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全册第四节 来自地球的力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2.知道 g = 9.8N/kg和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3.知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以及重垂线的广泛应用。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力的三要素
2、复习回忆,质量
学习过程
【学点一】重力的产生
1、你能找出产生下列现象的共同原因吗?
熟透了的苹果会自动落下
地面抛出的物体会落回
水从高处落下形成瀑布
2.请列举你观察到的重力现象。找一找,你的周围有不受重力的物体吗?
填一填
重力是 受到的力,它是 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重力的符号是 。
【学点二】合作探究重力的三要素
重力的大小
活动:探究重力的大小(物重)和物体质量的关系
1.阅读课本“重力的大小”,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把实验数据填写到表格中
实验器材:
数据记录:
2.论证与分析:
(1)根据实验数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想一想,在收集数据时为什么要收集多组数据(测量多个不同质量的物体的重力)?
填一填
(1)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N/Kg。
(2)物重跟质量的关系式为: =g或G= ;式中g表示物重跟质量之比,通常取g=9.8N/Kg,其物理意义是: 。
(在精确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也可取g=10N/Kg)
跟踪练习(见课本)
例题:张华同学的质量是50kg,她的体重是多少牛? 王芳同学的体重是392牛,她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呢?
重力的方向
1.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重力的方向是向哪个方向?请举例说明。
2.阅读课本 “重力的方向”,思考讨论:能不能说重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3.自己制作一个重垂线,结合其它物品如“三角尺”等,检验你的课桌的桌面、教室的窗台是否水平?
4.说一说,生活、生产中重垂线有哪些应用?
填一填
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重力作用点
1、阅读课本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说一说,你对“重心是重力作用点”的理解。
2.试一试,找出铅笔、直尺等文具的重心。
3. 阅读课本 “信息窗”,了解提高稳度的方法。
填一填
(1)重心是 。
(2)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 。
跟踪练习
1.你认为下列四图中,哪个是正确的重力示意图呢?
2.物体受到重力作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作用点在地球上 B.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C.重力的方向由地球指向物体 D.重力和物体质量关系是G=mg
3、(2014福建福州)在图中画出南瓜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小结】
1、独立完成课后习题。
2、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做成知识网络列在下面空白处。
【要点提示】
着重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的”。
计算物体重力时,要注意g 的取值,只要是没有特殊说明的,必须选取g=9.8N/kg.
在教师的帮助下理解“物体所受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而“质量和重力无关”。
【达标检测】
1.下列物体中,物重约为10N的是( )
A.一头牛 B.一盒火柴 C.一只鸡 D.一张报纸
2. 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接触到地球,才会受重力
B. 竖直上抛的物体不受重力
C.地球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
D. 自由下落物体所受重力在增大
3.对于g=9.8N/kg的理解,正确的是( )
A.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的力是9.8N
B.1kg=9.8N
C.在地面附近,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为9.8N
D.受力为9.8N的物体其质量一定是1kg
4. 下列事例中,属于运用了重力方向的是( )
图6-4-1
A.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B.用力拉弹簧 C.往墙上敲钉子 D.往前推桌子
5. 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 )
A.高度不变 B.高度减小 C.高度增大 D.不能确定
6. 有一矿石,它的质量为0.49kg, (选填“能”或“不能”)用测量范围为 0--5 N的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它所受的重力。
7.(1)画出图6-4-2中重为2N的紫砂茶壶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2)如图6-4-3所示,当小球从A点经过B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作出小球经过B点时所受重力示意图。
图6-4-2 图6-4-3
钩码数
质量m/kg
物重G/N
物重和质量之比g/N·kg-1
1
0.05
2
0.10
3
0.15
4
0.20
5
0.25
6
0.30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活动1,探究活动2,探究活动3,跟踪训练,知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沪科版第三节 做功了吗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基础训练,能力提升,应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案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