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山西省高三第二次模拟(怀仁三模)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2年山西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山西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2022届山西省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docx、语文参考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解析】“西方的‘冲突’文明将会消失破灭,而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融合’文明会一下强盛发达下去”于文无据,原文中成中英教授只是说,不论是消失破灭的还是强盛发达的,人类文明都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别:一种是西方的 “冲突”文明;另一种则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 融合”文明。
2.【答案】C
【解析】“为了说明中华文明反对向外扩张和暴力征服,不主动与其他文明发生战争冲突”错,文章上述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华文明乐于接纳各种不同的外来文明,并坚持与其交流互鉴,实现非武力途径的和平发展。
3.【答案】B
【解析】A.说法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只是说“顽强的生命力根源于中华民族能够坚守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能够在不同之中寻求和谐,实现美美与共的境界”。C.因果倒置。原文是说“遵循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融合文明观的中华民族对不同民族的文化有着强大的包容性,必将在以后的进程中继续实现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同发展”。D.于文无据。文章只是表述了“在现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国际环境中,中华民族始终坚持‘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推动人类文明和世界和平的稳定和发展”,中华民族要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文明和谐相处和这样的国际环境没有决定性的关系。
4.【答案】D
【解析】“生活成本比较高的大城市,这个现象尤甚”错,现在的年轻人生育意愿低,并不是局限在大城市的个别现象,而是一个不分地域的普遍现象。
5.【答案】B
【解析】A.“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增加还是令人感到格外震撼的”错,“这是非常震撼的一个数字”是指的生育率的下降。C.“这两点”在文中是指“中国的教育成本比较高”和“中国的育儿福利相对较少”。D.“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强舆论的批评和引导”错,材料二指出“对于这一点我们无可厚非,更不能强加干预”。
6.【答案】①国家加大财政上对教育的投入,降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本,制定政策缓解家长择校和升学的焦虑。
②国家通过个税、福利等“实在”措施,增加年轻人收入,减轻养育小孩的负担,提升年轻人的生活品质。
③针对压在育龄女性身上的三座大山“经济负担重”“年龄大”“没人带孩子”,要落实好产假、育儿假,缓解生育焦虑。
④加大生育补贴力度,进一步发挥生育津补贴激励作用,鼓励年轻人生育孩子。
7.【答案】A
【解析】“小姚一直喜欢这个地方和他的工作”错,小姚因为工作艰辛和条件的艰苦多次想到过打退堂鼓。
8.【答案】①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文章选取了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作为叙述对象,三个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浑然一体。②选取的事例,人物,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文章选到的主人公从小姚到大壮再到老刘,涵盖了年轻人的各个年龄段,既具有年轻人的特点,又具有极强的概括性。③选取的普通人物,小人物,以小见大。同样是工地上的年轻人,文章选取的三个人的工作生活经历各不相同,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
且表达了对于建设者的赞美之情。
9.【答案】①照应文章题目。文章结尾一句“汶马高速公路的建设者大多是年轻人”和题目遥相响应,使文章浑然一体。②深化文章主题。作为文章的结尾,本段在文本对于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赞扬的基础上, 表达了对于祖国光明前景的展望,升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③增添了文章的文采。结尾实体铁壳船到以“青春之船”为喻,表达了对汶马高速上的年轻人的未来的祝福,比喻的运用不仅合理贴切,而且使文章富有文采。
10.【答案】C
【解析】“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由“其哭也有怀”可知,“也” 是表句中停顿,“ 其哭也有怀”和“其歌也有思”是对举,故应在“其歌”前断开,排除AB。“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中“也者”连用,是语气助词,表提示;而“者也”连用,在古文中常见为助完成判断语气的语气词,故应在“者也”后断开。排除D。故选C。
11.【答案】B
【解析】“六经”中不包括《论语》,应为《尚书》。
12.【答案】A
【解析】对人来说,鸣不仅仅是“用诗文”表达忧思怨愤,还可以用说话、唱歌、哭泣等来表达。
13.【答案】(1)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介词,对待;然,这样;假,借助)
(2)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像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役”,任职;“役于江南也”,状语置句;“释然”,了解或者想开之后的平静的样子;“解”,劝解)。
[参考译文]
大凡事物得不到平衡,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没有声音,风吹它而发出声音。水没有声音,风振荡它们而发出声音。水的飞溅,是由于外物的冲激;水流得快,是由于外物的阻守时;水的沸腾,是因为用火煮它。金石没有声音,由于敲击它而发出鸣声。人们的发表言论也是一样,有不得已的地方,然后起来说话。他歌唱,是有所思念;他哭泣,是有所伤怀。凡是出于口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不平的地方吧。音乐是人们将郁结在内心的思想感情向外倾泄形成的声音,选择那些善鸣的东西借着它们来鸣:金钟、石磐、琴瑟、箫管、匏笙、土埙、鼓、祝散这八类东西,是物品中善于发出鸣声的。上天对于一年四季也是这样,选择那些最善于发声的事物借它来发声。所以用鸟来鸣春,用雷来鸣夏,用虫来鸣秋,用风来鸣冬。四 时的互相推移变化,那必定也是得不到平衡吧!
对于人来说也是这样。人的声音的精华是语言,文辞对于语言来说,又是其中的精华,尤其要选择那些善鸣的借他们来鸣。在唐尧、虞舜时代,咎陶、禹是当时善鸣的,就通过他们来鸣。夔不能用文词来鸣,就借着自己制作的韶乐来鸣。夏朝的时候,太康的五个兄弟用他们的歌来鸣。伊尹鸣于商代,周公鸣于周代。凡是载在《诗经》、《尚书》等六部经书上的,都是鸣得最好的。当周朝衰微的时候,有孔子和他的学生一班人鸣着,他们的言论影响大,流传得久远。所以《论语》上说:“上天是要把孔夫子作为晓喻众人的木舌金铃。”这能不相信吗?到周朝末年,庄周以他气势宏大的文章鸣。楚是大国,在它灭亡的时候,有屈原来鸣。臧孙辰、孟轲、荀卿,都是以儒家的道理鸣于世。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以他们的学说主张鸣于当世。秦代兴起,李斯为它鸣。汉朝时候,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最善于以文辞鸣的。以后到了魏晋时代,鸣于世的人不及古时,然而也未尝断绝。就那些善鸣的人看,他们的文辞,声音清丽而浮夸,节拍频繁而急促,语言放荡而悲凉,思想感情颓唐而放纵,这样的著作杂乱无章,没有系统。这大概是上天认为那个时代德行丑恶而不顾念它吧?不然,为什么不叫那些善鸣的人来鸣呢。
唐代有了天下以来,陈子昂、苏源明、元绍、李白,杜甫、李观,都以他们的所长鸣于当世。现在还活着而处在下位的,便是孟东野,开始用他的诗鸣于当世,他的诗高出魏晋诗文之上,不懈怠地努力创作,可以赶得上古人;其他美妙之处,可以渐渐比得上汉代的诗文。跟我学习的人,李翱、张籍是其中杰出之士。他们三个人鸣于世的诗文,的确是很好的了,还不知道天意将和谐他们的声音,使他们歌颂国家的兴盛呢?还是将使他们处境穷困,心情感苦,而歌唱他们自己的不幸呢?他们三人的命运如何,完全决定于天意。他们身处上位何足为喜,身处下位又何足为悲?东野要去江南任职,好象有些不愉快的样子,所以我谈谈命运决定于天意的道理来劝解他。
14.【答案】D
【解析】“表达 了有家不能回的痛苦之情”错,“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游”,表达的是作者对于扬州和在扬州的朋友的思念之情。
15.【答案】①旅途艰辛,无所归依的羁旅之感。②作者客居异乡的悲苦、孤寂之情。③对扬州老朋友的深切思念。
16. 【答案】
(1)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17.【答案】C
【解析】“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二连三。“ 洋洋洒洒”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或谈话连绵不断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语境中描写的对象是雪,故选用“纷纷扬扬”。“栉次鳞比”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星罗棋布”形容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由语境中“集中在一起的厂房”可知应选用“栉次鳞比”。“粉身碎骨”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肝脑涂地”形容惨死。也形容竭尽忠诚,任何牺牲都在所不惜。由语境中对庞然大物般的机器,自己像一只蚂蚁,可知,“肝脑涂地”太过于细节化,应选用“粉身碎骨”。“千丝万缕”比喻感情或思绪细密纷繁,亦比喻彼此间的联系十分复杂,难以割断。“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形容事情复杂纷乱。“千丝万缕”偏重于形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千头万绪”形容事情头绪繁多,不易理清。由语境中的“联系”一词可知应选用“千丝万缕”。
18.【答案】D
【解析】根据前后衔接一致的原则,前文“……俄罗斯红砖楼房”可知后文主语应为“楼房里”据此排除AC两项;B项,括号后面的句子没有主语,其主语应该是承前省略,B 项的主语不是“一张张少年的脸”,谈不上衔接。因此答案应选D。
19.【答案】C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主宾倒置,由“就和他是熟人了”可知,“这个人不认识你”应改为“你不认识这个人”;二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如果”所引起的假设条件应该是“这个人不认识你”或“你不认识这个人”,因此,“如果”和“但是”的位置互换;三是语序不当,“不会最多中间”应改为“中间最多不会”。综上所述,答案应选C。
20.【答案】①沙尘暴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②易于扬沙起尘③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荒漠化比较严重。)
21.【答案】①沙尘暴形成的条件(原因)是什么?②沙尘暴主要出现在什么时间?③沙尘暴主要出现在哪些地区?
[写作提示]
江梦南作为2021年感动中国人物,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最容易引起共鸣,也容易引发感动和思考。以此材料作为文章立意,我们主要方向就是从江梦南身上汲取成功的经验和力量。江梦南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从材料来看,我们可以从“对于她来说,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是‘ 困难模式’”出发,提取“如何面对人生的诸多困境”的立意;从“她却凭借着惊人的努力一路逆袭”“湖南郴州宜章失聪女孩江梦南的逆袭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出发,提取“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要有逆袭的精神”的立意;从“人生虽无常,学业无止境”出发,提取“要让自己的人生尽可能站到最高处的立意”;从“对人生不服输的她,又考上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出发,可以提取“不服输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等。在具体的行文过程中,可以先引用江梦南的事迹,通过简评顺理成章地推出自己的中心论点;也可以开门见山地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以江梦南的事迹作为文章的重要事例论据。
评分细则
说明:
一、二类卷:符合题意即可,一、二类卷的区别看表达,结构好,语言好,有创意,可归一类。
三类卷:从材料出发,允许内容游离;与材料内涵有一定距离,属于基本符合题意。特征按实际给分,不能跨类给分。比如,内容上判为三类卷,其他两项只能是二、三、四类,不能判为一类。也就是说,一旦是基本符合题意,最多是40分,这就是立意定等级;最少是6分,这就是表达定高低。
四类卷:另起炉灶,或随意发挥。不要仅看题目,要看内容,要通读全文。
注意事项:
1.明确文体。确是文体不明,适当扣分。
2.缺标题扣2分。
3.字数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不足400字,20 分以下。
4.错别字: 一字1分,上限5分。错字太多,其他项也会扣分,影响表达。
5.标点:点实点,标题后加标点,一“逗”到底或标点模糊,扣1到2分。
6.规范现代汉语:不能用繁体字,不能用甲骨文;含义不清,流传不广的网络语言,酌情扣分。
7.抄袭: 一字不改,照搬原文。“ 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 不给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题意”项主要看选择角度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围。选择角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的属于“符合题意”。与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级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符合文体要求,指符合考生所选文体的要求。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依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
(三)缺题目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字扣1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抄袭的文章,“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 “发展等级”不给分。
(五)关于字数: 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50个字扣1分) ; 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00 字以下的文章,15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200 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只写标题的,给1分;完全空白的,评0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2023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pdf、山西省吕梁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山西省怀仁市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2023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pdf、2023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