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展开一、教材分析
这一节为沪科版物理第五章第三节,该节为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教材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方法引出问题,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尝试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让学生发现物质的特性—密度,进而知道概念由来,认识密度的另一种表述与测量方法——密度公式,以及组合单位的意义,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密度概念、公式及其单位的意义,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订环节,难点是理解密度的组合单位的意义,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善于回答问题。
2、学生在前面学习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学会使用量筒和量杯测体积,为本节课打下基础,但有部分学生对测量物体的质量仍然不能很好的掌握,通过本节课,让学生从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出发,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掌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
(2)认识自然界中物质的多样性,唤起对自然界奥秘探究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的意义。
2、难点:理解密度的组合单位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天平,烧杯,水,量筒,体积不同的铜块、铁块、铝块、橡皮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
设计思想
【实验演示,引入课题】
演示1:(1)展示两个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2)展示两烧杯水和酒精
(3)展示两烧杯水和盐水
如何区分?依据什么?
演示2:(1)用纸包住两个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如何区分?依据什么?
(2)用纸包住两个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铝块
如何区分?依据什么?
演示3:包住两个体积和质量都不相等的铜块和铝块。如何区分,依据什么?
使铜和铝的体积相同,比质量,质量大的是铜。然后再计算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学习新知,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不相同?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若干个小组,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1)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
(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
(4)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橡皮的质量与体积;
(5)分别计算出铝、铁、铜、橡皮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物质
质量m/g
体积v/cm3
比值(质量m:体积v)
数值
单位
小组汇报结果,幻灯机投影学生数据,质量与体积的描图象。
5、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
(1)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
(2)不同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
(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
【实验密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3、密度的单位
(1)基本单位:千克/立方米(kg/m3,kg·m-3)
(2)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g/cm3,g·cm-3)
4、物理意义:试说说ρ水=1.0×103kg/m3的意义。
5、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1)在一定状态下,同种物质的密度是相同的
(2)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课堂练习,应用新知识】
1、例题:有一枚纪念币的质量为16.1g,体积为1.8cm3。
问:纪念币的密度是多少g/cm3
已知:
求:
解:
2、一杯糖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糖水( )
(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
(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
(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
(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
3、一块金属的密为ρ,质量为m,把它分成三等份,则每小块的密度和质量分别为( )
(A) ρ,m (B) ρ, m
(C) ρ,m (D) ρ, m
【课后思考】密度的单位kg/m3和g/cm3如何进行换算?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识】
1、物质的密度是其特性之一
2、密度的定义式为ρ=
3、密度的单位,由质量单位与体积单位组合而成,常用的单位有:kg/m3和g/cm3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
1、符号:ρ
2、定义: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
3、公式:ρ=
4、单位:kg/m3、g/cm3
5、物理意义:试说说ρ水=1.0×103kg/m3的意义。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识】
1、物理书P95,第2题—第3题
2、物理同步训练P62,随课堂训练第1题—第4题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在原知识基础上提出新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行设计能力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归纳结论,体现学生共同协作,一起分析讨论得出最后结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
师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密度定义、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使学生加深对密度的理解。
通过课堂练习,使学生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课后思考使学生对新课预习预习,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课堂做笔记的好习惯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演示,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定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第三节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检测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