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 力教案
展开第一节 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描述力。
(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通过实例体验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中物体运动情况改变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增强把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意识,养成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认识其科学道理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探究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难点:1.分析物体受到哪些力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阅读指导法、直观演示法和讲解法。
引导发现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本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发现物理规律。直观演示法就是:通过插图、实验、模型、投影、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使物理情景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知识由具体感知向抽象思维的转化。这两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加上指导学生阅读和教师精确的讲解,严密的推理,将达到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器材:
1、学生实验器材:
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锯条、橡皮泥、气球、三角尺、鸡蛋
2、教师演示器材:
拉力器、溜冰鞋、三角尺、多媒体平台
教学和活动过程:
流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概念———→深化概念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同学们都知道熟了的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万有引力)
2、拖拉机陷进了泥地里,怎样才能让它继续前进呢?(用力推)
通过上述两个同学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分析,引出“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上面同学们都说到了力,那么什么是力?力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它。
(说明: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事例入手,引入力的概念,使学生并不陌生,很感兴趣,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又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力的作用效果
流程: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1)利用实验小组,学生用实验桌上提供的器材:小车、磁铁、钢球、铁钉、弹簧、锯条、橡皮泥、气球,对某个物体施力,看力在物体上可产生哪些效果?
(2)小组实验探究完毕后,通过讨论、归纳、交流各自得出的实验结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结论提炼出力的几个作用效果:
a、由静止变为运动; b、由运动变为静止;
c、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发生改变; d、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利用学生探究来完成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好处有两个:一是使学生有机会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地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体现自主性原则;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归纳能力。)
2、介绍力的单位:牛——N
活动:每人托起一个鸡蛋,它需用的力约0.5N,让学生感受力的单位N的大小。
(说明:N这个单位学生很陌生,让学生通过托鸡蛋去亲生体验力的大小,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很容易接受知识。)
3、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流程: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实验1:一个女同学和一个男同学分别用力拉拉力器,观察拉力器被拉的长短;或用大小不同的力捏吹气的气球,观察形变的程度。
实验2:用不同方向的力推小车,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
实验3:在离教室门轴心不同距离的位置用同样的力拉关着的教室门,观察和感受门被拉开的容易程度。
通过以上三个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说明:通过三个演示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既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4、讲述力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认识:为了简单描述力的三要素,可以象用光线描述光的传播一样,这里可以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即力的示意图来描述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物理科学方法。
(1)表示法:———→(带箭头的线段)
(1)强调:大小(线段的长短);方向(箭头);作用点(线段起点和终点)
(2)学生活动:练习作力的示意图
a、用示意图表示静止在地面上的桌子受到的力。
B、用示意图表示被马拉动的车辆(画一个方框来代表)受到的力。
学生在黑板上和草稿纸上作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正确与否,并指出应注意问题,强化作示意图的方法。
(说明:作力的示意图是力学的重点,在这里要结合一些实物分析,然后进行训练,在注重能力培养的同时,还注重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
5、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流程:活动体验———→感受新知———→知识应用
活动:(1)两人一组,分别伸出一个手,让一个同学打,你感到疼吗?打你的同学也感到疼吗?
(2)让一个同学穿上溜冰鞋靠近墙壁,然后用力推墙,观察该同学会怎样呢?
(3)多媒体展示游泳和划船的情境。
通过上述活动,让学生体验和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说明:利用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三)、知识小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把“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变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同时在课堂中增设了许多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不仅学习兴趣高,主体参与意识强,在基础知识和能力上都获得了双丰收,课堂效果明显,课堂获得了成功。由此可见,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是课堂获得成功的关键。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力教案: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上册3.3 力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新课导入,课堂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力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力教案,共3页。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力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力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