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燕山区中考物理一模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年北京燕山区中考物理一模练习题,共4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以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作单位的物理量是( )
A.压强 B.力 C.质量 D.电流
2.(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人在镜中成像
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
3.(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
B. 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C.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
D. 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4.(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向潮湿的头发吹热风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摊开晾到向阳的地方
D.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人的走路一步距离约为2米
B.篮球的质量约为2kg
C.初三女生身高约为1.60cm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6.(2分)如图所示,滚摆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中( )
A.动能减少 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7.(2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B.天冷时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温度升高
8.(2分)下列实例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雷雨天用手机通话
B.洗完手后用未擦干的手去开灯
C.在高压输电线附近放风筝
D.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
9.(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均闭合后,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一定相等的是( )
A. B.
C. D.
10.(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12.(2分)如图所示的手电筒内部有一个线圈,线圈内有一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体,当上下摇动时手电筒即可发光。如图所示实验中,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13.(2分)如图是王亚平太空授课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像在透镜同侧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C.成的是虚像
D.将透镜远离人,像会变小
14.(2分)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潜水器上深度表的电路简图,显示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不变,R0是定值电阻,潜水器在水中上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显示器的电流增大 B.R0两端的电压增大
C.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增大 D.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15.(2分)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两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将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两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
B.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B.吸盘挂钩能牢牢地吸在墙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B.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南北极跟地理的南北极是完全重合的
D.磁感线较密集的地方磁场比较强,磁感线较稀疏的地方磁场比较弱
18.(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B.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D.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零
1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实验验证
B.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车前方倾倒
C.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20.(2分)如图所示,用手施加力F,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其中F=15N,GA=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手的作用力为15N B.A对手的作用力为10N
C.A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D.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三、实验解答题(共39分)
21.(6分)(1)如图1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 kW•h。
(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3)如图3所示,被测物体A的长度为 cm。
22.(1分)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时,左端是 极(选填“N”或“S”)。
23.(4分)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min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判断依据是 。
(2)海波的熔点是 ℃;
(3)在10﹣12min时,海波处于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24.(4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 拨至左侧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测石块的质量。
(2)当天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重新平衡,则石块的质量是 g.如图乙、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 cm3,该石块的密度是 g/cm3。
25.(1分)小倩用图所示器材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上固定了四根金属丝。A、B、C的长度均为1m,D的长度为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B、C的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B、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 和 两段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26.(4分)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端。(选填“A”或“B”)
(3)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4)小叶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
27.(3分)小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将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他应 ,直至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蜡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8.(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水平仪,它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木条加上一根重垂线组成,用它能检查桌面是否水平。该水平仪利用重力方向 的原理这;小明在某次使用该水平仪时,将它底边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该桌面 高(选填“左端”、“右端”)。
29.(3分)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有关”。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甲、乙两个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各自浸泡着一段电阻丝,阻值分别为R1和R2,分别用插有温度计的橡胶塞封闭烧瓶,煤油中的电阻丝通过橡胶塞上的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温度计可以测量煤油的温度。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两个烧瓶内电阻R1和R2的阻值应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
30.(4分)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一盒,滑轮2个。小勇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在图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细绳,帮助小勇组装滑轮组,使绳子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2)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 。
(3)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写出1个方法即可)
31.(2分)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所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选填“相同”或“不同”), 的温度升高的更多(选填“水”或“食用油”)。
32.(3分)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示意图,依次读出甲、乙、丙、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
(1)在图甲中向溢水杯中加水,直至 ,
(2)F1、F2、F3、F4之间满足关系式是 。
(3)石块的体积V=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33.(2分)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若小球会上浮,请推导小球的密度ρ球与水的密度ρ水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34.(4分)阅读《眼睛和眼镜》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如果有人说“年轻得了近视,老了就不会老花眼了”,你觉得对吗?
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或者是眼轴过度延长,从而导致外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焦点没有能够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视网膜上投影模糊不清,引起视力下降。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看近处的事物相对清晰。
老花眼则是由于年龄因素引起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减退,眼睛无法聚焦在近处的物体上,不能将近距离30cm内的细小物件和字体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导致患者近视力下降,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衰退现象。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事物清晰,而无法看清近处的东西。
一句话来说,“老花”涉及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而“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两者发生机制本就不一样,当然不存在“有近视不老花”、“有老花无近视”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一个人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就要佩戴两副眼镜,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现在有一款眼镜,集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功能于一身,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款眼镜叫渐进多焦点眼镜,镜片不同区域有不同焦点、不同度数,一般分四个区域:远用区域A、近用区域B、渐进区域C、左右变形区D(也可称周边区或模糊区),如图所示。
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
B区,用于看清近处物体。
C区,是一个自上而下规律变化的区域,用于看清中间距离的物体。
D区,是度数变化区域,通过该区域看东西会感到模糊,但会随着使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而逐渐改善。
有了这款眼镜,无论是在户外眺望远方,还是在家中看书学习,都不会再有更换眼镜的烦恼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 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近视眼镜属于 透镜(选填“凸”或“凹”)。
(3)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 眼镜(选择“近视”或“老花”)。
(4)如果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你认为合适吗? 说出你的理由 。
五、计算题(共7分)
35.(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Ω,R2=5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
求:(1)电流表的示数;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电阻R2通电10s电流所做的功。
36.(4分)如图所示,盛有盐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底面积为40cm2,盐水深20cm。质量为55g的鸡蛋悬浮在杯中。(g取10N/kg,ρ盐水=1.1×103kg/m3)
(1)计算鸡蛋所受的浮力F浮;
(2)计算盐水对杯底的压强p;
(3)计算盐水对杯底的压力F压。
2020年北京市燕山地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30分,每小题2分)
1.(2分)以科学家帕斯卡的名字作单位的物理量是( )
A.压强 B.力 C.质量 D.电流
【分析】(1)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
(2)力的单位是牛顿。
(3)质量单位是千克。
(4)电流单位是安培。
【解答】解:A、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帕斯卡是科学家的名字,故A正确。
B、力的单位是牛顿,牛顿是科学家的名字,故B错误。
C、质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不是科学家名字,故C错误。
D、电流单位是安培,安培是科学家名字,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首先明确每一个物理量的单位,然后看看哪个单位名称是科学家即可。
2.(2分)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的是( )
A.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人在镜中成像
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
【分析】(1)水面相当于水平面镜,景物在水平面镜中成像。
(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
(3)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4)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是小孔成像。
【解答】解:A、水面相当于水平面镜,景物在水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人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钢勺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错误。
D、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光斑,光斑是太阳的像,这是小孔成像现象,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光学包括三条规律: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要注意区分三者之间不同点。
3.(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
B. 在轴承中装有滚珠
C.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
D. 给自行车加润滑油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力;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解答】解:A、行李箱下面装有轮子,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A不合题意;
B、在轴承中装有滚珠,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故B不合题意;
C、汽车轮胎上有凸起的条纹,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
D、给自行车加润滑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力。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摩擦力问题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解答此题类问题时要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
4.(2分)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吹风机向潮湿的头发吹热风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
C.将湿衣服摊开晾到向阳的地方
D.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分析】影响蒸发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越小,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越小,液体的温度越低,蒸发的越慢。
【解答】解:A、用吹风机向潮湿的头发吹热风,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加快了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水分蒸发,故A错误。
B、用塑料袋包装蔬菜并放入冰箱冷藏室内,降低了蔬菜的温度,减缓了蔬菜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减慢水分的蒸发,故B正确。
C、将湿衣服摊开晾到向阳的地方,增大液体的表面积,提高液体的温度,加快水分蒸发,故C错误。
D、用扫帚把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首先要明确影响蒸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逐条分析。
5.(2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人的走路一步距离约为2米
B.篮球的质量约为2kg
C.初三女生身高约为1.60cm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分析】(1)成人一步的距离大约是0.75m。
(2)篮球的质量约为600g。
(3)初三女生身高约为1.60m。
(4)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解答】解:A、成人一步的距离大约是0.75m,故A错误。
B、篮球的质量约为600g,600g=0.6kg,故B错误。
C、初三女生身高约为1.60m,故C错误。
D、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不会高于37℃,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这种估计题,要明确1m、1kg等,然后进行比对,是比较容易的习题。
6.(2分)如图所示,滚摆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中( )
A.动能减少 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重力势能不变 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分析】物体的动能由质量和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质量和高度决定,分析摆动过程中质量、速度、高度的变化,判断出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解答】解:滚摆从高处向低处摆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只有D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能根据其相关因素的变化,判断其能量的转化情况是解答的关键。
7.(2分)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放进冰箱冷冻室的水变成冰块
B.天冷时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时,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D.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温度升高
【分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答】解:A、冰箱内的温度很低,水变成冰时,需要放出热量,因此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正确;
B、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即两手克服摩擦力做功,使得手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因此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B错误;
C、汽油机在压缩冲程时,活塞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的,故C错误;
D、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8.(2分)下列实例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雷雨天用手机通话
B.洗完手后用未擦干的手去开灯
C.在高压输电线附近放风筝
D.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
【分析】根据安全用电的常识分析:
(1)雷雨天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上网,防止雷电沿导线进入室内;
(2)湿物体是导体,接触带电体容易发生触电;
(3)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4)导线破损后,要及时更换,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解答】解:A、雷雨天应避免使用手机通话,手机开通电源后所发射的电磁波极易引来感应雷,造成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电的导体,洗完手后用未擦干的手去开灯,可能会因手上沾有水导电而发生触电事故;不符合题意。
C、远离高压装置,人靠近高压带电体会造成触电;不符合题意。
D、及时更换破损的导线,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安全用电常识,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值得注意的是: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带了电;本来不导电的物体导电了。
9.(2分)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均闭合后,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一定相等的是( )
A. B.
C. D.
【分析】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处处相等的,故据上面中各图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解答】解:
A、由图可知,两开关都闭合时,两灯并联,若两灯的规格相同,即两灯电流相同,若规格不同,两灯的电流不相等,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开关闭合后,两灯串联,故两灯中的电流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开关闭合,两灯并联,若两灯的规格相同,即两灯电流相同,若规格不同,两灯的电流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开关都闭合后,下面的灯泡短路,即没有电流经过,所以两灯电流不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知道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2分)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是( )
A.凝固 B.液化 C.汽化 D.凝华
【分析】(1)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放出热量。
(2)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放出热量。
(3)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汽化吸收热量。
(4)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A、凝固放出热量,故A错误。
B、液化放出热量,故B错误。
C、汽化吸收热量,故C正确。
D、凝华放出热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是比较基础的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11.(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D.摩擦起电中带正电的物体是因为得到正电荷
【分析】(1)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称为正电荷。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橡胶棒上就有多余的电子,从而使橡胶棒带上负电。
(4)摩擦起电是因为缺少电子带正电荷。
【解答】解:A、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是电子的转移,故C错误。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物体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摩擦起电的实质、物体摩擦后带正电和带负电的原因等,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很重要。
12.(2分)如图所示的手电筒内部有一个线圈,线圈内有一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体,当上下摇动时手电筒即可发光。如图所示实验中,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
A. B.
C. D.
【分析】(1)手摇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2)逐个分析下面四个选择项中各个设备的制成原理,将两者对应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
手摇电筒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磁铁在线圈中来回运动,使线圈切割磁感线,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使小灯泡发光;
A、此图反映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A错误;
B、此图中有电源,反映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转动,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B错误。
C、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无关,故C错误。
D、图中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流(可以从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来体现),这是电磁感应现象,与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相符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奥斯特实验等知识点;明确出手摇电筒的制成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3.(2分)如图是王亚平太空授课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像在透镜同侧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C.成的是虚像
D.将透镜远离人,像会变小
【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解答】解:根据图示可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焦距之间,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那么水球相当于凸透镜,照相机(或摄像机等)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将透镜远离人,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会变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凸透镜成像性质和应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一定要熟练掌握。
14.(2分)如图所示,是安装在潜水器上深度表的电路简图,显示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电源电压不变,R0是定值电阻,潜水器在水中上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显示器的电流增大 B.R0两端的电压增大
C.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增大 D.电路的总功率增大
【分析】在潜水器上浮过程中,由p=ρgh可知压强和压力的变化,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其电阻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0两端电压的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P=UI可知电路总功率的变化。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显示器串联在电路中:
A、由p=ρgh可知,在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压强减小,根据F=pS,压力减小,因压力传感器的电阻随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所以,传感器的电阻增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即通过显示器的电流I减小,故A错误;
BC、由U=IR可知,R0两端的电压减小;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传感器两端的电压增大,故B错误,C正确,
D、由P=UI可知,电源电压不变,电流变小,电路的总功率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灵活应用,关键是分析好在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压力传感器受到压强的变化和其阻值的变化。
15.(2分)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两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将它们分别放入两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两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
B.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
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分析】(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3)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可判断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解答】解:
A、根据图示可知,A悬浮,B漂浮,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因两个长方体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所以F浮A=F浮B,故A错误;
B、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甲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所以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浮力;由此可知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 FA>FB;故B正确;
C、由A知,F浮A=F浮B,由图知V排甲>V排乙,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ρ甲<ρ乙,容器的液面等高,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
D、甲、乙容器完全相同,物体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容器液面相平,ρ甲<ρ乙,由图知液体的体积V甲<V乙,所以由m=ρV可知,容器内液体的质量m甲<m乙,液体的重力G甲液<G乙液,则容器及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G甲<G乙,所以F甲<F乙,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压强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理清题意,分析清楚各种情况的状态是解决该题的关键,其难度较大。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符合题意的选项均多于一个.共1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选项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
16.(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B.吸盘挂钩能牢牢地吸在墙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C.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D.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分析】(1)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越高;
(2)挤出吸盘内的空气,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牢牢地压在玻璃上;
(3)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4)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
【解答】解:
A、气压越高,水的沸点越高,高压锅是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故A正确;
B、吸盘挂钩吸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
C、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时,内能增加,冰(晶体)会熔化,但温度不变,故C正确;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杯水,物质的种类、状态没有改变,所以比热容也是保持不变的,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晶体熔化的特点和物质的比热容特性,是一道基础题。
17.(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
B.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
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南北极跟地理的南北极是完全重合的
D.磁感线较密集的地方磁场比较强,磁感线较稀疏的地方磁场比较弱
【分析】(1)磁感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用来反映磁场的强弱。
(2)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
【解答】解:A、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磁感线是铁屑组成的说法错误,故A错误;
B、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借助小磁针感知它的存在,这是典型的转换法,故B正确;
C、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二者并不完全重合,故C错误;
D、磁感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用来反映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集的地方磁场比较强,磁感线较稀疏的地方磁场比较弱,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此题考查了磁场的判断方法、磁感线的理解、地磁场的理解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18.(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
B.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C.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D.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变为零
【分析】(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人们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2)电源在电路中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即把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
(3)电功率是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也是表示用电器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只与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和导体的材料有关,还与导体的温度有关;与电流、电压的大小无关。
【解答】解:
A.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故A错误;
B.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正确;
C.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故C正确;
D.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所以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其阻值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流方向、电源、电功率、电阻的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9.(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能通过实验验证
B.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车前方倾倒
C.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
D.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
【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得出的;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A、在地球上完全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故牛顿第一定律不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以可靠的实验为基础,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的,故A错误;
B、刹车时,车减速,而车上的人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会向车前方倾倒,故B正确;
C、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故C正确;
D、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因此,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C。
【点评】此题是一道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性的试题,解答时把握好: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科学理论,而不是直接通过实验得出的;同时还要了解惯性的概念及应用。
20.(2分)如图所示,用手施加力F,使A物体沿着竖直墙面匀速下滑。其中F=15N,GA=10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对手的作用力为15N B.A对手的作用力为10N
C.A受到的摩擦力为15N D.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处于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先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结合平衡力和力的合成判断四个选项的对错。
【解答】解:
AB、根据题意可知,A受到手的作用力15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A对手的作用力也为15N,故A正确,B错误;
CD、在图中,A处于静止状态,则A受平衡力作用,即A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因此A受到的摩擦力等于A的重力,即10N,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相互作用力和二力平衡,关键明确物体的状态以及受力情况。
三、实验解答题(共39分)
21.(6分)(1)如图1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 2019.5 kW•h。
(2)如图2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4.6 N。
(3)如图3所示,被测物体A的长度为 2.20 cm。
【分析】(1)电能表是测量消耗电能多少的仪器,最后一位示数是小数位,其单位是kW•h,由图示电能表可读出其示数;
(2)先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位置读数;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
(1)由图1可知,电能表显示的数字为20195,单位为kW•h,最后一位是小数,电能表的示数是2019.5kW•h;
(2)由图2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其示数是4.6N;
(3)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物体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与2.2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20cm。
故答案为:(1)2019.5;(2)4.6;(3)2.20。
【点评】在物理学中,不同测量工具的读数都有它自己的特点,有的要看清分度值,有的要进行估读,有的要了解结构,当然,还都要明确记录数据的单位等。
22.(1分)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的上方,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时,左端是 N 极(选填“N”或“S”)。
【分析】首先利用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根据安培定则确定判断出螺线管的N、S极;然后利用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确定小磁针的N、S极,从而可以得到答案。
【解答】解:
根据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向,利用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导线,让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右端,即螺旋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
当小磁针静止时,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知,相互靠近的一定是异名磁极,因此可以确定小磁针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故答案为:N。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安培定则的掌握情况。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23.(4分)小娜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用酒精灯持续给海波和石蜡加热,每隔1min记录海波和石蜡的温度,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非晶体的是 石蜡 ,判断依据是 石蜡没有熔点 。
(2)海波的熔点是 48 ℃;
(3)在10﹣12min时,海波处于 液 (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分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2)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3)晶体熔化前都是固态,熔化结束后都是液态,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
【解答】解:(1)由表格数据知,海波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海波是晶体;石蜡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所以石蜡是非晶体。
(2)该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48℃不变,则熔点是48℃;
(3)海波从第4min开始熔化,到第9min结束,所以海波在10﹣12min时是液态。
故答案为:(1)石蜡;石蜡没有熔点;(2)48;(3)液。
【点评】此题是探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同时考查了晶体熔点的概念。
24.(4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将 游码 拨至左侧零刻度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后,测石块的质量。
(2)当天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重新平衡,则石块的质量是 47.4 g.如图乙、丙所示,石块的体积是 20 cm3,该石块的密度是 2.37 g/cm3。
【分析】(1)天平的正确使用: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2)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根据石块浸没在水中前后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求出石块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1)托盘天平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镊子把标尺上的游码拨至左侧零刻度线位置,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图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2.4g,
石块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石块的质量m=20g+20g+5g+2.4g=47.4g。
石块的体积V=70ml﹣50ml=20ml=20cm3。
石块的密度ρ===2.37g/cm3。
故答案为:(1)游码;(2)47.4;20;2.37。
【点评】测固体密度,有关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和读数是在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同时要注意密度的计算及密度单位的换算。
25.(1分)小倩用图所示器材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板上固定了四根金属丝。A、B、C的长度均为1m,D的长度为0.5m;A、B的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B、C的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B、D的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用 B 和 D 两段金属丝接入M、N两点间。
【分析】控制变量法的核心是要研究两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就要控制这两个因素不同,同时也要控制两导线其它因素相同;
【解答】解: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是否有关,应选择材料、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电阻丝,结合图示可知应选B、D两金属丝,
故答案为:B;D。
【点评】知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思维分析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6.(4分)在测定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电源电压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10Ω。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A 端。(选填“A”或“B”)
(3)小叶同学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 2.2 V,若他想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图甲中滑片P向 B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
(4)小叶同学移动滑片P,记下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绘制成图丙所示的I﹣U图象,根据图象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0.5 W。
【分析】(1)根据灯泡的额定电压与电阻,由欧姆定律求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路电流,根据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灯泡电流选择电流表量程,把灯泡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
(2)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最大阻值处。
(3)确定电压表的量程、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电压表的示数;灯泡电压小于灯泡额定电压,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
(4)由图象求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由公式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解答】解:(1)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0.25A,电流表的量程应选0~0.6A.把灯泡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A端。
(3)电压表量程是0~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2.2V;2.2V小于灯泡的额定电压2.5V,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5V,所以应使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减小,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应减小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所以应将滑片向B端滑动;
(4)由图象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U=2.5V对应的电流I=0.2A,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A=0.5W。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A;(3)2.2;B;(4)0.5。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量程的选择、连接实物图、电压表的读数、滑动变阻器的调节、求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实验的常考内容,学生要注意掌握;求额定功率时关键是由图象求出灯泡的额定电压对应的额定电流。
27.(3分)小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板透明玻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将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他应 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 ,直至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等于 蜡烛的大小。(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3)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分析】(1)要使平面镜后面完全相同的物体与像重合,需前后左右移动平面镜后面的物体;
(2)(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1)将蜡烛A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将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另一侧,他应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观察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因此蜡烛所成像的大小等于蜡烛的大小;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所成像的大小不变,仍与物体等大。
故答案为:(1)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2)等于;(3)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8.(2分)如图所示是小明自制的水平仪,它由两条相互垂直的木条加上一根重垂线组成,用它能检查桌面是否水平。该水平仪利用重力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 的原理这;小明在某次使用该水平仪时,将它底边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该桌面 左端 高(选填“左端”、“右端”)。
【分析】(1)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施加的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2)水平仪检测平面时,重垂线椎体总是偏向桌面较低的方向。
【解答】解: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而水平仪就是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的;
(2)当它放置在桌面上时,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中央刻度线的右方,说明此桌面的左端高。
故答案为:总是竖直向下;左端。
【点评】知道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会根据重力的方向正确使用水平仪,以及重力方向的应用。
29.(3分)小明想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有关”。他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甲、乙两个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各自浸泡着一段电阻丝,阻值分别为R1和R2,分别用插有温度计的橡胶塞封闭烧瓶,煤油中的电阻丝通过橡胶塞上的接线柱与电路相连,温度计可以测量煤油的温度。实验中通过观察 温度计示数变化 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两个烧瓶内电阻R1和R2的阻值应 不相等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实验中控制不变的物理量是 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 。
【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煤油温度的变化来反映,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
(2)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通电时间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两个烧瓶内电阻R1和R2的阻值关系以及控制不变的物理量。
【解答】解:
(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不能直接观察,但液体温度的变化可以通过煤油温度的变化来反映,
所以,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来判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
(2)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电阻的大小、通电时间有关,
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导体的电阻大小是否有关时,需要控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不变,改变电阻的阻值,即电阻R1和R2的阻值应不相等。
故答案为:温度计示数变化;不相等;通过两电阻的电流和通电时间。
【点评】本题考查了焦耳定律的探究实验,利用好注意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是关键。
30.(4分)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钩码一盒,滑轮2个。小勇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在图中,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细绳,帮助小勇组装滑轮组,使绳子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
(2)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 钩码的重力G 。
(3)画出本次实验数据的记录表格。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 换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写出1个方法即可)
【分析】(1)滑轮组绳子的绕法有两种:一是绳子先系在定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下面的动滑轮再向上绕到定滑轮上,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偶数段绳子承担物重;二是绳子先系在动滑轮的固定挂钩上,然后再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再向下,依次反复绕,这种绕法有奇数段绳子承担物重。
(2)根据测机械效率的原理是η=×100%=×100%分析解答;
(3)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计算的物理量设计表格;
(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两种情况:一是减轻动滑轮质量、加润滑油减小摩擦,这些方法可以减少额外功,提高机械效率;二是增加提升物体的重,在额外功不变的情况下,增大有用功,从而提高机械效率。
【解答】解:(1)对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使绳子自由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故如下图所示:
(2)根据测机械效率的原理是η=×100%=×100%可知,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绳子自由端施加的拉力F、钩码被提升的高度h、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和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G;
(3)表格内容包括:鈎码重力G、绳端拉力F、鈎码提升的高度h、绳端移动距离s以及滑轮组机械效率η,表格如下:
鈎码重力G/N
绳端拉力F/N
鈎码提升的高度h/cm
绳端移动距离s/cm
滑轮组机械效率η/%
(4)提高该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换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或增大被提升的钩码的重力。
故答案为:(1)如上图所示;(2)钩码的重力G;(3)如上述表格;(4)换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
【点评】本题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考查滑轮组的绕法、表格设计、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等内容,关键注意设计表格时,从测量的物理量和需要计算的物理量入手。
31.(2分)小红在学习了“物质的比热容”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如图所示。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食用油 的温度升高的更多(选填“水”或“食用油”)。
【分析】用相同的加热器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根据△t=分析水和食用油温度升高的多少。
【解答】解: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在相同时间内,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根据△t=可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在相同的加热时间时(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该物质温度升高越慢,反之越快,因此在相同时间内,食用油的温度升高更多。
故答案为:相同;食用油。
【点评】本题是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实验中加热的时间长短可体现吸收热量的多少,考查了热量公式的应用,难度适中。
32.(3分)如图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示意图,依次读出甲、乙、丙、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
(1)在图甲中向溢水杯中加水,直至 与溢水口相平 ,
(2)F1、F2、F3、F4之间满足关系式是 F1﹣F2=F4﹣F3 。
(3)石块的体积V= 。(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分析】(1)向溢水杯中注满水,才能正确的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
(2)阿基米德原理是反映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重力关系,由此分析即可;
(3)由甲乙两图可求得石块受到的浮力;然后利用浮力公式变形可求得石块的体积。
【解答】解:(1)在图甲中向溢水杯中加水,直至与溢水口相平;
(2)阿基米德原理反映了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F浮=G排,
F浮=F1﹣F2;G排=F4﹣F3,F1﹣F2=F4﹣F3成立;
(3)由甲乙两图可知,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F1﹣F2,由F浮=ρ水gV排可得,
石块的体积:V=V排==。
故答案为:(1)与溢水口相平;(2)F1﹣F2=F4﹣F3;(3)。
【点评】本题来源于课本,重点是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过程,应熟练掌握,记住并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33.(2分)如图所示,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若小球会上浮,请推导小球的密度ρ球与水的密度ρ水之间应满足什么关系。
【分析】已知小球上浮,浸入水中的小球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重力小于浮力小球将会上浮,浮力大于重力:F浮>G球,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重力公式F浮=ρ水gV排 ,G球=ρ球gV球,列出方程可求。
【解答】解:将一个小球浸没在水中由静止释放,松手后,小球受浮力和重力,当浮力大于重力时,小球上浮,
即浮力大于重力:F浮>G球,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可得:F浮=ρ水gV排 ,G球=ρ球gV球
可得:ρ水gV排 >ρ球gV球
小球浸没在水中,V排=V球
得出:ρ水>ρ球。
答:见解答。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常见题目。
四、科普阅读题(共4分)
34.(4分)阅读《眼睛和眼镜》回答问题。
眼睛和眼镜
如果有人说“年轻得了近视,老了就不会老花眼了”,你觉得对吗?
近视是由于角膜或晶状体的屈光力过强,或者是眼轴过度延长,从而导致外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折射之后,焦点没有能够准确的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前,造成视网膜上投影模糊不清,引起视力下降。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东西模糊不清,看近处的事物相对清晰。
老花眼则是由于年龄因素引起晶状体弹性降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减退,眼睛无法聚焦在近处的物体上,不能将近距离30cm内的细小物件和字体聚焦成像于视网膜,导致患者近视力下降,属于一种生理性的衰退现象。主要表现是看远处的事物清晰,而无法看清近处的东西。
一句话来说,“老花”涉及的是眼睛的调节能力,而“近视”指的是眼睛的屈光状态,两者发生机制本就不一样,当然不存在“有近视不老花”、“有老花无近视”这样的说法了。
如果一个人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就要佩戴两副眼镜,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现在有一款眼镜,集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功能于一身,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款眼镜叫渐进多焦点眼镜,镜片不同区域有不同焦点、不同度数,一般分四个区域:远用区域A、近用区域B、渐进区域C、左右变形区D(也可称周边区或模糊区),如图所示。
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
B区,用于看清近处物体。
C区,是一个自上而下规律变化的区域,用于看清中间距离的物体。
D区,是度数变化区域,通过该区域看东西会感到模糊,但会随着使用过程中的适应程度而逐渐改善。
有了这款眼镜,无论是在户外眺望远方,还是在家中看书学习,都不会再有更换眼镜的烦恼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 不正确 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近视眼镜属于 凹 透镜(选填“凸”或“凹”)。
(3)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 近视 眼镜(选择“近视”或“老花”)。
(4)如果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你认为合适吗? 不合适 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 。
【分析】(1)一个人可能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
(2)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该佩戴凹透镜。
(3)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
(4)根据人的习惯分析。
【解答】解:(1)阅读材料可知,一个人可能既是近视眼,又是老花眼,近视眼的人眼睛不会花,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近视眼镜属于凹透镜。
(3)A区,用于看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渐进多焦点眼镜A区镜片相当于近视眼镜;
(4)把眼镜上方的A区设置成看近区,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
故答案为:(1)不正确;(2)凹;(3)近视;(4)不合适;因为人在看远处时抬头,眼睛向上,看近处时低头,眼睛向下。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物理知识的应用,应注意合理地构建物理模型,灵活地选择物理规律解答问题。
五、计算题(共7分)
35.(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电阻R1=10Ω,R2=5Ω.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的示数为2V。
求:(1)电流表的示数;
(2)电源两端的电压;
(3)电阻R2通电10s电流所做的功。
【分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2)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3)根据W=UIt=I2Rt求出电阻R2通电10s电流所做的功。
【解答】解: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串联,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
I===0.2A;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源的电压:
U=I(R1+R2)=0.2A×(10Ω+5Ω)=3V;
(3)电阻R2通电10s电流所做的功:
W2=U2It=I2R2t=(0.2A)2×5Ω×10s=2J。
答:(1)电流表的示数为0.2A;
(2)电源两端的电压为3V;
(3)电阻R2通电10s电流所做的功为2J。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应用题。
36.(4分)如图所示,盛有盐水的杯子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杯子的底面积为40cm2,盐水深20cm。质量为55g的鸡蛋悬浮在杯中。(g取10N/kg,ρ盐水=1.1×103kg/m3)
(1)计算鸡蛋所受的浮力F浮;
(2)计算盐水对杯底的压强p;
(3)计算盐水对杯底的压力F压。
【分析】(1)鸡蛋悬浮在水中,所受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的重力;
(2)知道盐水的深度,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盐水对杯底的压强;
(3)知道杯子的底面积,利用F=pS求盐水对杯底的压力。
【解答】解:
(1)因为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所以鸡蛋所受的浮力:
F浮=G=mg=0.055kg×10N/kg=0.55N;
(2)盐水的深度:h=20cm=0.2m,
盐水对杯底的压强:
p=ρ盐水gh=1.1×103kg/m3×10N/kg×0.2m=2200Pa;
(3)由p=可得盐水对杯底的压力:
F压=pS=2200Pa×40×10﹣4m2=8.8N。
答:(1)鸡蛋所受的浮力为0.55N;
(2)盐水对杯底的压强为2200Pa;
(3)盐水对杯底的压力8.8N。
【点评】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液体压强公式、压强定义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属于基础题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0/6/12 11:08:48;用户:初中物理+张天莉;邮箱:younzx8@xyh.com;学号:3708488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37页。
这是一份2019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4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共4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实验解答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