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1-4 回顾整理》教案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038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1-4 回顾整理》教案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038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1-4 回顾整理》教案教学设计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0038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一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一 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设计,共9页。
知识与能力:
通过复习使学生把“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有关计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学会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的过程,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渗透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观念,并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对知识点的整理和复习
难点: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意义,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打开书,翻阅本单元知识点,在小组内说一说本单元都学了哪些计算知识点。
出示算式,给知识点分类。
学生尝试分类后,互相交流。教师展示学生不同有分类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分类的依据,表扬能够有序分类的,指出分得不够合理的地方。
预设学生的分法:
根据商的位数分成商是两位数和三位数的除法。
根据商里有无 0 分成有 0 和没 0 的除法。
根据难易程度分成口算除法和笔算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是对学生逻辑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可以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思
想。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师:元旦快到了,老师决定在我们班里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想一想,筹备联欢会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进行交流]
400÷2
827÷4
84÷4
519÷3
360÷3
210÷7
806÷8
495÷7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师:图中的小朋友为筹备联欢会做了哪些事情呢?请同学们帮忙整理一下。
[学生在小组内按顺序整理] 活动二:教学左面板块
让学生先解决分组的问题:
“60 人做游戏,每 5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如果每 8 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教师可结合本班的情况,进行开放性的练习,由此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活动三:教学上面的板块
师:215 名学生参加联欢会,每张桌子围坐 8 人,需要多少张桌子?
你能估计一下吗?你会准确计算吗?
设计开放性问题:如果每张桌子坐 3、4、5、6、、、、、、人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设计意图:将知识的回顾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边练边理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构建知识网络。
活动四:教学右面板块
师:观察右面的图,你都能发现哪些信息?小组内交流。你能根据图中所给的数据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合作探索。
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活动五:教学下面板块
师:你能说说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吗?混合运算时要怎样呢?
设计意图:通过前一部分的复习,对本单元的各个内容重难点进行了回顾。以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也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进行了巩固和复习,让学生知道学习这些知识是有用的,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
积极性。
(三)巩固新知:
教材 15 页 2、4 题。
学生独立完成,点名汇报,在交流答案的过程中校正竖式的写法是否得当。
课件出示 15 页第 7 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做题方法和步骤。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
设计意图:7 小题是动物的体重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课件出示也能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各个动物之间的等量关系。通过自主练习的巩固,让学生对除法有新的认识,同时对知识也是一个巩固,为
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40÷2=
400÷4=
420÷7=
720÷9=
200÷5=
540÷6=
280÷4=
180÷9=
0÷130=
640÷8=
(四)达标反馈1.直接写得数。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786÷7=96÷4=696÷4=
★580÷5=603×8=144÷3=
参考答案:
3.112……224174116482448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设计意图:把课堂延伸到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观察。新课标提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运用于生活。
2.估算。
91÷3≈
498÷5≈
398÷8≈
354÷7≈
159÷4≈
806÷9≈
298÷5≈
407÷8≈
1.20
200
60
80
40
90
70
200
80
2.30
100
50
50
40
90
60
50
(六)布置作业
2.列竖式计算。
615÷3624÷6218÷2525÷5
3.645 盆花平均放进 5 个花坛,每个花坛放多少盆?
星光小学 832 名学生分 4 批去参观天文馆,平均每批有多少人?
王大妈家摘了 140 千克苹果,2 千克为一袋,7 袋装一筐,可以装多少筐?
三年级共有女生 56 名,男生 64 名。4 名同学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男生和女生各可以分成多少组?
1.口算。
32÷8
450÷5
630÷7
42÷6
54÷9
120÷4
240÷8
33÷6
52÷8
450÷9
答案
3.645÷5=109
4.832÷4=208
5.140÷2÷7=20
6.(56+64)÷4=3056÷4=1464÷4=16
复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板书设计
教学资料包教学资源
小熊打水熊奶奶生病了,她自己不能打水。
1.4
90
90
7
6
30
30
5……1
6……4
50
2.205
104
109
105
小熊说自己长大了,应该帮奶奶做点事。于是,他就包下了打水的任务。
熊奶奶家的水缸可以盛 8 桶水。小熊每天早晨提 4 桶水。熊奶奶
全家每天要用 3 桶水。
熊奶奶躺在床上,问小熊:“这样下去,到第几天,我们家的水缸会盛满水?”
小熊说:“这不是很简单吗?我每天打 4 桶水,每天用 3 桶,还
余 1 桶,8÷1=8,到第 8 天,水缸就会盛满了水。” 熊奶奶却说小熊算错了。小朋友,你说呢?
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 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 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 28=5+23,100=11+89。每个大于 4 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 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回顾整理总复习 教学设计,共20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年级下册八 谁长得快---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二)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七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