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 2.2气候基本特征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9644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商务星球版八上地理 2.2气候基本特征 教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299644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商务星球版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教案及反思
展开《气候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课题】八上第二单元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这一主要特征。
【教学目标】
1、运用中国冬、夏季风示意图,说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及影响范围的大小。(重点)
2、运用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图,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布,并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重点)
3、培养学生能辩证的分析事物的能力和世界观,即分析季风气候的有利(主要对于农业生产)和不利(不稳定、旱涝等)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读图思考、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冬、夏季风图、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地形图、(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旧知回顾 导入新课
| 诊断提问: 1、我们七年级学习的《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中亚洲气候有哪三大特征? 2、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范围最广的大洲是哪一? 归纳小结: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中国作为亚洲第一大国,季风气候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呢?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 回顾旧知思考回答: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
| 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 | |||||||||||||||||
知识铺垫 承转过度
|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季风是怎样理解的? 提示:冬季,夏季你上学的路上分别迎着什么风向?它们有何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受季风影响而形成的气候叫季风气候。 | 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 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就是季风 冬季偏北风,寒冷干燥; 夏季偏南风,暖热湿润。 | 地理就在我们身边,谈谈自己理解的季风,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 |||||||||||||||||
对比分析
知识拓展
基础应用 | 指导学生读“36页图2.12,阅读37页材料”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分两大组合作学习并完成36页“读图”, 1、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差异,完成下表
2、根据上表,总结我国气候的第一个主要特征是? 归纳小结: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夏的风向更替明显: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其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主要吹偏南风,其特点是温暖湿润。 知识拓展:撒哈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这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漫漫黄沙,单峰驼似乎是这里的主人。世界上的大沙漠,几乎都分布在了南北纬15-30度附近,这个纬度带是世界著名的荒漠地带。 我国的这个纬度,正是江南地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描述这里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西部是森林茂密,东部是阡陌纵横,一片繁荣景象。都在同纬度地区,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是谁给我们的江南地区披上了绿装呢? 小结: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气候最突出的一个特征就是季风气候显著。 练一练 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于 ( ) A.北冰洋和太平洋 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 D.太平洋和印度洋 2、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 ( )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
读图—分析—归纳比较冬、夏季风的特点。
1、分组合作讨论完成表格(每组代表回答): 冬季风:陆地-偏北风-寒冷干燥-大。 夏季风:海洋-偏南风-温暖湿润-较小。
2、季风气候显著
思考讨论回答: 我国江南地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
抢答: D D |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承转过度
| 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成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成为非季风区。那么,季风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地区呢? | |||||||||||||||||||
讨论探究 | 指导学生读图2.13读“我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要求学生明确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概念。 2、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说范围) 3.描画并说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由哪些山脉组成的 4、这条界线与哪条年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5、季风区面积大还是非季风区面积大? 6、既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又是二、三 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的名称什么? 小结: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分为季风区(以东)与非季风区 (以西),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区降水少。我们处在季风区。
| 读图—分析—归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界线、降水特点。 分组讨论完成各问题(分组代表回答): 1、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降水多;其他地区称为非季风区,降水少。 2、读图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季风区;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为非季风区 3、描画界线说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4、400毫米 5、季风区面积大(占2/3) 6、大兴安岭 | 通过观察图片、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行为习惯。
| |||||||||||||||||
承转过度 | 我们处在季风区,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 |||||||||||||||||||
辩证分析
基础应用 | 1、要求学生读课本37页“季风异常与我国的旱涝灾害”分析我国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2、要求学生相互探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范频繁的旱涝灾害呢?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来分析,贴近自然来掌握。 小结: 季风的功与过 季风区内雨热同期,旱涝频繁。 练一练: 1、下列界线中,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 A.一月0°C等温线 B.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D.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说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应是一系列山脉,夏季风无法越过,才产生气候差异 2.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稀少 D.雨季来的迟 说明:玉门关的位置 3.判断下列地形区位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东北平原 、 华北平原 、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 塔里木盆地 。 | 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分析,贴近自然来掌握我国季风气候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方面:雨热同期,对发展农业十分有利。 不利方面:水旱灾害频繁,对人们生产和生活极为不利。 2、根据生活在农村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抢答:
1、D 2、A 3、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季风区、非季风区。 |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生活中处处有地理。
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练一练”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建构梳理 理清思路 | 下面我们一起来通过知识结构来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师生共同边回顾边板书并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 | 通过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 ||||||||||||||||||
总结新课 我的收获 | 播放视频:(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进一步加深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的认识与巩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说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 观看视频,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总结,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 | ||||||||||||||||||
学后质疑 | 你还有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 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 ||||||||||||||||||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纬度最低,位于季风区内发展农业条件最好的盆地是( )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C.准噶尔盆地 D.四川盆地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的角度你认为这里的“春风”应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海陆风 D.西北风
二、综合应用题
3.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⑴图中号码代表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① ,② ,③ 。
⑵④代表 季风,⑤代表 季风,它们分别来自 __洋和_______洋。
⑶图中城市中,几乎不受冬季风影响的是 ,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世界季风气候非常显著的国家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很大 B.海陆热力差异 C. 地形因素的影响 D.地势西高东底的影响
(5)一个人外出旅游,当他到达目的地是,原来装满一旅行袋的衣服都穿在此人旅游的路线最有可能是( )
A.哈尔滨—武汉 B.武汉—乌鲁木齐 C.拉萨—哈尔滨市 D.海口—哈尔滨
【教学反思】
1、在导入新课上回顾七年级学生学过的亚洲气候知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养成温故知新的好习惯。的调整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结合生活,使用学生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例子,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的欲望,
2、在课堂教学上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以及采用对比法学习地理的能力,并讲练结合,从而突破重点。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3、在总结新课时播放视频:(一点通)季风气候显著.flv,观看视频,在轻松愉悦中学会总结,养成归纳总结的好习惯,使学生感到学的轻松与乐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认识到地图是学习地里的工具让学生利用好课本图表(实用、长久优越于课件), “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要贯穿课堂中。
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教案,共2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共6页。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