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课文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朝机构设置,明朝提倡尊孔崇儒,加强对思想的控制,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答题格式八股文,明朝的统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材料:元朝末年,宫廷内讧与权臣纷争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元顺帝时,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至正十年发行新纸币“至正宝钞”……造成货币迅速贬值……至正十一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口粮也被克扣,因而愤怒无比……导致了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是为明太祖。
“东起朝鲜,西据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 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朝疆域 1433年
“夫元氏(元朝)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明实录》卷五十九
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原因是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为了巩固统治,他在积极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1、地方:朱元璋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利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权利分散。
1370年起,朱元璋将其儿子陆续分封到各地。藩王有极高的地位,拥有护卫军。朱元璋封王建藩的目的,就是要子孙共同维护朱姓天下。
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丞相胡惟庸称其旧宅井里涌出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朱元璋欣然前往,走到西华门时,太监云奇紧拉住缰绳,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感觉事态严重,立即返回,登上宫城时,发现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大怒,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当天处死胡惟庸、陈宁等。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
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军事:分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兵权收至兵部。
五军都督府和兵部都听命于皇帝,五军都督府调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拥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相互节制互不统属。
为了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朱元璋:爱卿,昨晚你家挺热闹的吧?宋濂:回皇上,我请了几位好朋友,让 下人准备了几个好菜,喝了点酒。朱元璋:都跟哪些人啊?左边坐着谁,右边坐着谁?宋濂:(战战兢兢地)我左边坐着老赵,右边坐着老孙。朱元璋:哈哈哈,卿家没有欺骗我,忠臣哪。(笑着摸出一张图)你看这是昨天你们的座次图吧?(宋濂吓出一身冷汗!)
皇上怎么会知道我的事?是谁在监视我?
3、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锦衣卫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朱元璋《皇明祖训》
永远废除丞相,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材料:时(明朝初年)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天。——《稗史汇编》问题: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明朝的君主专制措施使官员压力极大,人人自危。
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明太祖的儿子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形成一个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俗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出现内阁,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1)考试内容考试题目/范围②答题标准/依据: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叛经离道,即使文章写得再好,也不可能录取。
每篇开始以两句点破题意然后承接破题而进行阐发即开始议论意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
答题格式 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录取,只能死读“四书”“ 五经” ,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明朝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前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明初棉纺织业已渐有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全国人民主要的衣着材料。棉布生产进一步发展,呈现出取代价昂的丝织品和产量少的麻制品的趋势。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牙纹香炉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许多富人携带重金,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
晋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
徽商,指徽州(府)籍商人的总称 。兴盛于明中叶以后,历时四百多年,清末民初,渐趋衰落。
1368年朱元璋建明朝,定都应天府
厂卫制度:锦衣卫和东厂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
农业:引进原产于美洲的农作物
手工业:棉纺织业、制瓷业
商业:商帮出现(晋商、徽商)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人教部编版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完整版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权威胁皇权,大臣上朝仪式的变化,明朝僵化,探究案,训练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教学演示ppt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时间人物都城,朱元璋明太祖,应天府南京,①地方设“三司”,按察使司司法,都指挥使司军务,②中央权归六部,举子看榜图,“四书”“五经”,朱熹的《四书集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说课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