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0132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7.2秦腔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00132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大气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2.体会作者在场面细节描写上的出神入化。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大气,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手法。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做一点深度探究,课题是“探究文化散文的写作方式”,呵呵,是一个很大不着边际的课题,别急嘛,我们还有一个副标题:“精读《秦腔》”。《秦腔》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文化力作,原文较长,我们的课文是节选,大家课外预习了没有?(生齐答:没有)呵呵,也别急,来来来,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
玩游戏,加定语。“秦腔是 、 、 的戏剧艺术形式。”大家先翻开课文,迅速浏览全文,尝试着给“秦腔”加定语。
生速读课文3分钟左右。
师:好,大家的定语时什么呢?
生1:我加的是: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第一段的第三行。
生2:我的是:产生于秦地。
生3:由秦人创造的。
生4:说“秦地”太宽泛,准确地说是“秦川的西府”,主要是第三段。(掌声)
师:说的好,还有吗?
生5:高亢响亮。
生6:悲凉。
生7:震撼人心。
师:从秦腔的“唱腔”和“情感”角度去归纳,好!
生8:深入人心。
生9:最受当地老百姓欢迎。
师:从秦腔的影响去思考,好。老师把大家的定语整合一下,我们可以这样给秦腔下一个定义:秦腔是产生于八百里秦川、由当地劳动人们创造的、历史最悠久、文武最正经、是非最汹汹、高亢响亮、沧桑悲凉、震撼人心、最受当地人欢迎的戏剧艺术形式。(大家齐读一遍。)
师:现在的问题出来了,上面我们归纳的是“秦腔”的文化概念,那么,贾平凹是怎样将这一文化概念演绎生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化美文的呢?换句话说,作者贾平凹,围绕“秦腔”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着重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呵呵,大家看看课文,再分组讨论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可以看出来。(学生再读课文,讨论)
生1:我们小组觉得,贾平凹在写秦腔的时候,主要写了产生秦腔的“陕西这块土地”,可能作者认为“这块土地”很重要。(笑声)
生2:“这块土地”很辽阔厚实,应该是在强调秦地“厚重的空间”。
生2:我们觉得土地上的“秦川公牛、叫驴”、“白杨、苦楝、紫槐”都极富象征意义。
生3:有句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我突然想到“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热烈掌声)
生4:这种水土的特点是生机、苦涩、厚重、粗犷的,很特别。(掌声)
师:我归纳一下,大家说的是不是“环境很重要”呢,我也突然记起美学家丹纳的一句话:“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大家说对不对呢?(掌声)
生5:我们小组认为,贾平凹在写秦腔的时候,还着重写了“秦地的人”,这些人很有特点,特“二楞”,也很丑!(笑倒一片)
生6:我们不这样认为,其实“高个、眼与眼间间隔远、手脚粗大、肌肉结实、蹲着卧着吃饭”,其实很酷很帅呆!(笑声、掌声)
师:我提示一下,文中有“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滚蛋!”(第六段);第七段中“宪兵”如“凶神恶煞”一般,也很酷吗?
生7:文化程度低,不文明,很垃圾!(嘘声一片)
生8:应该可以这样理解:作者贾平凹笔下的秦川人,是和秦腔这种戏剧艺术形式的特点一脉相承的,这里的秦人,应该要理解成“豪爽、敦厚、粗犷”,不能贬义的理解!(热烈掌声)
生9:我们还注意到,秦人“生时落草在黄土坑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等等内容,应该说秦人还具有“质朴、苍凉”的一面!(掌声)
师:同学们通过讨论,发现了“人的环境”非常重要,这正如大作家茅盾所说:“如果作品涉及到的地点是世界上实有的地方,作家就应该写出该地方的个性,该地方人物的个性”。人是有创造力的,精神文明产品离不开人的创造!同时,我们通过讨论发现,什么样的人就会创造什么样的艺术!
生10:老师,我突然发现,文章的第6、7、8三段写得特别精彩,但不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呵呵,你想到老师前面去了,大家看看这三段,精不精彩?(生齐答:精彩),那为什么作者会不厌其烦地来展开呢?
生1:因为写秦腔,怎么排戏,人们怎么热情,读者是很想知道的。
生2:盼望演戏也是读者所期盼的,作者很详细地描绘秦腔开演前的场面,最能体现秦地人对秦腔的狂热程度。(笑声)
生3:在演戏的时候,观众对“慧娘”的态度,栩栩如生地传达了秦地人对秦腔的痴迷!(笑声、掌声)
生4:老师,通过您的板书,我发现,作者是按照一定顺序来写秦腔的,这样读者就可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师:对啊,原来贾平凹煞费苦心啊!(笑声)大家能不能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这三个环节?
生1:排戏:全家出动、全心投入。
生2:废寝忘食。
生3:用心经营。
生4:盼戏:望眼欲穿。
生5:人潮涌动。
生6:争先恐后。
生7:啼笑皆非。
生8:一波三折。
生9:观戏:如醉如痴。
生10:物我两忘。
生11:全神贯注……
师:(微笑)大家的归纳能力非常强,这些词语归纳得都很好,大家发现了没有,刚才我们所有的词语都指向一个词语,土生土长的文化之所以得到延续,原来作者简洁地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文明的延续在于人的精神渴求。多么简单却又多么深奥的道理啊!(掌声)
师:通过分析与讨论,我们同时又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一个文化概念要演绎生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思考:文化概念怎样生成文化散文?1.付诸于自然环境;2.付诸于人的环境;3.付诸于细节描写。这就告诉我们,写一篇文化散文,先要在头脑中形成文化概念,然后要善于抓住自然、人、细节等环节去演绎,如此,我们就可以(故意拖长声调)……生接:写一篇优秀的文化散文啦!
师:呵呵,不全对呢,大家想想,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
生1:可能是文化的感受吧。
生2:可能是生活的体验。
生3:可能是百姓的情怀吧。
生4:可能是作者。
师:大家的思路非常开阔,对,我们认为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作者”,那么,大家讨论一下,说说贾平凹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化美文来?
生阅读,讨论。发言。
生1:贾平凹这篇文章是一篇侧重民情风俗的文化性散文,说明他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真正地走进了大众生活,具有深厚的百姓情怀。
生2:我在课外也读到过贾平凹的《白鹿原》、《商周初录》和《黄土高原》,发现他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周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长时间掌声)
生3.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贾平凹是从个人体验出发,将诗性、理趣、学识与历史感进行有机结合,思想性与学术性兼备,不仅充满了文化意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而且具备了可贵的自由开放的精神向度。(掌声)
生4:我们还注意到,文化散文要有“大境界”,应该从“小”处着眼,对人事进行精细和鲜活的叙述描绘。在描绘中,应该体验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掌声)
师小结:大家的发言非常精彩。说明同学们对文化散文越来越有见地了!刚才我们讨论的作者贾平凹,我归纳了一下,同学们的发言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故园情结;2.文化视界;3.百姓情怀;4.艺术表现。这四个方面,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时间的加以磨砺与提升。这样说来,要将一个文化概念演绎生成为一篇文化散文,还要加上一条“付诸于作者内心”。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秦腔》,大家知道了怎样写文化散文了,那么,老师在本节课结束之前,想问问大家,假如要你写一篇文化散文,你会怎么写呢?
生1:我想先了解了解南粤文化,嘿嘿。
生2:我最喜欢粤剧、粤菜、还有我们湛江的舞狮、飘色、雷州的石狗。
生3:我想先去采访一下我们湛江的民间艺人。
生4:我想写写我家的爷爷,他有一手绝活,闻名乡里。
生5:我想写中国的京剧还有麻将。(笑声)
生6:我还是先上网查查,看看有哪些我感兴趣的,呵呵,我的爱好太多太泛,一下子想不好写什么呢?(笑声)
……
师:大家的想法的都非常好,其实,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这是一个极难界定的概念,但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却与我们的成长发生着一衣带水的联系。我们的吃饭、穿衣、居住、出行,都有文化因子;我们的节日、盛典、仪式,活动,差不多都有当地的民风民俗;在大街上,我们可以看见做年历的、舞龙的、踩高跷的、赶庙会的;在剧场里,我们看见有雷剧、粤剧、京剧、皮影戏;打开电视,刘心武正在讲《红楼梦》研究、于丹正在讲《论语》心得、易中天正在讲《三国演义》;翻开报纸,黄山正在筹备文化旅游节、广东的开平碉楼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登陆网络,港台文化、中西方文化充斥眼球,还有网民自己炮制的种种“网络文化”;我们背着书包去上学,接受的是校园文化,把书本往课桌上一放,发现还有课桌文化,中途去洗手间,甚至还发现有厕所文化……(笑声)这些文化,只要我们掌握了写法,懂得用心去表达,一定会写出锦绣文章!(长时间掌声)
而就我们这本《中国现代散文选读》教材而言,很多篇目都与文化有关,比如:《五猖会》:关联的是民俗文化;《想北平》:体现的是京都文化;《碗花糕》:反映了饮食文化;《命名记》:体现了中西文化;《汉家寨》:表现了历史文化;《听听那冷雨》:传达了中华文化;《道士塔》:反映了宗教文化……这些文章,文化底气十足,为我们提供了鲜活的文化散文范本!
最后,请允许我将我们学生所写的文化散文目录展示给大家,希望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像这些同学一样,以文化的视角去关注我们的社会与人生,这仅仅是因为,我们都是文化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出示目标,明确任务,学生自学,独立思考,自学指导,紧扣教材,自学展示,精讲点拨,当堂训练,巩固运用,课后作业,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7.2 *秦腔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