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 稻草人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美术四年级下册第7课 稻草人教案,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名称
稻草人
一、教材内容分析
《稻草人》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内容。提起“稻草人”,许多人都会想到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的童话名著(稻草人》。
在农村,农民为了不让鸟儿损害劳动果实,常用干稻草捆扎成人的形象,穿上人的服装,头戴草帽、手持蒲扇,立在稻田中,通过风的吹动使“稻草人”的衣带和手中的蒲扇不停地飘动并发出一阵阵 声响来赶跑鸟儿,成为忠实的守护者。这是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发现与创造。而今,国内外又将“稻草人”制作成- 件件富有情趣的小小的工艺品,以博得旅游者、收藏者的青睐。
本课选用“稻草人”作为制作对象,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会基本的捆扎技巧。为了让不同地区的孩子都能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教材并不局限于用稻草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制作。可选用稻草、野草、藤条、树枝、塑料绳、包装袋、旧扫把、旧报等。本节课是设计应用课,在选择合适材料的基础上,用捆扎技巧和装饰方法经过学生大胆想象,巧手创新创作出想象可爱,具有特色的“稻草人”形象。
二、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稻草人”的作用,选择身边容易得到的材料,利用捆扎的方法制作一个“稻草人”。通过制作、体验等美术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二)过程与方法
在小组动手制作过程中,发展学生动手操作、动脑能力、团结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农民劳动创造的艰辛,享受学习创作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好情感。
2.在感知活动中升华情感,了解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并学会“变废为宝”。
三、教学重难点:
“稻草人”各部分的捆扎。
“稻草人”的形象设计和装饰。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小学生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较弱,审美意识还很模糊,而四年级阶段的学生却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美术课的学习,直接投身于审美创造的实践活动,更能锻炼他们的审美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陶冶情操为主(欣赏法、情境法)
2.以指导探究为主(观察法、发现法)
3.以实践操作为主(练习法)
4.以语言传递信息为辅(谈话法)
5.以直观感知为辅(演示法 、参观法)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教学PPT、稻草、废旧包装纸、废旧报纸、废旧布料、塑料绳、木棍(竹竿)、固体胶、剪刀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激趣,初步感知艺术形象。
播放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稻草人》的形象。
初步感知稻草人的形象。
板书课题:稻草人
学生用心倾听,初步感知。
2.用简笔画描摹稻草人形象,试着创设主题环境。
谈话式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制作稻草人形象打基础。
二、感知形象特点。
1.欣赏其他小朋友的“稻草人”工艺品。
(1)作品中,“稻草人”主要是由什么材料、什么技法构成的?
(2)“稻草人”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2.了解“稻草人”的作用。
师:稻草人的作用是什么呢?
3.小结:农民伯伯们利用“稻草人”形象夸张、材料粗糙、色彩丰富的特点来吓走偷食谷物的鸟雀,已达到保护庄稼的目的。它们守望在田野中,也是农民伯伯智慧的结晶。
预设1:主要由稻草组成了身体的各部分… …
预设2:主要用废旧报纸,用绳子经过捆扎而成。
预设3:… …
预设1:夸张、奇怪… …
预设2:变形、粗糙… …
预设3:… …
预设1:可以把麻雀吓跑… …
预设2:稻草人做得像真的人一样,让一些动物不敢去吃农民伯伯辛苦种植的粮食。… …
以陶冶情操为主,直观感知为辅通过欣赏法、情境法引导学生更进一步感知“稻草人”形象特点。
三、示范制作
情感升华
师:我今天请来了一位客人“稻草人”。
“稻草人”的形象通常都是利用一些废弃的稻草、报纸、包装袋、废弃布料等来制作的,这也叫“变废为宝”。为了废旧资源能回收再利用,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节课就让我们怀着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心态,一起来“变废为宝”吧!
1.师示范制作。
1.观察稻草人,感知形象及用处。
2.观察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和要点。
老师以指导探究为主,学生通过老师直观演示,了解“稻草人”的制作步骤、技巧。同时老师结合课程特点适时渗透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升华情感,
三、示范制作
情感升华
2.讲解制作要点(充分利用身边合适的材料,学会用捆扎的方法来制作“稻草人”)。
3.制作步骤:捆扎(四肢)、固定(头)、装饰(穿戴)、调整。
4.特别提醒制作过程中安全及卫生。
3.粗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知道“变废为宝”也是爱护大自然的另一种方式。
四、奇思妙想乐动手
1.提出制作要求:
a.先和小组里的伙伴商量下谁负责做稻草人的头、手、身体和脚;
b. 尝试用扎、粘、贴的方法利用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制作;
c.装饰稻草人。
2.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对好的创意进行鼓励。
小组合作制作稻草人。
学生以实践操作为主,奇思妙想地运用捆扎方法解决问题,达到加深巩固的作用,增强学生知识技能的应用能力。
五、我参与,我评价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色彩、造型、捆扎技法服饰搭配方面展开评价
小组互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搭配、最夸张的“稻草人”作品。
通过自评和互评,感知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提升审美能力。
六、总结
守候,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稻草人”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守候;也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即使这种幸福有点痛,依然要幸福地微笑。
感受“稻草人”守候的幸福
情感升华,用爱守候幸福。用行动守护地球。
开始
教学流程图
课件播放朗诵片段,导入新课,感知艺术形象。
学生尝试描摹“稻草人”形象,试着创设主题环境。
教师引导,思考“稻草人”形象。
更进一步感知“稻草人”形象特点。
课件出示其他小朋友的“稻草人”工艺品。
示范制作,渗透环境保护法,情感升华。
学生总结“稻草人”的形象特点及材料:废弃材料、捆扎、粗糙、夸张、变形
参与评价,审美
播放音乐,学生奇思妙想小组合作制作。
总结(守候幸福)
七、教学评价设计
1、全体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参与教学全过程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2.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并且通过合作探究努力解决问题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3.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发言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4.学生间交往是多向的,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评论别人发言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5.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6.后进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非常好( ) 很好( ) 一般( )
7.学生学习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赣美版四年级下册第18课 面具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用具,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传统的魅力第18课 面具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前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赣美版第7课 稻草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扩展,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