键。
    三、实验解答题(每空2分,共42分)
    21.(2分)如图是温度计的一部分,它指示的温度是 ﹣26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此题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且分度值为1℃,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解答】解:
    由图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26℃;
    故答案为:﹣26。
    【点评】在对温度计进行读数时,要首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上表面持平。
    22.(6分)小亮在探究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规律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且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内能 增加 (选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石蜡属于 非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晶体在熔化时吸热但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但此过程仍然吸热;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非晶体没有。
    【解答】解:
    (1)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保持48℃不变,但内能增加;
    (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石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石蜡属于非晶体。
    故答案为:(1)不变;增加;(2)非晶体。
    【点评】本题要求同学们能数据分析出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一定熔化温度。
    23.(8分)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沙子和水的温度变化与吸热的关系”。操作如下:
    (1)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 质量 相等的沙子和水。
    (2)实验中,是通过比较 加热时间 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乙的图象可知,沙子和水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是 沙子 ,由此可见, 水 的比热容较大。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我们使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
    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
    ①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
    ②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
    【解答】解:(1)根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在两烧杯中分别装入初始温度相同且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
    (2)根据转换法,实验中,是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间接反映沙子和水吸收的热量;
    (3)分析图乙的图象可知,沙子和水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较多的是沙子,如下所示:

    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水的比热容较大。
    故答案为:(1)质量;(2)加热时间;(3)沙子;水。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24.(4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M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如图所示。小明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根据这组数据,他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光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一结论,理由是: 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50°
    50°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应进行多次实验。
    【解答】解: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表),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此根据这组数据,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
    为了得到反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关系的普遍规律,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故答案为:不能;一次实验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应当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实验。
    25.(2分)小月探究“电路中电阻箱两端电压U 与通过它的电流I 的关系”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判断:当I=0.3A时,U= 10.5 V。
    I/A
    0.6
    0.8
    1.0
    1.2
    1.4
    1.6
    U/V
    9
    8
    7
    6
    5
    4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电压减小时,通过电阻的电流增大,两者成一次函数关系,设出表达式,然后代入数据得出答案;根据关系式得出当电流I=0.3A时的电压U。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I与U成一次函数关系,可设为U=aI+b,
    把I=0.6A、U=9V和I=1.0A、U=7V代入可得:
    9V=a×0.6A+b,7V=a×1.0A+b,
    联立等式可得:a=﹣5V/A,b=12V,
    则U=﹣5V/A×I+12V。
    当电流I=0.3A时,电压U=﹣5V/A×0.3A+12V=10.5V。
    故答案为:10.5V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找出U和I的变化关系是关键。
    26.(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阳选用满足实验要求的若干根蜡烛(粗细均相同、高度或相同或不同)A、B、C、D、E、F、G等,刻度尺及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蜡烛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在平面镜前8cm处放有蜡烛A,观察蜡烛A在平面镜中所
    成的像,并将不同的蜡烛分别放在蜡烛A所成像的位置前
    后左右移动,发现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用刻度尺测出蜡烛D的高度并记录。
    ③将蜡烛A移动至平面镜前10cm处,仿照步骤②进行实验,发现也只有蜡烛D可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D的高度。
    (1)请你写出小阳所探究的问题是: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
    (2)实验中B、C、E、F等蜡烛都不能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 B、C、E、F等蜡烛与A所成的像大小不相等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应控制物体的大小相等,使物距不同;
    (2)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据此分析即可解答。
    【解答】解:(1)根据小阳的实验可知,小阳用同一只蜡烛A分别放在平面镜前不同距离处,观察像的大小是否改变,据此可知他探究的问题是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2)实验中B、C、E、F等蜡烛都不能与A所成的像完全重合,说明了B、C、E、F等蜡烛与A所成的像大小不相等。
    故答案为:(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是否有关;
    (2)说明B、C、E、F等蜡烛与A所成的像大小不相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7.(4分)小军为了测量小塑料瓶的体积,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后,在左盘中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当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天平再次平衡。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133 g。
    (2)在塑料瓶中装入适量细沙,拧紧瓶盖,在瓶颈系一细绳,手提细绳将塑料瓶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烧杯内的水中(瓶不接触烧杯,且水未溢出),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和游码所示质量之和为167g,塑料瓶的体积为 34 cm3。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将装有细沙的塑料瓶浸入水中,此时天平的示数减去第一次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即为塑料瓶排开水的质量,再利用密度公式的变形可求得塑料瓶排开水的体积,由于塑料瓶浸没,所以V排=V塑料瓶。
    【解答】解:(1)读图可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00g+20g+10g+3g=133g;
    (2)由两次所测数据可知,塑料瓶排开水的质量:m排水=167g﹣133g=34g,
    由ρ可得:
    V排水34cm3。
    故答案为:(1)133; (2)3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即包括质量的测量,也包括利用密度的公式间接测物体的体积,有一定的技巧性。
    28.(12分)在“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中,提供的器材有: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10Ω 2A”的滑动变阻器、四节新干电池等。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断开 ;
    (2)请你指出如图甲所示的实物连接图中的一处错误;
    (3)改正错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为了查找故障,小阳将电压表拆下,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将电压表分别接在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两端,发现只有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时,电压表无示数,由此可以判断出现故障的元件是 开关断路 ;
    (4)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当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直至电压表的示数为3.8V,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1.14W 。
    (5)若用该电路测量规格为“1.5V0.3A“灯泡的额定功率,需对该电路图中的实验器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你的做法是: 换最大阻值至少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或串联定值电阻)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电流应从电流表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
    (3)电流表在干路上,无示数,说明电路故障为断路;如果电压有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串联的元件是完好的;如果无示数,说明与电压表串联的元件有断路,或与电压表并联的元件短路或电路中无电源,据此判断故障所在;
    (4)图乙中电压表选用大量程确定分度值读数,灯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滑片移动的方向;
    (5)由欧姆定律求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灯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要分去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可得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至少为多大,据此分析。
    【解答】解:(1)为保护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原电路中,电流从电流表负接线柱注入了,是错误的;
    (3)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两电表均无示数,则此电路为断路;在开关闭合状态下,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时,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源、电压表是完好的;电压表接在开关两端时有示数,说明开关以外的电路是通路,而开关是断开的,所以,肯定出现故障的元件是开关(电压表接在滑动变阻器两端,因无电源,没有示数),即开关断路;
    (4)图乙中电压表选用大量程,分度值为0.5V,电压表示数为2V,要测灯的额定功率,灯的电压要为3.8V,所以要增大灯的电压,减小变阻器的分得的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减小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大小,即滑片向右端移动;
    图丙中,电流表小量程的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P额=U额I=3.8V×0.3A=1.14W;
    (5)灯正常工作时的电阻RL5Ω,灯正常工作时,滑动变阻器要分去的电压U滑=6V﹣1.5V=4.5V的电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灯的额定电压3倍,根据分压原理可得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至少为R滑=3×5Ω=15Ω,所以,换最大阻值至少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或串联定值电阻)。
    故答案为:(1)断开;(2)如上所示;(3)开关断路;(4)右;1.14W;(5)换最大阻值至少为15Ω的滑动变阻器(或串联定值电阻)。
    【点评】本题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考查电路的连接、注意事项、故障分析、操作过程和对器材的要求。
    四、计算题(共8分,每题各4分)
    29.(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电阻R1=10Ω,电阻R2=15Ω,闭合开关S1时,电流表A的示数I为0.3A。
    求:
    (1)电源电压U;
    (2)只闭合开关S1时,通电10s,电流通过R1所做的电功W;
    (3)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I′。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闭合开关S1时,电路只有R1,利用U=IR求解;
    (2)根据W=UIt求解;
    (3)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解答】解:(1)闭合开关S1时,电路只有R1,
    则电源电压:U=IR1=0.3A×10Ω=3V;
    (2)只闭合开关S1时,通电10s,电流通过R1所做的电功:
    W=UIt=3V×0.3A×10s=9J;
    (3)开关S1、S2都闭合时,R1、R2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
    因并联电路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通过R1的电流不变,仍然为0.3A,
    通过R2的电流:I20.2A,
    所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I′=I1+I2=0.3A+0.2A=0.5A;
    答:(1)电源电压为3V;
    (2)电流通过R1所做的电功是9J;
    (3)开关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是0.5A。
    【点评】本题考查欧姆定律的应用,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
    30.(4分)图甲所示是某地修建大桥时使用滑轮组打捞不慎落入水中的柱形石料M的示意图。在整个打捞过程中,石料以恒定的速度v=0.1m/s上升,石料离开水面之后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1000N.图乙是钢丝绳的拉力T随时间变化的图象,t=0时刻石料刚好离开湖底,g取10N/kg。求:(不计水面变化)
    (1)石料的质量m;
    (2)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
    (3)湖底受到水的压强p;
    (4)石料离开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图象可知,t=0时刻石料刚好离开湖底;从0s~40s,石料在水中上升,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1=1200N;从40s~50s,石料逐渐露出水面;从50s~70s,石料全部露出水面,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2=1600N;
    (1)从50s~70s,石料全部露出水面,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2=1600N,由于石料匀速上升,石料受到的重力、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石料的重力等于钢丝绳的拉力,再利用G=mg求石料的质量;
    (2)从0s~40s,石料在水中上升,该时间段石料浸没水中,钢丝绳的拉力T1=1200N,石料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
    (3)由图象可知:从0s~50s,石料从刚好离开湖底到刚好全部离开水面,不计水面变化,利用速度公式求湖水的深度,再利用p=ρgh求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4)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石料离开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解答】解:
    由图象可知,t=0时刻石料刚好离开湖底;从0s~40s,石料在水中上升,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1=1200N;从40s~50s,钢丝绳的拉力逐渐增大,说明石料逐渐露出水面;
    从50s~70s,石料全部露出水面(即在空气中上升),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2=1600N;
    (1)从50s~70s,石料全部露出水面,该时间段钢丝绳的拉力T2=1600N,
    由于石料匀速上升,石料受到的重力、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则石料的重力G=T2=1600N,
    石料的质量:
    m160kg;
    (2)从0s~40s,石料在水中上升,该时间段石料浸没水中,钢丝绳的拉力T1=1200N,
    则石料所受的浮力:F浮=G﹣T1=1600N﹣1200N=400N;
    (3)由图象可知,从0s~50s,石料从刚好离开湖底到刚好全部离开水面,不计水面变化,
    由v可得湖水的深度:
    h=vt=0.1m/s×50s=5m,
    湖底受到水的压强:
    p=ρgh=1×103kg/m3×10N/kg×5m=5×104Pa;
    (4)由图知,n=2,拉力端移动距离s=2h,
    石料离开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100%=80%。
    答:(1)石料的质量为160kg;
    (2)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400N;
    (3)湖底受到水的压强为5×104Pa;
    (4)石料离开水面之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点评】本题为力学综合题,考查了重力公式、速度公式、液体压强公式、机械效率公式以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析图象得出相关信息是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10/22 10:15:01;用户:初中物理+张天莉;邮箱:younzx8@xyh.com;学号:37084881

    相关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与实物电路对应的电路图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师达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