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鲁教版(五四制)九下化学 2.5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鲁教版(五四制)九下化学 2.5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01
    鲁教版(五四制)九下化学 2.5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02
    鲁教版(五四制)九下化学 2.5到实验室去 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鲁教版 (五四制)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想,教学案例,酸的物理性质,稀盐酸的化学性质,盐酸的用途,教学反思,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 酸和碱的性质探究(共3课时)
    第1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一)
    一、设计思想
    二期课改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获得知识,更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原理的学习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此,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通过问题、假设、实验、结论和应用等环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本身就能引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为此本课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性和验证性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充分发挥实验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
    (2)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理解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3)知道盐酸的主要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分类、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体验,增强探究的兴趣。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理解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及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用品
    药品:浓稀盐酸、浓稀硫酸、锈铁钉、氧化铜、柠檬酸晶体、柠檬酸溶液、镁带,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Na2CO3溶液、Cu(OH)2、Zn片。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药匙、滴管、四分培养皿或六孔井穴板、酒精灯、火柴、镊子。
    教具和媒体: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流程
    1.流程图

    2.流程说明
    [1] 创设实验情景:学生和教师同时做硫酸(浓、稀)和蔗糖的实验,现象完全不同,引发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动手实验,体验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稀盐酸和浓盐酸性质的不同。
    [3] 根据三组实验的现象,体会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酸的浓度不同,性质有所不同。得出“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的结论。
    [4] 三组实验在得出上述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脱水性。
    [5] 创设情境,应用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回忆前面学习过的有稀盐酸参加的化学反应,初步构建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7] 通过实验,理解盐酸和稀硫酸都能和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8]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酸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突破难点。
    [9]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运用化学用语来描述化学反应。
    [10] 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理解稀盐酸和稀硫酸的一个新的化学性质。
    [11] 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知识网络。
    [12]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解盐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对照实验引入课题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酸的性质,谁想上台跟我合作完成一个实验?
    动手实验:学生和教师同时操作,分别将稀硫酸和浓硫酸倒入两杯蔗糖中,搅拌,
    老师的烧杯里面的蔗糖发黑膨胀,学生的烧杯里没有明显变化
    过渡:我的黑面包新鲜出炉啦!为什么他就没有做出来呢?我们到两组对照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一位同学上讲台和老师一起做实验。
    学生对迥然不同的实验现象产生极大的好奇,想知道原因。

    同样的实验,现象迥然不同。这种反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究欲望。

    学生分组实验
    在PPT上以图示呈现分组实验的内容:
    (1)向柠檬酸溶液和柠檬酸晶体中分别放入镁带(2)先在稀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然后在浓盐酸的瓶口上方放置。
    四人一组做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酸所处环境不同,表现出的性质不同。
    描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哪个小组来描述第一个实验的现象?这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呢?
    第一个实验说明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
    说明酸的性质要在溶液中体现出来。
    因此,用酸进行化学反应时,一般在水溶液中进行。
    谁来描述第二个实验的现象?
    同样是盐酸性质却有所不同,这个实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说明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刚才黑面包的奥秘就在此,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能使蔗糖、纸张等物质炭化变黑,黑面包实验说明浓硫酸有脱水性,稀硫酸没有脱水性。通过这三组对比实验,能说明什么呢?
    向柠檬酸溶液中放入镁带有气泡产生,向柠檬酸晶体中放入镁带没有现象。
    稀盐酸上方的试纸没有变化,浓盐酸上方的试纸变成红色







    得出结论:同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完全相同。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脱水性。
    上述实验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体现了盐酸和硫酸的什么性质呢?刚才的实验里面我们看到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形成白雾,原因是什么呢?说明浓盐酸该如何保存?
    浓硫酸除具有脱水性以外,还能吸收水分,可用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理解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所以要密封保存。
    浓硫酸的脱水性、吸水性。
    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实验的双重目的:得出结论、体现性质。
    练习巩固
    思考问题:
    将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试剂瓶中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别有什么变化?
    应用所学知识,开展思考与讨论
    创设情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回忆盐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中最常见的两种酸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过盐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能与碱反应;盐酸和大理石反应能制取CO2,这个反应还被用来除去水壶里的水垢。
    学生回忆,老师板书:
    1.盐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盐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
    梳理已有知识,初步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盐酸与金属的反应
    刚才我们观察到镁条与柠檬酸溶液反应,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盐酸和硫酸能不能与镁条反应呢?大家在双开培养皿里加一些盐酸和稀硫酸,然后各放一小根镁条。
    镁条消失后再各加一粒锌粒。
    这个实验说明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镁条和锌粒反应,放出的气体是氢气。这个性质我们到第六章再详细学习。
    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镁条剧烈反应,很快就消失了。
    锌粒表面也产生了气泡。
    简单介绍酸和金属的反应,使学生获得对盐酸化学性质的完整认识。
    盐酸与铁锈的反应
    稀盐酸常常用于除去金属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看作是氧化铁,这种金属氧化物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而被除去。现在,大家动手实验体验一下铁锈是怎样被除去的!
    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使学生了解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盐酸与铁锈的反应。

    分析反应原理
    这个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呢?氧化铁与稀盐酸交换成分生成了可溶的氯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描述实验现象:铁锈消失,得到棕黄色的溶液。

    将反应现象与反应原理联系起来,加深理解。
    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得出结论

    象氧化铁这样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如:Fe2O3、CuO 、MgO 、CaO 、Na2O 等。
    得出稀盐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的结论。理解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完善稀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形成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稀硫酸与CuO的反应
    盐酸能与Fe2O3反应,其他酸能不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呢?我们来试一试稀硫酸与CuO,看它们能否反应?
    观察现象,能反应的话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组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黑色的氧化铜消失了,得到蓝色溶液。
    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体会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是稀盐酸和稀硫酸共同的化学性质。
    归纳盐酸的化学性质
    请大家归纳一下盐酸的化学性质
    学生总结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形成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课堂小结
    我们来总结今天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学生总结:
    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盐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硫酸的两条化学性质。
    盐酸的用途。
    对整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主要板书
    稀酸的性质探究(一)
    一、同一种酸,所处环境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1.酸的性质一般要在水溶液中才能体现出来。
    2.同种酸,浓度不同,性质可能不同。
    二、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37%):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挥发,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
    2.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
    三、稀盐酸的化学性质
    1.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能与锌反应放出H2;
    5.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CO2。
    四、盐酸的用途:除铁锈、除去水垢
    3. 相关链接
    Ø 盐酸的毒性及中毒急救方法: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消防措施:如欲氯化氢气体泄漏,可用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碳酸钠、消石灰等中和。也可用大量水扑救。消防人员须穿戴氧气防毒面具及全身防护服。盐酸泄漏时,处理须穿戴防毒面具与手套。将地面洒上碳酸氢钠。用水冲洗,经稀释后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侵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吸入,也可经皮肤及消化道进入人体。毒理学简介:氯化氢吸入后大部分被上呼吸道粘膜所滞留,并被中和一部分,对局部粘膜有刺激和烧灼作用,引起炎性水肿、充血和坏死。在高浓度氯化氢作用下,动物尸检可发现肺水肿及出血。兔吸入6400mg/m^3浓度的氯化氢30分钟,可因喉痉挛、喉水肿、肺水肿死亡; 吸入5000mg/m^3,1.5小时,在2~6天后死亡。盐酸属强酸,可使蛋白质凝固,造成凝固性坏死。其病理变化是局部组织充血、水肿、坏死和溃疡。严重时可引起受损器官的穿孔、瘢痕形成、狭窄及畸形。临床表现:本品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呛咳、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检查可见鼻腔及咽喉粘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 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出现紫绀,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加重,咳血性泡沫痰; 两肺可闻湿罗音,体温升高或正常,血压下降。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水肿影象。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其原因是由于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嘴唇,口腔和咽部可见有灼伤,甚至形成溃疡。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及食道及胃粘膜的碎片; 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 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处理方法:急性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盐酸烟雾所致急性气管炎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必要时给氧。如刺激症状明显,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以0.5%异丙基肾上腺素1ml及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2.5%氧化镁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禁用碳酸氢钠洗胃(或口服),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其他进行对症疗法。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液洗涤,尔后处理创面同烧伤。溅入眼内,即以大量温水冲洗,尔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创面较大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Ø 腐蚀品分类(按化学性质):酸性腐蚀品。如: 硝酸、硫酸、盐酸、氢氟酸、氢溴酸、氢碘酸等;碱性腐蚀品。如: 氢氧化钠(烧碱)、氢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钾、硫化钠、氨水[10%<含氨≤35%=等;其它腐蚀品。如:苯酚钠,氯化铜,氯化锌等。腐蚀品特性:(1)强烈的腐蚀性。在化学危险物品中,腐蚀品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和很多金属、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机体等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这类物质能灼伤人体组织,对金属、动植物机体、纤维制品等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2)易燃性。许多有机腐蚀物品都具有易燃性。如甲酸、冰醋酸、苯甲酰氯、丙烯酸等。(3)氧化性。如硝酸、硫酸、高氯酸、溴素等,当这些物品接触木屑、食糖、纱布等可燃物时,会发生氧化反应,引起燃烧。(4)毒性。多数腐蚀品有不同程度的毒性。
    Ø 用鸡蛋壳治胃酸过多: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约占93%,蛋壳中还含蛋白质3.2%,碳酸镁1.0%,磷酸钙及磷酸镁2.8%,此外,蛋壳的内膜,有很好的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鸡蛋壳研成的粉末进入胃部覆盖在炎症或溃疡的表面,可降低胃酸浓度,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方法为:将蛋壳洗净打碎放入铁锅中用文火炒黄(不能焦),然后研成粉末,研得越细越好,用红糖水送服,1日2~3次,1次3~5克,见效后用量逐减。

    七、教学反思
    在做稀盐酸和稀硫酸与铁锈、CuO反应的实验时,要提醒学生碱性氧化物要取用得尽量少,用药匙小头的背面取一次就可以了,此处稀硫酸必须过量,否则在加热的过程中,生成的Fe3+会水解生成Fe(OH)3胶体,溶液的颜色会从棕黄色变成红褐色。盐酸和CuO反应时,盐酸的浓度稀一些为好,否则会得到绿色的CuCl2浓溶液,干扰学生的观察。对硫酸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采用微型实验,使用六孔井穴板或四分培养皿,可以节省时间和药品。
    为使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形成完整的网络,本节课简单介绍了酸与金属的反应,由于这个知识点要在第六章学习,因此这里的介绍很简单,只是让学生理解酸有能与金属反应的性质,不作方程式和反应类型的探讨,更不提金属活动性。另外,由于上学期有过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很多老师已经在那里介绍过氢气的制法,这样的话这里只需要回忆就可以了。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共3课时)
    第2课时 稀酸的性质探究(二)
    一、设计思想
    通过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结合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通过实验、复习、归纳出酸的通性的过程,既是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学生完成了对酸的通性的知识建构以后,为巩固学生对酸的通性的理解,设计了盐酸走迷宫送挑战书的学生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完成任务,学生既要运用酸的通性,还要设计实验方案,并亲自动手做实验,因此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自主设计实验、展开探究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五条通性。
    (2)应用酸的通性来设计实验,鉴别盐酸和NaCl溶液。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理解和记忆。
    2. 过程与方法
    (1)体会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学会用“规律”指导学习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辨证关系。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归纳酸的通性,并运用酸的通性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酸具有通性的原因。
    四、教学用品
    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石蕊、酚酞、大理石、Na2CO3溶液、Cu(OH)2、CuSO4、NaCl溶液、镁、锌、生锈严重的铁钉。
    仪器:培养皿、试管、滴管、试管夹、酒精灯。
    媒体和教具: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小黑板。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1] 回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通过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引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2] 根据所给仪器和药品,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填写实验报告,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3] 小组动手实验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记录实验现象,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构建稀硫酸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
    [5] 观察比较,发现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很相似。
    [6] 从结构上寻找原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是由于组成的相似。
    [7] 酸的组成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根据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出稀酸溶液的通性。
    [8] 创设盐酸走迷宫的情景,学生的任务是帮助盐酸走出迷宫,其实是依据盐酸的化学性质,寻找能够发生反应的物质,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9] 盐酸走出迷宫后给了同学一个挑战,设计尽量多的实验来鉴别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学生运用盐酸的酸性设计一系列有明显现象的实验。
    [10] 酸的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而酸根的不同也会使它们表现出个性。用小结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请学生回家用食醋除去水壶里的水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盐酸的化学性质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酸所处的环境不同,性质不完全相同。同时,知道稀盐酸具有五条化学性质,大家回忆一下,是哪五条?用小黑板呈现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下面我们来看看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回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

    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盐酸的化学性质来引出课题。
    设计实验方案,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请利用给你的药品(稀硫酸、石蕊、酚酞、Na2CO3溶液、Cu(OH)2、Mg、Fe2O3等),小组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见附表)。
    小组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学生探讨具体物质的性质,引导他们去感知每一种重要物质的性质。
    分析实验现象
    投影学生的实验报告,师生共同分析实验报告。
    总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①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②能与Cu(OH)2反应;
    ③能与Fe2O3反应,还能与CuO反应;
    ④能与Mg反应,也能与Zn反应;
    ⑤能与Na2CO3反应。
    汇报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和得出的结论。
    总结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感受实验报告的作用。
    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
    对比小黑板上盐酸的化学性质,大家可以发现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很相似,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对比板书上两种酸的化学性质。
    感受盐酸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相似性。
    追本溯源,理解酸化学性质的相似
    对,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因为组成相似,所以化学性质相似,所以稀酸一般都具有这五条化学性质。
    它们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从结构上理解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
    归纳酸的通性
    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稀酸的五条化学性质。(边说边板书)稀酸的通性:
    ①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与酸碱指示剂作用是酸的一个通性;
    ②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这是酸的通性之一。
    ③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这也是酸的一个通性。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时,一般情况下,金属元素在反应前后的价态不变。
    ④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与Zn、Mg反应放出氢气,上节课我们将镁条放在柠檬酸溶液中也看到气泡。说明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也是酸的一个通性。酸与金属的反应,我们到第六章学习金属的时候再深入学习。
    ⑤稀盐酸能与大理石反应;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碳酸钙、碳酸钠属于哪类物质?属于盐。与某些盐发生反应是酸的又一个通性。
    和老师一起归纳稀酸的通性:①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③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④能与某些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⑤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根据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的通性。
    巩固应用盐酸的化学性质。
    掌握了酸的五大通性,有人要给你们送挑战书了!这个“人”就是盐酸!盐酸要穿过一个极其险恶的迷宫,把挑战书送给你们。迷宫里面有一些吃人的野兽。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的野兽会把他吃掉,哪些野兽会吃掉盐酸呢?现在我们进行小组比赛。
    比赛规则:前后四个同学为一小组,寻找出所有吃人的野兽,然后每人轮流写出1个野兽吃掉盐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好后立刻交给老师,写得既快又准确的小组胜出。

    明确比赛规则,寻找迷宫里的野兽,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创设迷宫情景和比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落实盐酸与四类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实物投影仪将前三名的小组写的方程式投出来,引导学生逐一分析每个反应中“野兽”所属的物质类别。
    识破了野兽你们得帮助盐酸选择一条安全的路线!
    识破并分析出野兽。师生共同选择路线,学生说、教师描画路线。
    巩固对盐酸化学性质的掌握。
    设计实验方案
    现在盐酸走出迷宫了,他给我们的挑战是:利用现有的试剂和仪器,你们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证明我是盐酸而不是氯化钠溶液呢?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方程式。
    接受挑战,设计鉴别盐酸和氯化钠的实验方案。
    评价实验方案
    大家想出了很多方法,操作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有哪些呢?
    还有哪些有创意的方法呢?
    很好,同学们会设计方案,还会评价方案。酸的通性里有现象的反应才能被用来鉴别盐酸,我们圆满完成了盐酸的挑战。
    大理石、镁带、石蕊与酸的反应最简单。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沉淀,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沉淀会消失。
    每一种方案都是对酸的通性的应用,体会实验方案与知识的关系。
    小结
    酸的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而酸根的不同也会使它们表现出个性。今天我们掌握了酸的通性,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逐渐掌握各种酸的特性。
    体会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树立全面认识事物的观点。
    布置家庭作业
    尝试用食醋除去保温瓶内的水垢。
    回家做实验。
    应用酸的通性解决生活问题。
    2. 主要板书
    一、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
    紫色石蕊遇酸变 红 色,无色酚酞遇酸 不变 色。
    2.酸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碱 → 盐 + 水
    3.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碱性氧化物 → 盐 + 水
    4.酸能跟活泼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5.酸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二、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的组成相似,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附表:稀硫酸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或结论
    ①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②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③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④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⑤稀硫酸中加入_______________


    3. 相关链接
    Ø 氧化物:既不能跟酸也不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不成盐氧化物。CO、NO、H2O都属于不成盐氧化物,虽然CO能跟NaOH反应:CO+NaOHHCOONa,但是在生成盐时没有同时生成水,所以CO仍属于不成盐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CO、NO、As2O3、TeO2除外),有些过渡元素的高价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rO3、Mn2O7等)。含氧酸脱水而生成的酸性氧化物,叫做酸酐,例如SO3叫做硫酐,有机酸失水后的生成物也叫酸酐。碱性氧化物包括活泼金属氧化物和其他金属的低价氧化物,如Na2O、BaO、CaO、CrO、MnO2等。典型的两性氧化物有Al2O3、ZnO和某些过渡元素中间价态的氧化物,如Cr2O3、Mn2O3等。
    Ø 过氧化物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由于化学性质不稳定须现用现配,且因其氧化能力强,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粘膜、腐蚀物品。
    1.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是无色透明液体,深层时略带淡蓝色, 用水稀释的过氧化氢可以降低它的分解活性,微酸性液体,具有漂白作用,其分子内含有活性氧47%。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热量和水蒸气。过氧化氢对热、杂质、冲击、酸度、强光等均有敏感,极易发生分解,须加入少量的有机物或无机物作为安定剂,如磷酸及其盐类、锡酸盐、8-羟基喹啉等。室内空气消毒时使用1.5~3%过氧化氢喷雾,20 mL/m3作用30~60分钟。10%过氧化氢可杀灭芽孢。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气雾用于空气、物体表面(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溶液用于餐具、便器、手等消毒。
    2.过氧乙酸(Peroxyacetic acid)是无色液体,有难闻气味。一般商品过乙酸不超过40%,过氧化氢不超过6%,含水和微量硫酸。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包括铝,是强氧化剂,加热至110℃左右或由于自发化学反应发生爆炸,在稍高温度下分解而产生氧气。使用方法和范围:0.1%的过氧乙酸1~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0.5%的过氧乙酸5分钟可杀灭结核杆菌和真菌,30分钟可杀灭枯草杆菌芽孢。溶液用于浸泡消毒餐具、便器、体温计等,过氧乙酸气雾浓度达到1g/m3可杀灭物体表面的芽孢,可用于墙壁、家具、地板等消毒。温度越高杀菌力越强,但温度降至-20℃时,仍有明显杀菌作用,喷雾消毒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20~80%时,湿度越大,杀菌力越强,相对湿度低于20%,杀菌力较差,浓度越高杀菌力越强,有机物可能减低杀菌力。过氧乙酸性质不稳定,其稀溶液极易分解,应于用前配制,并避免接触金属离子。对多种金属和织物有强烈的腐蚀和漂白作用,使用时注意。接触高浓度过氧乙酸时,应采取防护措施。物品用过氧乙酸消毒后,放置1~2小时后再使用。
    3.臭氧(ozone)是浅兰色的气体或兰色液体,浓度低于2 ppm时可闻到令人愉快的特有的气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强氧化剂,不稳定。溶液遇振动、热源、明火或浓溶液与强还原剂反应会发生爆炸。杀菌迅速,无残留。熏蒸消毒:用于空气、饮用水、果蔬、餐饮具、生活用水、游泳池水等的消毒。高浓度臭氧对人有毒,大气允许浓度为 0.2 mg/ m3,工作场所允许浓度1.0 mg/m3。液化臭氧钢并应存放在阴冷处。人不应停留于消毒场所。
    4.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室温时为黄色至红黄色气体。具有明显刺激气味。强氧化剂。少量水解生成氯酸、亚氯酸。加热分解放出氯气。遇光不稳定,在暗处稳定。遇太阳光、热、与汞或一氧化碳接触当空气中浓度超过10%容易爆炸。二氧化氯性质极不稳定,临使用时生产或在二氧化氯稳定液中加入活化剂。采取浸泡、擦拭、喷洒等方式消毒,适用于医疗器械、餐具、饮用水及环境表面等消毒。100 mg/L作用30 min,杀灭细菌繁殖体,500 mg/L作用30 min,杀灭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1000 mg/L作用30 min,杀灭芽孢,饮用水消毒的剂量为5 mg/L作用5 min。消毒效果易受有机物影响,碱性条件下消毒能力下降。二氧化氯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消毒后应及时清洗。
    七、教学反思
    关于酸和碱的通性,课程标准没有作出具体的要求,只在活动建议中提到比较盐酸和稀硫酸的共性;初中化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则明确写了理解酸的通性;教材中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请学生归纳稀酸溶液的化学性质。由于稀酸是一个集合的概念,不是具体的物质,考虑到初中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占优势,教学设计时先学习具体的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再归纳稀酸的通性,这样处理比较符合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共3课时)
    第3课时 碱的性质探究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要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探究式的写法,目的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能根据学过的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由于学生刚学过稀酸的化学性质,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稀酸的通性并据此类推碱的性质,实验探究之后再进行简单归纳和小结。对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的补充实验,由于准备比较费时,学生个人实验难度大,且观察起来现象很明显,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来落实知识的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感性的知识上升到理论。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2)理解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3)掌握碱的通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碱的通性的学习,理解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感受量变到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碱的四条通性。
    教学难点: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四、教学用品
    药品: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铜溶液、氯化铁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仪器:试管、广口瓶(或锥形瓶)、双空橡皮塞、小气球、胶头滴管。
    媒体和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
    五、教学流程
    1. 流程图

    2. 流程说明
    Ø [1] 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
    Ø [2] 根据酸的五条通性,类比猜测碱的化学性质,这能为学生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
    Ø [3] 通过实验验证NaOH和Ca(OH)2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的作用,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结论。(上学期学生已经学过NaOH和Ca(OH)2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这里再通过实验加深印象)
    Ø [4] 回忆酸碱中和反应,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Ø [5] 回忆Ca(OH)2与CO2的反应,引出NaOH与CO2的反应,以学习碱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
    Ø [6] 教师演示教材上NaOH溶液与CO2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了压强的改变来产生间接现象证明反应的发生。
    Ø [7] 学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Ø [8] 通过两个简单的试管实验,使学生理解碱溶液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Ø [9] 归纳总结碱的通性,形成碱的通性的知识网络。
    Ø [10] 通过思考与讨论固体NaOH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来巩固对氢氧化钠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Ø [11]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碱的通性的掌握;学习综合考虑酸和碱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Ø [12] 尝试设计更多的实验方案来证明NaOH与CO2确实发生了反应,提高实验设计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以旧引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酸的性质,知道稀酸具有五条通性。同学们还记得是哪五条通性吗?
    酸为什么会有通性呢?
    碱是否也具有通性呢?为什么?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回忆酸的通性。
    酸都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
    碱也有通性,因为碱的组成也比较相似,含有氢氧根。
    复习酸的通性,有助于类比学习碱的性质。
    猜测碱的化学性质
    对照酸的通性,请大家猜测一下碱可能会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测。
    (2已经学过,不重点讨论,5也不作过多拓展)
    对照酸的通性,学生可能提出下列猜测
    1.与指示剂反应;
    2. 与酸反应;
    3. 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非金属反应。
    猜测过程能为学生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提供思路。
    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我们一起来探究碱的化学性质。请大家在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注意:因不溶性碱不能形成溶液,我们只研究可溶性的碱( KOH、NaOH、Ca(OH)2 、Ba(OH)2 、NH3·H2O)使指示剂变色的情况。
    结论一: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动手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NaOH
    溶液
    Ca(OH)2
    溶液
    石蕊
    变蓝
    变蓝
    酚酞
    变红
    变红

    通过实验探究NaOH和Ca(OH)2溶液的化学性质。
    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前面我们学习了酸能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请大家来写几个酸碱中和反应的方程式。
    注意:可溶性碱与酸反应需要借助于指示剂观察反应的进行;不溶性碱能溶解于酸中,而且只会与酸反应。

    结论二:碱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1、氢氧化钠与盐酸、硝酸的反应方程式:
    NaOH+HCl →
    NaCl+H2O
    NaOH+HNO3→
    NaNO3+H2O
    2、氢氧化钠中和精制石油时过量的硫酸的反应方程式:
    2NaOH+H2SO4→
    Na2SO4+2H2O
    复习酸碱中和,熟悉相关方程式。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金属氧化物大都是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可能是什么氧化物呢?我们学过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吗?
    NaOH也能与CO2反应,大家根据石灰水与CO2反应的方程式,类比写出NaOH与CO2反应的方程式。
    回忆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现象,反应的方程式:Ca(OH)2+ CO2→ CaCO3↓+H2O;
    2NaOH+CO2→Na2CO3+ H2O。

    将已有知识纳入新的认知结构。
    演示NaOH与CO2的反应
    演示教材P15的实验:在充满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锥形瓶。
    提问:小橡皮泡会逐渐涨大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原因:氢氧化钠跟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气体在反应中消耗了,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下降,空气通过短玻管进入橡皮泡而使小橡皮泡膨胀。
    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实验原理。
    形成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
    注意: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2、SO2、SO3 等;CO、 NO、 H2O等少部分非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硫酸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将尾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硫的含量,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尝试写出NaOH与SO3、Ca(OH)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2 →
    Na2SO3+ H2O;
    Ca(OH)2+ SO2→
    CaSO3+H2O;
    2NaOH+SO3→
    Na2SO4+ H2O;

    结论三: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学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知道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实验探究碱与盐的反应
    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3毫升氯化铜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观察溶液各显什么颜色。再分别加入1毫升NaOH溶液。
    结论四:碱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碱和新的盐。
    巩固练习:写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氯化铁溶液的反应。(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
    观察试管里的颜色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uCl2→Cu(OH)2↓+ 2NaCl
    蓝色溶液 蓝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
    棕黄色溶液 红褐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
    学习碱和盐的反应。碱和盐的反应第六章还会学习,此处不作过多要求。
    归纳总结碱的通性
    组织学生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师生互动,共同归纳碱的通性。
    形成碱的化学性质的认知结构。
    思考与讨论
    固体NaOH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
    应该怎样保存固体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不仅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而且还能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起反应。
    密封保存。
    创设情景,巩固对NaOH物理、化学性质的掌握。
    练习巩固
    1.盛有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三瓶无色液体,请选用一种试剂将它们鉴别开来。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NaOH + SO2
    (2)NaOH + H2SO4
    (3)NaOH + CuSO4
    考虑酸和碱性质的不同,选择酸碱指示剂中的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
    书写化学方程式。
    将酸和碱的性质联系起来解决问题。
    设计实验方案
    NaOH与CO2反应的产物Na2CO3也能溶于水,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怎么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呢?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用来证明这个反应确实发生了呢?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前面学习过的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实验设计。

    小组讨论:
    ①是否可以用酸碱指示剂?不可以,产物也显碱性
    ②能否验证反应后的生成物?可以,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
    ③利用压强原理,还可以有哪些方法?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2. 主要板书
    三、碱的化学性质(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NO3→NaNO3+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3.碱溶液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CO2→Na2CO3+ H2O;
    2NaOH+SO2 → Na2SO3+ H2O;
    4.碱溶液与某些盐溶液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NaOH+CuCl2→Cu(OH)2↓+ 2NaCl
    蓝色溶液 蓝色沉淀
    3NaOH+FeCl3→Fe(OH)3↓+3NaCl
    棕黄色溶液 红褐色沉淀
    Ca(OH)2+Na2CO3→CaCO3↓+2NaOH(用此方法可制取氢氧化钠)
    3. 相关链接
    Ø 烧碱的物理性质:纯的无水氢氧化钠为白色半透明结晶状固体,熔点为318.4℃,市售烧碱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纯固体烧碱呈白色,有块装、片状、棒状、粒状,质脆;纯液体烧碱为无色透明液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吸收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氢氧化钠还易溶于乙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液氨。固体氢氧化钠溶解或浓溶液稀释时放出热量。
    Ø 烧碱的化学性质:烧碱易溶于水,溶液呈强碱性。氢氧化钠水溶液由于浓度不同,可以生成含有1、2、3.5、4.5和7个水分子的水合物。它是一种重要的强碱性化工原料,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无机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类;能从水溶液中沉淀金属离子成为氢氧化物;能皂化酯类,生成相应的有机酸钠盐和醇;能脱除化合物中的氯化氢,如氢氧化钠与氯丙醇反应生成环氧丙烷和氯化钠。
    Ø 烧碱的用途: 烧碱被广泛应用于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制造,同时也被应用于生产纸浆和造纸业,生产肥皂和洗涤剂,化学,清洁,炼油,冶金,食品,生产人造纤维和纺织等工业领域。在石油炼制工业中用于除去硫化氢和硫醇类的硫化物。用于食品加工(蔬菜水果去皮)和精制植物油。可代替部分纯碱制造玻璃。加工再生胶,酸性废水处理及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等。烧碱在造纸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碱性特质,它被用于煮和漂白纸页的过程。烧碱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在污水处理厂,烧碱可以通过中和反应减小水的硬度,调节水的pH;对废水进行中和;通过沉淀消除水中重金属离子。在工业领域,是离子交换树脂再生的再生剂。在纺织工业中,烧碱被用于纤维的最终处理和染色。烧碱一直被用于传统的生活用途,直到今天,肥皂、香皂和其它种类的洗涤用品对烧碱的需求量依然占烧碱的15%左右。制造肥皂是烧碱最古老和最广泛的用途,在制造肥皂的过程中,烧碱被用来中和脂肪酸。
    Ø 烧碱的腐蚀性:烧碱具有极强腐蚀性,其溶液或粉尘溅到皮肤上,尤其是溅到粘膜,可产生软痂,并能渗入深层组织。灼伤后留有瘢痕。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如不慎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10min;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min,然后再点入2%奴佛卡因。严重者速送医院治疗。 空气中烧碱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为0.5 mg/m3。 操作人员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橡皮围裙、长统胶靴等劳保用品。应涂以中性和疏水软膏于皮肤上。生产车间应通风良好。
    Ø 熟石灰的用途:1. 环保中和剂:作为强碱性药剂中和酸性废水或者重金属废水,使酸性废水成为中性。吸收锅炉烟气中的SO2,使排放烟气含硫量符合环保标准。对废水中胶体微粒能起助凝作用,并作为颗粒核增重剂,加速不溶物的分离。能有效的去除磷酸根、硫酸根及氟离子等阴离子。2. 化工原料、添加剂、助剂、填料制革、冶金、涂料、石油润滑油、造纸、食品、药品、饲料等。3. 其他用途:材助割剂、土壤稳定剂、混凝土调质剂、化学试剂、石膏板嵌缝凝结剂、建筑粘合剂配料,烷基磺酸钙、医药止酸剂、收敛剂、硬水软化剂、塑料纤维等。4. 废水处理效果比较,是废水处理的常规碱性药剂,与含量30%的氢氧化钠碱液相比,每吨氢氧化钠碱液的价格与每吨氢氧化钙粉剂相当,但从处理效果看,采取氢氧化钙粉剂的价格还不到采用氢氧化钠碱液的50%,从混凝脱色的效果看也要优于氢氧化钠碱液,是全世界公认的首选碱性中和药剂。
    七、教学反思
    本章的实验较多,学生多次经历利用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和根据性质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促进学生理解酸和碱的性质的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设计和评价能力应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章中学生两次经历对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设计实验产生间接现象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第一次是证明NaOH溶液和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当时考虑到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只是让学生阅读讨论教材实验的原理,做到对这一方法的了解。本节课中NaOH和CO2的反应也是先请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实验的原理,在课的最后请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由于证明这个反应的方案可以有很多,教师也可以在学习了盐的性质之后单独安排一节课深入全面地讨论这些方案并让学生动手实验。
    碱性氧化物部分练习几个拓展方程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对于一般学生不要求他们过多的记忆这些拓展的方程式。第六章将会系统学习碱和盐的反应,此处的介绍只为构建碱的化学性质的完整网络,不作过多要求。

    相关教案

    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NaOH的变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 (五四制)九年级全册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