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27)-苏教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950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27)-苏教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950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正比例和反比例(27)-苏教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29950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展开《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56、57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和第59页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具体的情境,体会量的多种关系,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在探究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感受用数学模型表示特定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分析、归纳培养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并做进一步的数学思考,体会函数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重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10分钟)
1.揭示“量”(出示情境图)
谈话:孩子们,购物的经历都有吗?这不,刚上二年级的小丽也在爸爸的带领下来文具店买铅笔了。
师:仔细看,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哪些量?老师把你们找到的量贴在黑板上。
2.揭示“相关联的量”。
问:黑板上这么多的量,有没有相关联的量呢?也就是有关系有联系的量?
咱们一起来连连线。
板书:爸爸的年龄——小丽的年龄
铅笔的单价——铅笔的数量
\ /
铅笔的总价
(用去的钱数)
/ \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3.区别“不相关联的量”。
师:瞧瞧咱们黑板上好多量都相关联,对吧?那我想问爸爸的年龄和铅笔的数量相关联吗?看来量和量之间有些是相关联的,有些是不相关联的。
4.辨析。
师:下面我将出示三幅动画,请你猜一猜,它们分别表示这里哪一组相关联的量呢?
第一幅动画(两人年龄同时增长,年龄差不变。)
第二幅动画(用去的钱数和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不变。)
第三幅动画(铅笔的数量和总价,铅笔的单价不变。)
谈话:观察这三幅动画我们好像发现“变”当中都存在着“不变”。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后这一组相关联的量。
二、探究发现、形成规律(15分钟)
1、出示图表,初步反馈。
问:它的奥秘在哪儿呢?请你观察这幅图表,你有什么发现呢?
(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下)
师:跟他们想法类似的举手,从他们的发言中,我听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变”,
一个是“不变”。(板书:变、不变)
2、深入讨论,反馈汇报
问:那么到底是什么量在变,怎样变?什么量又不变呢?
课前我们已经进行了自主探究,请拿出你的导习单(1)。四人一小组再次讨论交流一下你的研究发现。谁愿意到前面来和大家交流的。
师:单价不变,验证过了吗?(一起验证)
问:数量关系式呢?总价/数量=单价
问:单价不变,我们就说单价“一定”。
这里的“单价”其实也就是总价和数量的什么?(比值)
师:通过你们的研究,我们对总价和数量这组相关联的量有了哪两点发现?
(1、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2、总价和对应数量的比值一定)
师:当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时,我们就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总价和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揭题:正比例的意义)
解释:结论中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紧密相联的,“成正比例”和“是成正比例的量”
都是对两种量关系的表述。
3、继续探究,总结规律
过渡:我们对成正比例的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再看一组表格(出示导学单(2))
师:课前我们已经对导学单(2)的前三个问题进行了探究,谁来跟大家交流一下。
谈话:前三个问题研究明白了,现在你能回答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
问:刚才我们研究了这两组表格,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① 都有两个相关联的量
②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③比值一定
④都成正比例关系
师:如果用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
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式子怎样表示?(y/x=k(一定))
三、分层练习、深化认识(10分钟)
1.基础练习。
(1)我们对正比例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考考你。
工作总量
————=工作效率(一定)
工作时间
( )和( )是相关联的量,
当( )一定时,
( )和( )成正比例,
( )和( )是成正比例的量。
(2)做同一种服装,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如下表:
服装数量/套 | 1 | 2 | 3 | 4 | 5 | …… |
用布数量/米 | 2.2 | 4.4 | 6.6 | 8.8 | 11 | …… |
做的套数和用布的米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完整的说一说。
2.提升练习。
(1)一辆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 1 | 2 | 3 | 4 | 5 | 6 | … … | |||||||
路程∕千米 | 35 | 50 | 60 | 70 | 85 | 90 | … … | |||||||
这辆自行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吗? 为什么?
师小结:两种量若要成正比例必须是相关联的量,但是相关联的量是不是一定成正比例呢?只有当它们的什么一定时,才成正比例?
(2)师:让我们回到一开始的两组动画,还记得吗?
①小丽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正比例吗?
②用去的钱数和找回的钱数是相关联的量吗?它们成正比例吗?
四、全课总结(5分钟)
今天咱们共同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爸爸的年龄——小丽的年龄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变
铅笔的单价——铅笔的数量 比值一定 不变
\ /
铅笔的总价
(用去的钱数)
/ \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
附导学单:
《正比例的意义》导学单(1)
购买一种铅笔的总价和数量如下表
数量/支 | 1 | 2 | 3 | 4 | 5 | …… |
总价/元 | 0.5 | 1 | 1.5 | 2 | 2.5 | …… |
(1)哪一种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量的变化?变化有规律吗?
(2)这两种量在变化中有没有什么不变的规律?
(3)你能表示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吗?
《正比例的意义》导学单(2)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 1 | 2 | 3 | 4 | 5 | 6 | …… |
路程/千米 | 80 | 160 | 240 |
|
|
| …… |
(1) 填写上表,说说路程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2) 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
(3) 这个比值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与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吗?
(4)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自主整理,练习巩固,学以致用,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设计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六 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回顾梳理,综合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