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第1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第2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学年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2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水匮乏度为全部水足迹与可更新水资源的比值。下表为部分国家的水足迹相关数据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国  家美国日本中国以色列全部水足迹/(1093/)6961468838.6人均水足迹/(3/)2 2101 141654110水匮乏度/%2334305061)与日本相比,以色列水匮乏度高的原因主要是(  )   A.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B.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较少C.人口众多,水资源需求量大 D.地表水缺乏,无流国之称2)与美国相比,中国全部水足迹明显较大,而人均水足迹较小的原因有(  )  中国人口众多,消费的产品总量大,使其全部水足迹较大 中国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使其人均水足迹较小美国水资源总量比中国小,使其全部水足迹较小美国人均消费水平高,使其人均水足迹较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西藏西部诸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最小的原因是(  )   A.利用量大 B.雪线上升,融雪量减少C.降水量最小 D.降水量小于蒸发量2)与洞庭湖流域相比,太湖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较小的原因是(  )   A.降水量小              B.地下水使用量大C.支流少                  D.渗漏多3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由图可知,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是(  )   A.工业节水 B.生活节水 C.农业节水 D.生态节水2)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原因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为(  )   A.漫灌B.滴灌               C.喷灌D.根灌3)下列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中,不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   A.改进灌溉技术 B.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C.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海水淡化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主要河流的分布示意图。材料二 我国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7万亿米3,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我国有10个省级行政区的水资源已经低于生存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 0003材料三 中国七大水系中,目前绝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86%的城市河段水质普遍超标。1)从以上材料可看出,我国水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2)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华北地区春旱的自然原因。3)上海地处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目前也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哪些?二、提高训练5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被誉为内蒙古粮仓。自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表水断流现象时有发生。1998—2000年的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西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科研人员通过科学手段与降雨资料,重构了1980年以来西辽河流域的地下水的变化模型,并经过实地勘测后得出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波动增大B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持续减少C.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巨大D.根据模型重构曲线,2005—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2)关于该流域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 B.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C.农业发展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 D.人口激增,用水增多3)为了解决该流域水资源问题,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退耕还林,涵养水源B.在内蒙古自治区内实施西水东调工程C.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D.人工增雨,增加大气降水6下图为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个省级行政区的用水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①②③④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 B.广西、新疆、上海、北京C.新疆、北京、上海、广西 D.上海、广西、北京、新疆2)据图可以判断出(  )   A生态用水比例小于,说明生态用水量小于B生活用水比例大与该地的降水量大密切相关C工业用水比例大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D.在图示四个省级行政区中,农业用水比例最大,这与气候干旱有关7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虚拟水资源的调配是在区域资源安全问题导致国家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实施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虚拟水净输入量(单位:10亿吨)统计图。读图,完下列小题。1)图中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东北地区2)虚拟水资源调配(  )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利于资源安全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利于国家安全C.有利于输出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利于资源安全D.增加输出区的经济收入,利于国家安全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地区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图1示意湟水流域,2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1)根据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针对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B2D【考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解析】【分析】(1)以色列地处西亚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故以色列水匮乏度高。(2)根据水足迹的概念可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直接决定了水足迹的大小。我国人口众多,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大,因此我国全部水足迹较大;美国人均消费水平高,人均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大,因此美国人均水足迹较大。【点评】水足迹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形象地说,就是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水足迹"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在2002年提出的,其中包括国家水足迹和个人水足迹两部分。2【答案】1C2B【考点】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利用【解析】【分析】(1)对比分析多年平均降水量图与地下水资源总量图可知,西藏西部诸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最小,主要是因为其降水量最少。故答案为:C。(2)太湖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与洞庭湖流域相差不大,但太湖流域地下水资源总量约为洞庭湖流域的五分之一,主要是因为太湖流域经济发达,城市、人口众多,地下水使用量大。故答案为:B【点评】地下水资源是指在一定期限内,能提供给人类使用的,且能逐年得到恢复的地下淡水量。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通常以地面入渗补给量(包括天然补给量和开采补给量)计算其数量。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开采一般不应超过补给量,否则会给环境带来危害,使生态条件恶化。3【答案】1C2A3D【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我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4.6%,因此农业节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点。(2)漫灌是我国主要的灌溉方式,由于渗漏和蒸发,灌溉用水利用率较低。(3)海水淡化属于开源措施。【点评】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4【答案】1)时空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不足;水污染问题严重 2)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此时雨季还没有到来 3)增强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防治水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等。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第(1),由材料一可知,我国降水夏秋多、冬春少,东南多、西北少,所以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由材料二可知,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由材料三可知,水污染问题严重。第(2),我国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季节变化大,春季时雨季还没有到来,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使得该地区春旱严重。第(3),上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我国水资源丰富地区,该地水资源短缺主要是由水污染问题引发的,所以要防治水污染,改善长江、太湖的水质;针对水资源短缺还应增强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节水技术;将取水口从黄浦江移至长江;节约用水,减少浪费等。【点评】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5【答案】1D2D3C【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变化值大于零,因此1998年以前,地下水储量持续增加;1998年以后,地下水储量先增加后减小;模型重构与水井实测差别不大;根据模型重构曲线,2005—2011年该地区地下水储量亏损日益严重。(2)据图可知,1998年以后,人类活动大量用水导致地表水减少,下渗补充减少,地下水储量减少;由材料强拉尼娜事件导致辽河流域十余年的干旱可知,气候异常变化,蒸发加剧;该流域为内蒙古粮仓”,农业用水量大,导致地下水持续开采;该时段我国已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率较低,以该地区人口没有激增。(3)由于该流域为内蒙古粮仓”,不能大量退耕还林;内蒙古自治区西部距离海洋更远,比东部缺水严重,实施西水东调工程不现实;大量耗水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因此在粮食生产中推行节水技术能缓解该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人工增雨成本高,且不能解决该流域缺水问题。【点评】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
    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
    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6【答案】1A2D【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北京人口众多,生活用水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上海工业发达,工业用水所占比例相对较大;与广西相比,新疆人口较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所占比例小,农业用水所占比例相对最大。综上所述,A。(2)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农业以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为主,农业用水量大。选D【点评】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
    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
    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
    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7【答案】1C2D【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为虚拟水净输出区,正值为虚拟水净输入区。新、内蒙古、桂及湘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C正确。虚拟水净输入区都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豫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2)虚拟水资源调配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区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进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利于国家安全,D正确。【点评】解决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珍惜和保护水资源;2、加强水利工程和生态工程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根本途径;修建水库是解决降水季节变化大的主要措施;加强生态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途径包括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革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8【答案】1)湟水流域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河流径流量较小,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降水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大、冬春小,季节变化大 2)有利影响: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不利影响:湟水流域河流径流量较小,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垦殖、放牧和樵采规模扩大,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使湟水流域遭受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人们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使水资源面临枯竭 4)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珍惜水资源;恢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跨流域调水,实施引大(通河)济湟()工程;加强水源地的保护;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等。   【考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解析】【分析】(1)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主要从湟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来分析,读西宁
    的气候统计资料图可知,湟水流域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2)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有利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A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利影响是流量较少,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湟水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人地关系的不协调。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士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水资源面临枯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性缺水等。
    4)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应该从教育措施、工程措施、管理措施、法治措施等方面分析。如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建立节约型社会,倡导节约用水;恢复植被,防治土地荒漠化;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依法对流域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加强水污染防治与水源地的保护等。
    【点评】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开源:淡化海水、人工增雨、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节流: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改进灌溉技术等。
    开源措施: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措施: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相关试卷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优秀同步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章 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三节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一课一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 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四节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时训练,共10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