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

    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案,共3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本抒情线索的探究,学习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意蕴(魏晋风流)二、教学重点   学习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三、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本的主题意蕴四、教学时间   1课时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ppt显示《兰亭集序》书法)     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在我国书法界的珍宝,有人用“飘若浮云,矫若游龙”来形容它的书法之美。同学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回答)我们以《兰亭集序》中的一个“之”为例,“飘”指的书法中的虚笔,“矫”指的是书法中的实笔,在虚与实之间,让每一个字都呈现出动态的美感。(将“之”字放大)同学们看这个“之”字像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跳舞的人,飞动的动物,-----)这并不是刻意描绘出来的,而是作者王羲之在微醉的状态下,一笔成型。事后,王羲之又重写多次,却再也写不出这样的神韵,所以《兰亭集序》又有“神品”之称。而这也说明了王羲之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情绪怎样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兰亭集序》为作者抒怀之作)学习目标展示:  探究文本的抒情线索,学习知人论世的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文本主题意蕴(魏晋风流)  (二)研读文本1预习检测(学生自读文本,找出文本的抒情语句,理清抒情线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本,找出作者表达情感的语句。明确:表达情感的语句(学生自由体会,并说出情感特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岂不痛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学生总结情感预设:开心、高兴、悲伤、痛苦、沉醉————(学生自由表达情感)总结:抒情线索:—痛—2小组活动:1请结合文本说说作者因何而乐,因何而痛,又因何而悲。(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结合文本、言之有据)明确:乐:乐人、乐事、乐景、乐情       痛: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短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世事无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无常)         悲:昔人:兴感——死生亦大             今人:一死生,齐彭桑(虚妄)            后人:犹如今之视昔            (现实与幻想的冲击)2现代学者郭沫若认为《兰亭集序》的情感由“信可乐也”转为“痛哉”“悲夫”是自相矛盾,你是怎样看待这种转变的呢?请结合生活学习经历,谈谈你的看法。(学生自由回答)(要求:结合文本,言之有据。)明确:A人之常情,不矛盾(乐极生悲,人的心理规律)          B理想之乐的短暂与现实之痛的长久的撞击          C矛盾的人生处境表现矛盾的情感,反而不矛盾-----------------(略)---------------- (略)3文中一段说“痛”,一段说“悲”,这二者有何区别?能否互换?   明确:痛:“一世”的痛;          悲:昔人、今人、后人,多的悲叹3教师点拨(知人论世、理解主题):1写序的原因:“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乐————祭祀——理想                               痛———— 生活—— —现实                               乐——痛  (冲击)——生命的悲叹(昔人、今人、后人)                              “后之者”------作者(共鸣)------古人   其致一也(存在于现实与理想中的生命)                   2王羲之与东晋(现实)(资料引入):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出生于东晋琅琊王氏,为丞相王导从子,其父王率军在山西作战时下落不明,之随王导长大。王羲之品格高洁,德才超凡,为人正直,为官务实。                          异族入侵,士人南渡。晋元帝在王导的辅佐下,建立东晋。王羲之一方面希望朝廷北伐,收付失地,一方面清醒地看到东晋王朝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国力空虚,无力北伐的现实。                           永和九年的兰亭聚会是王羲之任会内史两年后的第一次聚会,也是他一生中组织的惟一次兰亭聚会。源于战国时的三月三日在晋代也不仅仅是一种祈福消灾的仪式,还是迎接祖先灵魂归来的节日和仪式。此时,东晋王朝国力日渐衰败,再也无力北伐,王羲之的地位变得十分微妙。出于对时局深深的失望,加上官场之中人事倾轧,“以骨鲠称”的王羲之耻于屈人之下而受制于人,于永和十一年辞官回归山水,永远地离开了官场。 4教师总结       《兰亭集序》表现的不仅是生命的悲叹,还是对于人个体生命存在意义的思考,而这种主体生命意识正是中华民族对人的个性的自觉,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数,教学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拓展延伸,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0.1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