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学案设计
展开(一)课程标准
1.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
1.解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明的历史分期及其空间环境,增强历史时空观念。
2.阅读原始文献的摘录,实证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在文学、建筑、艺术、法律等方面的成就,增进史料实证素养。
3.围绕古代西亚、埃及及阿拉伯文化的成果,概括分析上述文化的特点,认识它们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进历史解释素养。
(一)古代西亚文化
1.地理位置
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
2.成就
(1)文字
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人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字的每道笔画看起来都像楔子,因此,由这些笔画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在西亚流行了数千年。
(2)文学作品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
(3)建筑和艺术
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
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
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
(4)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①时期: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②内容: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
③价值: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的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古代埃及文化
1.地理位置
古代埃及地处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2.历史时期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
3.成就
(1)文字
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来源于最初的象形字,由表音符号、表意符号和限定符号组成。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在此期间,象形文字经历了多种变化。
(2)文学作品
古代埃及人创作出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
(3)建筑和艺术
①特点:受到宗教较大影响。
②表现:埃及人把大量精力和财富用在埋葬死者上,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法老们还修建了众多神庙,表达自己对神的敬畏。祭司们宣扬法老是神的化身,法老则赐予神庙大量财富。有些神庙富甲一方,势力强大。
(4)科学和技术
古代埃及人有众多创造。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在制定作为今天公历重要基础的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在数学、医学等方面,埃及人也颇有建树。波斯帝国宫廷中,就有许多埃及医生。
(三)阿拉伯文化
1.形成
(1)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到8世纪已征服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
(2)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为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
2.成就
(1)文学
①在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会用金水书写在布上,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
②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都来自这部故事集。《天方夜谭》在中国广泛流传。在西欧,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
(2)科学
①伊本·穆萨:《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附有800多个实例,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②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
③伊本·西那:《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3)地位:阿拉伯帝国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古代两河流域居民通过观察牲羊内脏占卜,通称为脏卜。脏卜内容包罗万象,数量众多,仅古巴比伦时期出土的占卜文献中就有88%属于脏卜卜辞。其中对“脏卜卜辞”的史料价值叙述最确切的是( )
A.卜辞都是由象形文字书写而留存后世 B.从中可透视古代两河流域的人神关系
C.可佐证古代两河流域法律神授的史料 D.研究古代两河流域社会的第一手史料
【答案】D
【解析】两河流域通用楔形文字,故排除A项;B项“人神关系”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的表述与《汉谟拉比法典》的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中出土于两河流域的占卜文献属于直接、真实地反应古代两河流域历史面貌的原始资料,故选D项。
2.据《吉尔伽美什》记载,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招募年轻人修筑城墙等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因此乞求天上诸神惩罚吉尔伽美什。这一现象( )
A.反映出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表明城邦首领受神庙控制
C.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 D.表明国王权力呈现集中的趋势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乌鲁克城邦贵族对于首领吉尔伽美什……扩大自己权力的行为极为不满”可知,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故C项正确。材料A、B两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城邦贵族与城邦首领之间的矛盾,即反映了王权与贵族的矛盾,而不是体现国王权力集中的趋势,故D项错误。
3.《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规定:“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这( )
A.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
B.表现了《汉谟拉比法典》集该区域各国法律之大成
C.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规范各阶层义务的意图
D.说明了《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性质
【答案】A
【解析】“自由民犯强盗罪而被捕者,应处死”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故选A项。B、C、D三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4.在希腊哲学里,学者们直到最近才发现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原型,《伊索寓言》中的几个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人民编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农书——《农人历书》,其开导词与赫西俄德的《田工农时》惊人的类似。这表明( )
A.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B.两河流域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C.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 D.两河流域对希腊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答案】D
【解析】材料体现了两河流域文化对希腊哲学、文学和农学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故D项正确。古代西方文化源头不是两河流域,排除A项;材料说明的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并不是相互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两河流域对西方世界文化影响广泛,只是说明对希腊文明影响,排除C项。
5.一位西方学者说道:“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他们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这表明( )
A.古埃及艺术功利目的性强 B.古埃及人宗教思想的具体体现
C.以来世为中心的宗教影响深刻 D.重视选材上对石料的偏爱
【答案】A
【解析】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说明其艺术具有具体目的,体现了其功利目的性强,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艺术与宗教思想的关系,故B、C两项错误;D项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
6.希罗多德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这些劳动者中有奴隶,但也有许多普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上述意义的是( )
A.大量奴隶劳作的结果 B.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
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D.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答案】D
【解析】金字塔的修建离不开奴隶的辛勤劳动,A项表述正确;金字塔承载着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和历史,B项表述正确;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C项表述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主要表现,是金字塔修建的原因,D项表述错误。故选D项。
7.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
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
【答案】C
【解析】埃及太阳历的制定,是尼罗河定期泛滥这个特殊条件所造成的。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必须掌握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因此制定了太阳历,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8.公元754-816年间,阿拉伯帝国的几代哈里发成立了专门的翻译机关——“智慧宫”。他们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介绍了亚里士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学到了中国的筹算方法。这反映出阿拉伯人( )
A.继承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B.将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
C.是中国科技传向西方的桥梁 D.具有虚心学习域外文化的精神
【答案】D
【解析】公元754-816年间正值阿拉伯帝国强盛时期,根据材料“几代哈里发……搜集翻译了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的大量文献”,可得出强盛时期的阿拉伯人还广泛而主动地学习域外文化,体现了其虚心精神,故选D项。当时希腊、罗马、印度、中国等地区并没有被征服,故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对域外文化的学习,不能体现“融合为一体”,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看不出中国科技传向西方,故排除C项。
9.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底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可知,这些古陶瓷很有可能是瓷器制造者为促进瓷器的外销而专门生产的,这主要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10.《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这些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由此不能判定( )
A.《天方夜谭》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
B.阿拉伯文化是对古代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C.阿拉伯帝国疆域一度相当广阔
D.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答案】D
【解析】来自众多地区民间故事的《天方夜谭》继承发展了上述地区的古代文化,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也可以体现阿拉伯帝国一度疆域相当广阔,故排除A、B、C三项。《天方夜谭》的故事分别来自印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等地,是数百年民间文学的积累,据此不能判定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故选D项。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八世纪,阿拉伯帝国成为地跨亚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重点难点,学习目标,名词解释,问题引领,学思之窗,史料阅读,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3课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时空定位,知识链接,基础知识梳理,深化拓展,课堂反馈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