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学案.doc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968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 学案.doc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29968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7 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双龙洞的特点。能复述描写的景象。
2.了解按顺序描写的方法,体会准确表达。感受作者赞美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写法导读,按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游览双龙洞的所见所感。
【学习难点】
指导朗读,理解运用表达事物的方法,准确用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积累作者的名言。
【自主学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按游览的________,____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_____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的景象,_____写怎样通过孔隙进入内洞和在内洞看到的景象,____写出洞。
2.用欢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找找作者在路上见到的景物。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杜绝( ) A.tǔ B.dù
窄小( ) A.zhǎi B.zǎi
石笋( ) A.shǔn B.sǔn
漆黑( ) A.qī B.xī
2.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B.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C.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
D.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洞口和外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2.作者描写了内洞的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3.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你知道下列风景名胜的所在地吗?
西湖( ) 泰山( ) 日月潭( )
庐山( ) 故宫( ) 秦兵马俑( )
2.仿照课文,按游览的顺序写一次观光旅游的亲身经历,分享积累素材。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略。
【自主学习】
1.先后顺序 先 接着 再 最后
2.映山红、油桐、沙土、山、溪流。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B A B A
2.D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洞口宽、大,有气势。作者把“洞口”比作“桥洞”突出洞口很宽。外洞宽敞。“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拥挤”,这是通过打比方和列数字的方法来写外洞特点的。
2.“一团漆黑”“余外全是昏暗”等词句写了内洞“黑”的特点。“名目有四十多”“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句介绍了石笋、石钟乳,写出了内洞景象之“奇”。“比外洞大得多”“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声音轻轻的”等写出了内洞之“大”。
3.先看到的是蜿蜓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杭州 泰安 台湾 九江 北京 西安
2.略。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10 日月潭第二课时学案设计,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构建,知识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0 日月潭第一课时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知识构建,知识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6 景阳冈第二课时导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构建,知识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