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展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写给母校康桥的一曲恋歌。诗歌通过描绘康河美丽动人的景色,融入诗人对康桥的深深眷恋和依依别情。诗人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情感表达含蓄深沉,热烈而又有节制。因此深刻解读诗歌意象,才能碰触诗人的内心世界。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缺乏新诗的学习经验,学生对徐志摩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宽泛的。因此,学生往往容易简单地理解离愁别绪,而无法揣摩到徐志摩与康桥离别时的复杂情怀。加之诗歌的语言是含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诗歌语言的内涵,因此教学重点要落实到对语言和情感的揣摩上,体味意象的丰富内蕴。
教学说明:
设置课前预习,了解徐志摩的康桥情结、《再别康桥》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充分阅读文本,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概念化、贴标签似的解读,积极展开个性化、创造性的体验和思维活动。此外,在教学中辅以多媒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作品。
教学目标:
通过诵读、提问、讲解、情境创设品味诗歌中丰富的意象内涵、优美的语言;领会诗人对难忘岁月的依恋和惜别的深情;引发学生对自我心灵家园的感悟和思考。
教学重点:
把握、分析主体意象云彩以及相关意象组合的丰富内涵,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教学难点:
品味语言,知人论世,发挥想象, 体悟诗人轻轻的、悄悄的告别云彩的深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查阅资料,知人论世,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正确朗读,关注诗歌的音韵美。
3、初步感知诗歌的思想内容,找出每节的主要意象,思考其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问题
1、学生初读诗歌
2、诗题是“再别康桥”,但首尾两节诗人告别的对象是什么?
3、为什么是告别“云彩”,云彩和康桥有什么关系?
4、 “我”是如何告别“云彩”的?
5、提出主问题:“我”为什么要“轻轻的”“悄悄的”告别云彩呢?
二、分析主问题
1、 学生分组朗读2-6诗节。
2、请找出诗中描写的康桥景物,分析景物特点,体会蕴含的情感。
3、2-4节的景物有没有“西天的云彩”的影子?
4、5-6节“夜晚星空璀璨”图景与云彩又有什么联系?
5、以上康河景物与云彩交织组合,现在你认为“云彩”这一意象蕴含哪些意思?
6、男生朗读4-6节。
7、为什么“我”在离别时不能“放歌”?
8、“我”为什么要“轻轻悄悄”无声地和云彩作别?思考其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蕴涵的深情。
三、课堂小结
1、结束语:《追悼徐志摩》
2、作业布置
(1)根据课堂讲读,分析“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中“招摇”一词的感情色彩。
(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笙箫”这一意象在文句中的作用是什么?
(3)拓展阅读《偶然》,思考分析诗歌中“云”的含义。
(4)背诵本诗。
四、板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资料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资料卡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6.2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