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第1页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第2页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卷(有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默写,甲图示例,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北郊中学八年级期中卷
    2022.4
    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
    1.依次分别把加点部分的汉字和拼音填写在方格内。(2分)
    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ào(▲)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rǒng(▲)杂的观众心上,观众的心也mò(▲)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汉字



    拼音


    2.以下是疫情期间某社区的“温馨提醒”,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居民要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B)避免聚集风险,避免到人员流动性大或密集的公共场所,确保身体健康;(C)尽量减少与外人接触、聚集,从即日起尽量不要离开常州,(D)特别是不要去疫情中、高风险地区。
    A.A B.B C.C D.D
    3.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今天清早柯子歧打电话来,代表他父亲母亲向我们道贺。子歧说:与其你光得第二,宁可你得第三,加上一个玛祖卡奖。这句话把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说中了。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感想呢?
    再想到一九四九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相比,不像是作梦吧?谁想得到,五一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aueSonata(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节选自《傅雷家书》)
    (1)选段是父亲傅雷写给儿子 的书信,当时傅雷的这个儿子正在 (国家)留学。
    (2)除了父亲的爱子之心,你从选段中还读出了傅雷怎样的情怀?文中哪个句子可以印证?


    4. 下面两幅漫画的题目都是《成功》,请选择其中一幅,简要概括其揭示的主题。

    甲图 乙图
    我选择的漫画是:
    主题:

    5.阅读下列四个关于某市学生上网课情况的调查表,用简介的语言概述材料的内容。
    表一:是否在上网课
    参与调查人数
    没上过
    偶尔上
    近期一直在上
    316 874
    0.940%
    2.225%
    96.835%
    表二:上网课的形式
    看电视频道
    平台提供的直播课
    本校学生的直播课
    6.978%
    31.757%
    61.256%
    表三:上网课使用的工具
    电视
    手机
    电脑(含平板)
    6.601%
    66.472%
    26.927%
    表四:上网课期间的作业量
    较少,应增加作业
    适中,可以较好完成
    较多,无法完成
    5.083%
    90.441%
    4.476%



    6.默写。
    (1)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 。(《诗经·蒹葭》)
    (2) ▲ ,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反送别诗的悲苦,体现作者旷达胸怀的千古名句是 ▲ 。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笔力千钧,描绘洞庭湖壮观景象的句子是 ▲ 。
    【答案】
    1.燥、冗、蓦;tián、kàng
    2.B
    【解析】语序不当,改为:避免到人员流动性大或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聚集风险,确保身体健康。
    3.(1)傅聪 波兰
    (2) 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我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知识
    的掌握能力。名著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注意掌握作者、生活时代、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尤其注意掌握具体的情节内容。此题考查《傅雷家书》的相关内容,为记忆类知识,并不难。
    (2)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人物的分析能力。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需要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具体分析。抓住“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等可知傅雷乐观豁达的情怀。
    4.甲图示例:一个人要对成功有信心,如果没有,那就带给别人成功的信心。
    乙图示例: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内容及主题的理解能力。解读漫画类题目时,首先要注意漫画的标题及漫画中的文字,然后按顺序观察漫画中具体的信息。概括画面内容,要做到语言简明,画面上有什么就描述什么,不要加入自己的看法,不宜进行想象虚构,只需把漫画内容客观地描述出来。揭示漫画寓意,要注意揭示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关系。要看画面指向,对应相关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跳出画面思画外。本题甲图示例:一个人要对成功有信心,如果没有,那就带给别人成功的信心。
    乙图示例: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5.(1)该市绝大多数学生在上网课(2)上网课的形式主要以直播为主(3)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电脑和电视比例较低(4)网课期间的作业量适中。
    【解析】本题考查图表的理解与信息概括能力。解答此题,注意抓住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表一中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近期一直在上的学生占大多数;根据表二中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上网课的形式主要以本校老师的直播课为主;根据表三中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根据表四中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网课期间的作业量适中,绝大多数学生可以较好完成。在此基础上用简洁的表述出来即可。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根据四个表格的数据,分析可知,(1)该市绝大多数学生在上网课(2)上网课的形式主要以直播为主(3)上网课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手机,电脑和电视比例较低(4)网课期间的作业量适中。
    6.(1)在水之湄;(2)窈窕淑女;(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二、阅读理解(共33分)
    (一)阅读甲乙两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武林门①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②,茶毕,即棹③小舟入湖。山色如蛾④,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⑤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节选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武林门:古杭州的城门。②昭庆:和下文的净寺都是西湖的寺庙名。③棹:船桨,这里作动词,指划船。④娥:美女的黛眉。⑤子公:方文,字子公,徽州人,袁宏道的朋友,与其共同游杭州。

    7.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1)以其境过清 (2)怡然不动
    (3)具库分大才差日 (4)一坐大
    (5)未及偏赏
    8.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9.甲乙两文都有写作者心情的句子,请各举一例分析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10.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从武林门而西”的“西”意思不同。
    B.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主要写潭中游鱼的姿态和情趣。
    C.乙文中写了山色、花光、温风、波纹等景物,主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D.甲乙两文都通过写人的感受来侧面烘托美景。
    【答案】
    1.(1)因为;(2)呆呆的样子:(3)参差不齐:(4)抬; (5)同“遍”,遍及,全,都。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时结合题干,回顾所学完成作答即可。做好本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文言文中出现的实词的字形及意思。注意“以”“举”一词多义,要根据语境确定它的意思,"偏"是通假字。
    8.(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 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了,这时想用一个词语来描绘,却终不可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注意“可”"许”“酣”等词的翻译。
    9.甲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的心情;乙文“心飞湖上”表现了对西湖向往已久的迫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的能力。在做此类题的时候,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文中记叙的事件和主要人物,然后再审清题意,分析思考,能明白文中体现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确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最后再答题。示例:甲文“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的心情;乙文“心飞湖上”表现了对西湖向往已久的迫切心情。
    10.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项。解答:B主要写潭水的清澈澄净。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壹他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11."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中……满被红霞罩住了",句中的“罩”字如何理解?


    12.赏析划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13.文中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童年伙伴形象,请联系选文,以“我喜欢……,因为他……”的句式,点评其中一个人物。


    14.这部分介绍了归航偷豆的经历,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
    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1.“罩”承应“回望”,通过视觉表现了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情形照应,也表现了“我”对戏台的留恋、依依不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重点词语表达效果可从这些方面思考: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所在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其答题格式为:重点词语+表达效果+情感。通过分析可知,“罩”承应"回望”,通过视觉表现了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情形照应,也表现了“我”对戏台的留恋、依依不舍。
    12.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们划船技艺高超和心情愉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再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这里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其答题格式为:修辞+表达效果+表现了/赞美了什么。如这个句子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们划船技艺高超和心情愉悦。
    13.双喜: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思维周密,勇担责任;阿发:憨厚纯朴,真诚无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性格特征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注意运用以“我喜欢……,因为他……"的句式来点评其中一个人物。示例:我喜欢双喜,因为他胆大心细,聪明伶俐,思维周密,勇担责任。
    14.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作者之所以多年之后还记得那夜的豆和戏,是因为它们是童年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标志,作者以此表现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以及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可从这些方面思考: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具体语言环境、作品背景、关键性词语、句子的写作手法、文章中人物的身份、性格特点和思想等。通过分析可知,对句子的理解是: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作者之所以多年之后还记得那夜的豆和戏,是因为它们是童年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标志,作者以此表现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以及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蜜蜂消失,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作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
    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
    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蛋蜂道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大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了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样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呼吁各国政府和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
    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15. 文章说明了 的现状,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提供食物
    16. 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人类
    b

    a( )
    蜜蜂

    提供食物
    提供食物
    牲畜
    c


    17.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8.第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什么?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⑧段中“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第③段中“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像瘟疫一样”等就体现了这一
    点。
    C.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密切,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D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蜜蜂,按照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答案】
    15.物种正在加速灭绝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1)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2)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3)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4)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解答此题要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回答,注意使用原文句子回答也可以。抓住第⑤段”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违度由大致复天一种加性到每小时种前快了约1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这句话,可知道文章主要谈的是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速,原因是第⑦段中的句子”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是人类本身的行为”。
    16.a授粉b农作物 c饲料植物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辨析作答。根据第①②段内容,填写的内容为:a授粉;b农作物;c饲料植物。
    17.列数字,作比较,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能力。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各个选项,然后结合各种说明方法的特征,辨别所用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和作用:(1)打比方,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
    (2)举例子,具体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3)列数字,准确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个特征。(4)分类别,条理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某些特征。(5)下定义,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且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6)作比较,突出的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其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说明方法,根据句子内容概括出说明事物特点即可。第⑤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
    18.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指代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联系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即可。第⑧段中加点词语“特定的使命”指的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所起的独特的作用(或维持生态平衡)。
    19.D
    【解析】本文的说明对象不是蜜蜂。

    三、作文(共40分)

    20.《现代汉语词典》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①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②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套写、抄袭(包括本卷中的材料):
    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命题作文的能力。
    写作命题作文一定要注意审题,抓住题眼,把题目分析透彻,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确立主题,来完成构思、写作。写作时,要注意书写一定要整洁,标点符号要使用正确,作文的词语运用要准确,描写要生动形象,尽量让笔下的文字灵动起来。本作文题“回味”前面有提示语,学生在审题时应该认真阅读,以启迪自己的思维。分析文题“回味”除了"食物吃过后的余味"理解外,我们更应该注意"从回忆里体会”这一释义,"回味”可以写品味、体味、体会、咀嚼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或者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把握住这些,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当然,作文的选材范围很广,只要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内容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的健康内容都可以。写作时注意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能恰当地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细腻流畅,条理清楚,注意字数要求。




    相关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6页。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月考):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月考),共8页。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卷,共7页。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