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复习(共33张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复习(共33张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那年冬天的一个下午,南京车站,“我”,比喻定义,比喻辨析,比喻VS拟人,反问VS设问,常见题型,整体情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的一种文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即通过记叙事件、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使人读后受到感染和影响。
“我”回京念书,父到车站送“我”
父亲穿过铁道、攀爬月台给“我”买橘子
“我”看着父亲的背影流下泪来
线索是文章布局谋篇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在于把表现中心思想的主要材料贯串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注意:明暗线交织,很多作品不止一条线索,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交织在一起。往往明线是实(具体的人物、事物、事件等),暗线为虚(抒发的情感)。
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
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使人印象深刻
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
强调主要内容,突出中心思想,造成强烈悬念,激励读者寻根究底,饶有兴味地读下去,避免了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由于表达方式、情节上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段,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插叙后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
内容上:写(交代)……(家境、生活环境、相关故事内容及缘由)
结构上:为下文写……的情节或刻画人物……的形象做铺垫
人物形象上:刻画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表达效果上:使读者产生……的阅读效果,具有……的作用
第三人称最常见,所以一般不考察
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
①表示猜测的句子。如:这一带乍看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植树的牧羊人》)②表示幻觉的句子。如: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济南的冬天》)③表示比较的句子。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散步》)④表示列举的句子。如: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最后一次讲演》)⑤有些夸张句、拟人句。如: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济南的冬天》)
并非所有带比喻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
①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
②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故乡》)注意:上海中考对拟物一般不做考查,故只重点讲解拟人。
①比喻是用喻体同本体作比,或用喻体替换本体,重在“喻”;拟人则是用描写拟体的词语去直接描写本体,重在“拟”。②比喻句中,喻体必须出现,本体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拟人句中,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定不出现,即只用适用于描写拟体(人)的词语来描写本体(事物)。③比喻句中,喻体是确定的;拟人句中,拟体是虚指,常根据描写拟体的词语去推断,所以拟体往往是不确定的。④拟人句不能转化成甲像乙的格式。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拟人句]
如: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会打扮自己”的,不一定是少女,还可以是小伙子或其他人。]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能转化成“油蛉像低唱,蟋蟀像弹琴”。
如:流水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歌手在欢唱着。[比喻句] 流水不知疲倦地在欢唱着。[拟人句]
注意事项: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依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太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的表现往往借助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运用时要注意表意上的一致性。④夸张要注意使用场合,如科技说明文、论说性文章就很少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是一种故意言过其实,对人或事做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以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特点的修辞手法。
注意事项:如果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关的并列词语,而不是短语或句子排列而成,则不是排比句。如: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孤独之旅》)[“树木”“村庄”“桥梁”只是并列的词语,而非短语,不符合构成排比句的条件,故不是排比句。]
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以加强语言的气势和感情的表达。。
反问也叫“反诘”,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问一般是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的意思。如: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敬业与乐业》)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用于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并使文章波澜起伏,有变化。如: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区别:①设问是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是寓答于问,有问无答。②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自己的思想。③设问有时不明确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而反问则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记叙文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和抒情。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内容+事件结果,即谁(何时何地)干了……,结果……;或……(事物)怎样(抒发了……感情)。
注意抓住关键词,可直接摘录原文词句。注意有的情感是外现的,即表现在神态、动作等上;有的情感是内化的,即表现在人物的心理上或通过他人的评价来体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修辞及作用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什么是修辞,修辞手法,青春是盛开的鲜花,--表示比较的,揣度的,--表示例举的,--表示想象的,作用明确,类型四反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共23张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上结合内容,特殊段落,插叙语段,内容上插叙的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四记叙文阅读生活感悟(共42张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生活感悟,在“我”十二岁时,吃饺子,高粱秆食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