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同步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研究认为,近几年欧洲西北部(参见下图)冬季温度偏低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其合理解释是
A.海平面上升导致沿岸上升流减弱
B.冰川融水增加导致沿岸暖流减弱
C.极地东风带北移导致偏北风加强
D.中纬度降水增加导致气温年较差增大
我国政府提出,到 2020 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 GDP 能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如图为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 9 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渐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
C.秋季北极地区多阴天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慢
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B.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重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D.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减小
在 21 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2100 年前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 2℃ 以内。全球变暖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低纬度地区台风频度和强度减小B.中纬度内陆地区变得湿润
C.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D.沿海地区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
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有
A.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加大B.北半球水稻种植北界南移
C.生物物种增加D.臭氧层空洞面积增加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 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8.读自然界碳元素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碳元素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物质,它不但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而且参与能量流动。上图中各数字所表示的作用或结果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据图说出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人为原因。
(3)应对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能力提升
下图为世界地球日官方网站正式公布的某年地球日的海报:海冰消失后,一只无助的小北极熊抱着一个风力发电机的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1题。
9.该图片反映了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 )
①性质上的差异性 ②性质上的普遍性 ③危害的全球性 ④影响的单一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在应对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我国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 )
A.共同 B.不同
C.有区别 D.共同但有区别
11.在应对全球变暖这一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 )
①选用绿色产品 ②植树造林 ③垃圾分类 ④创建绿色家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
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 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 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
材料二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变暖?
(2)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参考答案:
1. B
2. B
3. B
4. B
5. D
6. A
7. B
8. (1)光合作用 沉积作用 全球生态系统破坏 气象灾害增加
(2)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毁林。
(3)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和调整;加强全球合作;增强保护大气的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等。
9.B
10.D
11.C
12.C
13.(1)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
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重干旱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的阴晴、冷暖、雨雪等大气状况,有时变化剧烈;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大气的平均状况,变化缓慢。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在局部地区或一定的时间里,气温可能会出现下降。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精品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五)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一节 碳排放与碳减排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当前北极地区海冰变化可能导致,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