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word版 含详解)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含详解)第1页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含详解)第2页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含详解)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word版 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练习题(word版 含详解),共17页。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章节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  3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能由气态转化为跨临界液态,有关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A.氧原子和碳原子的体积变小 B.跨临界二氧化碳为纯净物C.二氧化碳分子的数目变少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改变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C.1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很小D.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构成相同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bd均表示离子  ②ab是同种元素  ③ce化学性质相似  ④d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⑤e容易失去电子,属于金属元素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4、下列相关实验现象及生活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B.铁片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食物腐烂----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5、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组成元素不同B金银花开,香满邑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小A.A B.B C.C D.D6、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并用数据处理软件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捂在塑料瓶的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中的MN段、NP段和PQ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段变化是由于氧分子不断运动导致的B.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PQ段变化较大的原因是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实验时间越长,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会越来越小7、高铁上装有烟雾传感器,主体是放有镅(Am)的电离室。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镅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是95 B.质子数为148C.元素符号是Am D.相对原子质量为2438、铝的元素符号是A.AL B.Cl C.Al D.CL9、中坝酱油是江油市的特产,距今有194年生产历史,其主要原料是大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大豆及其制品因富含硒等矿物质而有防癌的效果。这里的“硒”指A.硒原子 B.硒元素 C.硒分子 D.硒离子10、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原子的是A. B. C. D.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1、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图①②分别为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图中共有______种元素。(2)图②中a=______,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硒元素属于______(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元素。(3)上图中A、B、C三种粒子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是______(填“A”“B”或“C”下同),与硒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A、C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①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________种元素。②A B C E中属于稳定结构的阴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③若D为离子,则BD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2)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①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②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③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3、下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B-F五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A信息可推测物原子中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2)在B-F五种粒子中,共有______(填数字)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4、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向题:(1)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若E中X=18,则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或“离子")。(3)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下同)。(4)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属于原子的是______。5、如图所示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由此可知,氧原子核内有______个质子,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氧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三、计算题(3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21分)1、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种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 g。一个铁原子的核内有有26个质子。请计算:(1)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2)该铁原子中子数_____。2、计算(1)已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①若三种金属的质量各为1g,则它们所含有的原子个数(镁、铜、铁)比为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下同)。②若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都是1000个,那么它们的质量比为_______。(2)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39,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计算:①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保留整数)②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是_______。3、已知X原子的质量为2.325×10-26kg,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1、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魔棒生烟”的魔术(如图一),当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为了揭秘这个魔术,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然后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二所示的实验。试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魔棒生烟”的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只要靠近就能产生白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2)“魔棒生烟”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关于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A 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B 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C 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改变D 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3)图二中同时打开开关a和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_。(4)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______(选填“快”或“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______。(5)图二实验相较于图一实验,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生成白烟的变化属于______变化。2、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系列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实验中的相关问题:(1)图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同学们将图1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和图3所示。(2)在进行图2的实验过程,观察到C试管比B试管中的酚酞_____(填“先”或“后”)变红。通过该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分子在不停地的运动,其运动速率与_____有关。(3)某学生做图3实验时,发现滤纸条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4)图3实验与图1相比较,有哪些优点_____。(拓展探究)小刚同学受到了图3装置的启发,利用下图装置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的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相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在刻度5cm处,玻璃管内放置足量白磷。资料:①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生石灰与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②白磷40℃就能燃烧,产物和现象与红磷相同(5)该实验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_____;活塞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活塞停在约_____cm处。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二氧化碳由气态转化为跨临界液态,分子和原子的 体积和质量不会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B、跨临界二氧化碳仍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由气态转化为跨临界液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数目不变,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由气态转化为跨临界液态,二氧化碳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2、A【详解】A、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之间的间隔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的大小不变,此选项表述不正确;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花香分子运动到了鼻腔中,此选项表述正确;C、1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 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此选项表述正确;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和水化学性质相同是由于分子构成相同,此选项表述正确。故选A。3、D【详解】a表示的是铝离子,b表示的是镁离子,c表示的是铝原子,d表示的是氯离子,e表示的是镓原子,故表示离子的是abd,a和b是不同种元素,c和e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d是氯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最外层为8个电子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e最外层为3个电子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31号是镓元素,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的是①③⑤。故选D。4、B【详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选项说法正确。B.铁片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空气中发红光,不燃烧,选项说法错误。C.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食物腐烂后,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选项说法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因此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5、B【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氧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B、金银花开,香满邑城,是因为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解释正确;C、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间隔增大了,故选项解释错误;D、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二氧化碳分子间隔变小,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故选B。6、D【详解】A、敞口放置,氧分子不断运动,瓶内氧分子逐渐减少,故选项正确;B、用手捂在塑料瓶外壁,使瓶内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选项正确;C、PQ段将塑料瓶瓶口朝下,因氧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大量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氧气体积分数快速减少,故选项正确;D、空气中本就含有氧气,所以实验时间越长,传感器测得的体积分数越接近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但不会更小,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7、B【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5,选项A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镅元素的原子序数是95,所以质子数为95,选项B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镅元素的元素符号是Am,选项C正确;D、由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表示的信息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选项D正确。故选:B。8、C【详解】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选C。9、B【详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中的“硒”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硒”指的是硒元素,与具体的存在形态无关。故选:B。10、D【分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原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阳离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详解】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钠离子,不符合题意;B.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镁离子,不符合题意;C.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氯离子,不符合题意;D.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粒子为氧原子,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1)4(2)    18    78.96    非金属    (3)    C    B    NaCl    【分析】(1)不同元素质子数不同,上图中质子数分别为34、11、16、17共有4种元素,故填:4。(2)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34=2+8+a+6,a=18,元素名称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硒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硒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18;78.96;非金属(3)AC最外层8个电子属于稳定结构,C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属于阴离子,硒与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质子数11,属于钠离子,C质子数17 属于氯离子,A、C组成化合物为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故填:C;B;NaCl。2、(1)    4    S2-    NaCl    (2)    分子    原子    2H2O2    【解析】(1)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上述示意图图1中,共有4种质子数,共包含四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在E中,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符号为:S2-。由结构示意图可知,若D为离子,应为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B为钠离子,化合价为+1价,则BD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4;S2-;NaCl;(2)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甲图所表示的意义是2H2O2。故填:分子;原子;2H2O23、(1)37(2)    4    D    CF    【分析】(1)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图示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所以它的质子数为37;(2)核电荷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BC相同,且与剩余选项均不同,所以共有4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当电子层数为1时,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其中CDF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CF的核外电子数与核电荷数不相等,属于离子,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D;阴离子是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核外电子数大于核电荷数,所以属于阴离子的是CF。4、(1)失去(2)原子(3)A(4)    CD    ABD    【分析】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1)D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2)若E中X=18,E的核外电子有,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则该粒子属于原子;(3)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周期数相等,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的是:A。C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其元素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CD;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ABD。【点睛】5、8    16.00    6    得到    【详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为质子数,氧原子的质子数为8,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元素周期表最下方数字),从氧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原子最外层为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三、计算题1、(1)该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中子数=56-26=30【分析】(1)见答案;(2)见答案。2、(1)    56:21:24    3:8:7    (2)    295    l7    【分析】根据“”、(1)1g镁、铜、铁中的原子个数比为:若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为1000个,那么它们的质量比为:(2)经测定该原子质量为4.89946×10-25kg(已知碳12原子质量为1.993×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且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即,该原子核外质子数=139,中子数=295-139=156,所以,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156-139=17【点睛】3、14【分析】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详解】一个X原子的质量是2.325×10-26kg,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四、实验探究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Cl + NH3=NH4Cl    A    d    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        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    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化学    【详解】(1)图1中“魔棒生烟”魔术中,两根玻璃棒无需接触,就可看见白烟产生,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故填: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魔棒生烟”发生的反应是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H3=NH4Cl;由化合价原则可知,在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变;故填:HCl + NH3=NH4Cl;A(3)图2同时打开开关a、b,玻璃管c中出现白烟,白烟最浓的地方是d,理由是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故填:d;氨气比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分子运动速率更快,所以最先在d处相遇,产生白烟最浓(4)如果将图二中的烧瓶A和B放入冰水中,能更慢地观察到白烟的产生,原因是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故填:慢;温度低分子运动的变慢(5)图2实验是在密闭的装置进行,相比图1实验的优点是: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故填:不污染空气,还能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6)“魔棒生烟”发生的反应是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反应生成了氯化铵,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填:化学2、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    酚酞与浓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节约药品,更环保    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4    【分析】本题考查微粒的性质和实验探究。【详解】(1)由于氨气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A烧杯中酚酞溶液变红色;由于氨水与酚酞溶液未接触,氨水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可以得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的结论。(2)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溶液变红色,出现不同的现象是C中先变红色,上述现象快慢不同的原因是D中温度比A中温度高,氨分子运动的更快;由此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3)出现管口棉花变红而管内滤纸不变色可能是酚酞与浓氨水的位置滴反了(合理即可);(4)图3实验与图1实验相比的优点是节约药品,更环保。拓展探究:(5)白磷燃烧现象和红磷相同,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玻璃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气体膨胀,因此会推动活塞先向右移动;实验结束时,由于反应消耗了氧气,在加上恢复常温后气体冷缩恢复至原来体积,致使玻璃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最终活塞会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左移动,因为空气中氧气约占其体积的,慢慢移动到4cm处停止。【点睛】浓氨水是碱性溶液,遇到无色酚酞溶液变蓝。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