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1 认识分子说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认识分子说课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认识分子,为什么,分子有何特点,气球瘪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为什么铜像的手被摸多了,会变小变光亮?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
他认为,石块、铁铲、铜像的手、花粉……它们是很微小的一点一点散失的,因此,他猜想,大块物体是由极小的物质 粒子组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前460—前370)
共同特点:物质一点一点地散失
猜想是经验素材和科学理论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探究经常要用到猜想。
反过来,我们可以猜想: 物质是怎样组成的?
1 水滴石穿 →水磨石头
水冲涮时间长了,为什么能使石头表面变得圆滑?
2 铜像→变小,变光滑。
铁铲用久了,为什么会变薄?
走进花园,为什么很远就闻到花香?
这些日常生活现象,也许我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德谟克里特提出他的猜想之后的2000多年中,科学家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和实验。随着化学学科的发展,化学家从实验中发现,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首先把它称为“分子”,而且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后来科学家一致确定: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能保持物质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构成,并给这些微粒确定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1811年,阿伏加德罗把保持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叫分子。
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一座大楼、小石块是由分子组成的,大海中的水、一滴水由水分子组成,大的动物河马、小动物蚂蚁也是由分子组成的等等。
小结:
物质是由大量的微小粒子——分子——组成的
任何物体都能分割成极小微粒,这是物质的可分性,如果将一块糖进行若干次对分,但要保持其独特的甜味,能够分成的最小微粒是( )A.原子 B.分子 C.小糖块 D.多个分子组成的颗粒
前面问题中提到的那些不知不觉中跑掉的粒子,同学们能看到吗?
实例:上街的时候,买回家的气球,过几天后,你看到什么现象?
我们把口扎紧了,为什么气体分子还能跑掉呢?
分子到底小到什么程度呢?
里面的气体分子跑掉了一些。
原来它们从缝隙中跑掉了,那气体分子肯定要比这些缝隙要小得多了。
一只蚂蚁喝一口水,它一下子就喝进了2×1010个水分子
分子的直径很小,自然它的体积很小。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在一个 容积为1 cm3的小盒子上开一个小孔,每秒让1亿个空气跑出来,要经过9000年,容器中 的分子才能全部跑出来
分子非常的小,肉眼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么分子到底有多小,我们又如何去测定分子的大小呢?
分子的大小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一:
观察微小物质的方法——显微镜。
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分子,必须采用放大倍数更高的电子显微镜。
只要从放大的图中得到放大后的金分子的直径,再比上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可以得到金分子的直径。这是一种精确的测量方法。
测定方法二:
单分子油膜法是最粗略地说明分子大小的一种方法。
如果有一颗绿豆,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测定它的直径? 可用的方法:游标卡尺测量、100颗绿豆排列成直线测总长度再取平均值等。
绿豆毕竟还比较大,如果是沙子呢?而分子更小,又该如何?
放大法:将绿豆彼此靠紧排列,没有重叠,此时根据柱体公式V=S·h,h就是绿豆直径,体积可用量筒读出,面积可用坐标纸画其轮廓得出。然后根据公式求解。
分子的直径也可仿效这种方法,将一滴体积已知的小油滴, 滴在水面上, 在重力作用下尽可能的散开形成一层极薄的油膜, 此时油膜可看成单分子油膜,油膜的厚度看成是油酸分子的直径, 所以只要再测定出这层油膜的面积, 就可求出油分子直径的大小。
已知一滴油的体积V和水面上油膜面积S,那么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就可以根据d=V/S求出直径。
当然,这个实验做了些简化处理:
(1)把分子看成一个个小球;
(2)油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整齐排列;
(3)认为油膜厚度等于分子直径。
通过对分子直径的测量可以看出
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分子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大多数分子直径尺度,其数量级为10-10m(0.1nm)。
0.1nm=10-10m
10-10=0.0 000 000 001
根据电子显微镜看到DNA分子的模型
比较法认识分子的大小:
乒乓球的直径约4 cm, 它是分子直径的多少倍?地球的直径约12 800 km,它是乒乓球直径的多少倍?比较这两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假设分子的直径为1.25×10-10m,乒乓球的直径约4cm=0.04m
0.04m÷ (1.25×10-10m)=320 000 000(倍)
地球的直径约12 800 km=12 800 000m
12 800 000m÷ 0.04m =320 000 000(倍)
1、下列实例中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是( )A.扫地时,尘土飞扬 B.花开时,花香满园 C.下雪时,雪花飘飘 D.刮风时,黄沙扑面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C.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D.人类对客观粒子的认识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深入,永无止境
3、科学家观察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需要借( )A.普通光学显微镜 B.超级电子显微镜 C.高倍天文望远镜 D.大型强子对撞机
4.某中学生深吸一口气,约能吸进1 000cm3空气,相当于一口吞进多少空气分子?
提示:通常1 cm3的空气中,约有2.7×1019个分子。
解 :( 2.7×1019)× 1 000
= 2.7×1019× 103
= 2.7×1022(个)
答:一口吞进2.7×1022个空气分子。
1、我们应该由一些物理现象作出大胆猜想。
2、保持物质性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 微粒叫分子。
3、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4、分子直径尺度很小,其数量级为 10-10m(0.1nm)。
一种思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利用宏观量求解微观量。一种模型——分子看成球形。尽管科学已经十分发达,但仍然无法在课堂上将分子的具体外观展现给同学们,因为分子非常小,而分子的外观又非常的复杂。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 认识分子备课课件ppt,文件包含101认识分子课件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pptx、电子教案第1节认识分子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1 认识分子教课内容ppt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1认识分子,再见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粤沪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子课文课件ppt,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变种禽流感病毒分子,C60分子示意图,五行生克与中医理论,电子显微镜,大肠杆菌,水晶花,珊瑚礁,扫描隧道显微镜,知识小结,化学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