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299729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精特新10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153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
展开
这是一份专精特新10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153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文件包含专精特新10153题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docx、专精特新10153题宏观微观模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精特新10(153题) 宏观微观模型图题
--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
一、2022年中考模考试题精选(一)(35道题)
一、单选题(35道题)
1.(2022·广东广东·一模)“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反应价值看:该反应能获取清洁能源,延缓温室效应
B.从物质分类看:该反应涉及3种氧化物
C.从微观构成看:只有3种物质由分子构成
D.从表示方法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A
2.(2022·江苏苏州·一模)将表面除去氧化膜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有少量气泡和紫红色的固体产生,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基本呈无色。该反应的微观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是Cu2+、
B.反应过程实际是金属铝原子与铜离子的反应,硫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C.反应的实质是铝原子得电子生成Al3+,Cu2+失电子生成铜原子
D.反应可表示为
【答案】B
3.(2022·云南·砚山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一模)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在氮气电化学合成氨催化剂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电催化固氮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制备氨,氮气和水合成氨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B.图中的甲和丁属于单质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4:27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答案】A
4.(2022·广东广东·九年级竞赛)NSR技术通过储存与还原过程实现氮氧化物(NOx)的消除(如图),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工作时氮氧化物的排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Ox储存还原过程,Pt是催化剂
B.储存还原过程NO与N2个数比为1:1
C.NOx还原过程,CO与CO2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能有效解决光化学烟雾污染
【答案】B
5.(2022·安徽滁州·一模)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二氧化碳和水制备化学原料。如图为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甲酸(HCO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共有3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一定没有变化
C.反应后生成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B
6.(2022·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一模)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 1:1
D.参加反应的甲物质与丁物质质量比 4:9
【答案】D
7.(2022·安徽·舒城县仁峰实验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科学家利用氧化铝作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催化剂来制取氢气,其微观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铝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D.此反应可以减缓温室效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含义及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8.(2022·黑龙江黑龙江·一模)在点燃条件下,A 和 B反应生成 C和 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反应中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14∶27
D.该反应中 A 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生成 C和 D的质量比为:(14×4):(18×6)=14:27,不符合题意;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 A 与 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4:3,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2·安徽省怀宁县雷埠初级中学模拟预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B.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与物质乙的分子个数比为5:4
D.物质丙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答案】C
【解析】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是
10.(2022·重庆市暨华中学校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的化学式为 N2O4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C.乙中氮、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1:2 D.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8
【答案】B
11.(2022·陕西·武功县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灭杀过程中有如图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分解反应
B.转化图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
C.转化②生成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1
D.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答案】D
12.(2022·安徽·桐城市老梅初级中学模拟预测)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两位在催化剂领域有较大突破的化学家,曾经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Gerhard Ertl对CO在催化剂Pt/Al2O3/Ba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如图为该反应过程的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变化
B.该催化剂不能与酸性物质混合存放
C.参与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分子个数比为4:1
D.该装置的应用对酸雨的防治有一定效果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2022·河南·郸城县光明学校一模)如图是与肼有关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和Ⅱ都是分解反应
B.反应I和Ⅱ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反应I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D.反应Ⅱ中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D
【解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
A、反应I和II都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均为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I和II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I中反应物是化合物,元素化合价不为零,生成物均为单质,元素化合价为零,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II中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2·广东佛山·一模)我国学者开发促进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催化过程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D.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答案】C
【解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
【详解】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选项说法正确。
B.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3,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D.该反应有利于实现“碳中和”,因为减小了二氧化碳排放,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5.(2022·广西崇左·一模)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们不单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要想方法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用的物质,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乙、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1:8
C.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
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
【答案】D
【解析】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此选项正确;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则参加反应的乙、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4:32=11:8,此选项正确;
C.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此选项正确;
D.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故选D。
16.(2022·广东广州·一模)NH3的合成开启了工业催化新纪元,为世界粮食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N2和H2为反应物合成NH3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表示氢气分子
B.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
C.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2:3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答案】B
【解析】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氮气与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为:。
【详解】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表示氮气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知,过程中有“NH”“NH2”原子团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2与生成的NH3个数比为3:2,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氢元素、氮元素的化合价为0,反应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7.(2022·河北·威县第三中学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素养之一。某化学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物质甲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该反应生成的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答案】D
【解析】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物质是,判断反应的方程式为:,再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反应的特点、物质的组成等分析。
【详解】
A、根据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由分析得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定义,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10个氧原子,反应前有10个氧原子,故2个甲的粒子含有4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所以一个甲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化学式为,选项错误;
C、反应前氧气为单质,氧元素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氧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氧元素化合价改变,选项错误;
D、该反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符合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都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D。
18.(2022·广东广州·一模)科学家发现,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生成的Z、W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
D.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Z、W的质量总和
【答案】B
【解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NH32N2+3CH4。
【详解】
A.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此选项正确;
B. 反应生成的Z、W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此选项错误;
C. 该反应是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保持不变,此选项正确;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X、Y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Z、W的质量总和,此选项正确。
故选B。
19.(2022·江苏无锡·一模)物质甲、乙均可灭杀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灭杀过程中有如图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化①是化合反应
B.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
C.转化过程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D.乙、甲、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依次降低
【答案】B
【解析】
A.转化①对应的反应为,该反应不是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所以不是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乙的溶液应避光保存,因为在光照条件下会分解,选项说法正确。
C.转化②为,所以转化过程中共有两种氧化物,二氧化氯和水,选项说法错误。
D.乙、甲、丙分别为:HClO、ClO2、HCl,乙、甲、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4价、-1价,所以没有依次降低,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2022·安徽·模拟预测)2020年底,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布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光传输设备及数字处理芯片专利。芯片的制作过程中会用到高纯硅,工业制取高纯硅的部分反应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B.乙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C.物质丁的化学式为HCl
D.反应后硅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答案】A
【解析】
A、由微观反应示意图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SiCl4)、乙(H2)的分子个数比为1:2,说法不正确;
B、乙是氢气,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丁物质是氯化氢,其化学式为HCl,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SiCl4中硅元素化合价为+4价,硅属于单质,硅元素化合价为0,所以硅元素由+4价变成0价,说法正确。
故选A。
21.(2022·江西宜春·一模)工业法生产硝酸其中的一个反应用微观模型表示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学变化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2:3
C.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答案】A
【解析】
由图示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方程式为:。
A、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会分裂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此变化前后,分子种类会改变,原子种类不变,故该项说法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氮和氧气分子个数比为2:1,选该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氮元素化合价为+2、氧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氮元素化合价为+4,氧元素化合价为-2,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2.(2022·江苏无锡·一模)NSR技术通过BaO和Ba(NO3)2的相互转化实现NOx(氮氧化物)的储存和还原,能有效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储存时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技术可以缓解酸雨的形成
C.该转化中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转化中,若5CO+Ba(NO3)2N2+BaO+5X,则X的化学式为CO2
【答案】C
23.(2022·江苏·泰兴市一模)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丙与足量的 O2反应时可生成甲和丁 B.该反应体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
C.该反应中有两种氧化物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 22:1
【答案】D
24.(2022·江苏·靖江市靖城中学一模)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一种工业制备氢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B.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3
D.氢气燃烧时放出热量多,产物无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答案】C
【解析】
依据图示中各微粒的结构书写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并进而书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从而可对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甲烷和水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反应前后,碳元素由-4价变成+2价,氢元素由+1价变成0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中两种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气燃烧时放出热量多,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是理想的绿色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此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清楚参加反应的水分子个数并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5.(2022·安徽淮南·一模)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3种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
【答案】B
【解析】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原子的化合价改变,反应前在CH4中显+1价,反应后在氢气中显0价,故A选项错误;
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化学方程式中甲烷和水的计量数之比为1:1,故B选项正确;
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物质共三种:甲烷、水、氢气,其中甲烷和水是化合物,氢气是单质,故C选项错误;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中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26.(2022·辽宁·大石桥市第一初级中学一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分子个数比为4:3:6,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每个丁分子中共含有4个原子
C.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7:32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1
【答案】D
【解析】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及生成丙的分子个数比为4:3:6,则氨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4,氧气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3,水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为6,反应前有4个氮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还有4个氮原子,则丁为氮气,化学方程式为。
A、甲是氨气,甲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不正确;
B、丁是N2,每个丁分子中共含有2个原子,故B不正确;
C、由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故C不正确;
D、化学方程式为,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
故选D。
27.(2022·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二模)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有利于实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其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丁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22
D.该反应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甲为H2,乙为CO2,丙为CH3OH,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3:1: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出丁H2O,反应方程式为3H2+CO2CH3OH+H2O。
A、丙为CH3OH,组成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丁的化学式为H2O,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3×2):(1×44)=3:22,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研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2·江苏·丹阳市华南实验学校二模)下图是甲转化为戊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转化①中原子和分子数目都不变 B.甲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戊
C.转化②中丙、丁的质量比为11:1 D.该过程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转化①反应为,可知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数目都不变,正确;
B. 甲化学式为CO,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戊化学式为C2H4O2,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C.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转化②中还会生成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丙、丁的质量比为(44×2):8=11:1,正确;
D. 有机物是含碳化合物,该过程体现无机物可转化为有机物C2H4O2,正确。
故选B。
29.(2022·江苏盐城·二模)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变化Ⅰ中的“一定条件”可能是升温
B.变化Ⅱ中的“”可能会使雨水p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精特新01 物质转化与推断题(103题)-2022年中考化学专精特新备考题库·,文件包含专精特新01物质转化与推断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docx、专精特新01物质转化与推断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精特新04 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类型题(114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文件包含专精特新04114题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类型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docx、专精特新04114题物质分类和化学反应类型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精特新07 化学工艺流程图题(91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文件包含专精特新0791题化学工艺流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解析版docx、专精特新0791题化学工艺流程图题--2022年化学中考专精特新备考题库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