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反比例函数2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 反比例函数2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1、掌握反比例K的几何意义;2、掌握反比例函数典型题型的求解方法;知识梳理定义:一般地,形如(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还可以写成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⑴等号左边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也叫做比例系数),分母中含有自变量,且指数为1.⑵比例系数⑶自变量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⑷函数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① 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②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③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为常数,)中自变量,函数值,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原点,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靠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或)。⑷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 ()上任意引轴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4.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的取值图像所在象限函数的增减性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减小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增大5.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6.“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典例精讲题型一、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质例1、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则n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如果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n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n>4,n<4变式、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结论:①常数m<﹣1;②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③若A(﹣1,h),B(2,k)在图象上,则h<k;④若P(x,y)在图象上,则P′(﹣x,﹣y)也在图象上.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答】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m>0故①错误;当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一三象限时,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②错误;将A(﹣1,h),B(2,k)代入y=得到h=﹣m,2k=m,∵m>0∴h<k故③正确;将P(x,y)代入y=得到m=xy,将P′(﹣x,﹣y)代入y=得到m=xy,故P(x,y)在图象上,则P′(﹣x,﹣y)也在图象上故④正确,故选C例2、已知关于x的函数y=k(x+1)和y=-(k≠0)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变式、如图,点P为反比例函数上的一动点,作PD⊥x轴于点D,△POD的面积为k,则函数y=kx﹣1的图象为( )A. B. C. D.题型二、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例3、如图,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经过原点的直线相交于A、B两点,已知A点的坐标为(2,1),那么B点的坐标为_______.题型四:反比例函数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问题例4、如图,已知双曲线y=(k<0)经过直角三角形OAB斜边OA的中点D,且与直角边AB相交于点C.若点A的坐标为(﹣6,4),则△AOC的面积为( )A.12 B.9 C.6 D.4【解答】解:∵OA的中点是D,点A的坐标为(﹣6,4),∴D(﹣3,2),∵双曲线y=经过点D,∴k=﹣3×2=﹣6,∴△BOC的面积=|k|=3.又∵△AOB的面积=×6×4=12,∴△AOC的面积=△AOB的面积﹣△BOC的面积=12﹣3=9.故选B.变式、如图,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C⊥x轴于点C.若△ABC的面积是4,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OA=OB,∴△BOC的面积=△AOC的面积=4÷2=2,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x轴于点C,∴△AOC的面积=|k|,∴|k|=2,∵k>0,∴k=4.故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故选B.例5、如图,P1、P2、P3是双曲线上的三点.过这三点分别作y轴的垂线,得到三个三角形P1A10,P2A20,P3A30,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1、S2、S3,则( )A.S1<S2<S3 B.S2<S1<S3 C.S1<S3<S2 D.S1=S2=S3【解答】解: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所以S1=S2=S3.故选D. 题型五:利用图像比较大小问题例5、若点A(x1,y1),B(x2,y2)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且x1<0<x2,则y1,y2和0的大小关系是( )A.y1>y2>0 B.y1<y2<0 C.y1>0>y2 D.y1<0<y2.【解答】解:由于k=﹣3小于0,说明函数图象分布在二四象限,若x1<0,x2>0,说明A在第二象限,B在第四象限.第二象限的y值总大于0,总比第四象限的点的y值大.∴y1>0>y2.故选C.变式、已知三点P1(x1,y1),P2(x2,y2),P3(1,﹣2)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x1<0,x2>0,则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A.y1<y2<0 B.y1<0<y2 C.y1>y2>0 D.y1>0>y2【解答】解:∵点P3(1,﹣2)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k=1×(﹣2)=﹣2<0,函数图象在二,四象限,又∵x1<0,x2>0,∴P1在第二象限,P2在第四象限,∴y1>0,y2<0,∴y1>0>y2.故选D.题型六: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例6、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一个物体所受到的压强P与所受压力F及受力面积S之间的计算公式为.当一个物体所受压力为定值时,那么该物体所受压强P与受力面积S之间的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为( )A. B. C. D..【解答】解:当F一定时,P与S之间成反比例函数,则函数图象是双曲线,同时自变量是正数.故选C.变式、病人按规定的剂量服用某种药物,测得服药后2小时,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达到最大值为4毫克,已知服药后,2小时前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y(毫克)与时间x(小时)成正比例,2小时后y与x成反比例(如图所示).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求当0≤x≤2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2)求当x>2时,y与x的函数关系式;(3)若每毫升血液中的含药量不低于2毫克时治疗有效,则服药一次,治疗疾病的有效时间是多长?【解答】解:(1)根据图象,正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2,4),设函数解析式为y=kx,则2k=4,解得k=2,所以函数关系为y=2x(0≤x≤2); (2)根据图象,反比例函数图象经过点(2,4),设函数解析式为y=,则=4,解得k=8,所以,函数关系为y=(x>2); (3)当y=2时,2x=2,解得x=1,=2,解得x=4,4﹣1=3小时,∴服药一次,治疗疾病的有效时间是3小时.题型七:与一次函数的结合例7、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2,1),B(1,n)两点.(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求△AOB的面积.【解答】解:(1)∵点A(﹣2,1)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m=(﹣2)×1=﹣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点B(1,n)也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n=﹣2,即B(1,﹣2).把点A(﹣2,1),点B(1,﹣2)代入一次函数y=kx+b中,得解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 (2)∵在y=﹣x﹣1中,当y=0时,得x=﹣1.∴直线y=﹣x﹣1与x轴的交点为C(﹣1,0).∵线段OC将△AOB分成△AOC和△BOC,∴S△AOB=S△AOC+S△BOC=×1×1+×1×2=+1=.变式、点A是函数>0)图象上任意一点,过A点分别作x,y轴的平行线交函数图象于点B,C,过C点作x轴的平行线交函数图象于点D.图7-16(1)设A点的横坐标为a,试用a表示B,C点的坐标;(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1)当x=a时,,∴A点坐标为.∵AB∥x轴,∴A、B两点纵坐标相等,.∴B点坐标为.∵AC∥x轴,∴A、C两点横坐标相等,,∴C点坐标为.(2)∵CD∥x轴,∴C、D两点纵坐标相等,.∴x=2a.∴D点坐标为∵CD=a,∴S四边形ABCD=巩固练习1、己知反比例函数y=,当1<x<3时,y的取值范围是( )A.0<y<l B.1<y<2 C.2<y<6 D.y>6【解答】解:∵k=6>0,∴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又∵当x=1时,y=6,当x=3时,y=2,∴当1<x<3时,2<y<6.故选C.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和函数y=(k是常数且k≠0)的图象只可能是( )A. B. C. D.【解答】解:当k>0时,一次函数过一二三象限,反比例函数过一三象限;当k<0时,一次函数过一二四象限,反比例函数过二四象限;故选B.3、如图,双曲线y=(k>0)经过矩形OABC的边BC的中点E,交AB于点D.若梯形ODBC的面积为3,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 )A. B. C. D.【解答】解:∵双曲线y=(k>0)经过矩形OABC的边BC的中点E,∴S△OAD=S△OEC=S矩形OABC=S梯形ODBC=1,∴k=2,则双曲线的解析式为.故选:B. 4、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与直线y=﹣x的交点为A,B,过点A作y轴的平行线与过点B作x轴的平行线相交于点C,则△ABC的面积为( )A.8 B.6 C.4 D.2【解答】解:由于点A、B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则△ABC的面积=2|k|=2×4=8.故选:A.5、反比例函数y=(k>0)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A,B是图象上两点,AC⊥x轴于点C,BD⊥x轴于点D,若△AOC的面积为S1,△BOD的面积为S2,则S1和S2的大小关系为( )A.S1>S2 B.S1=S2 C.S1<S2 D.无法确定6、如图,正比例函数y=kx(k>0)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相交于A,C两点,过点A作x轴的垂线交x轴于点B,连接BC,则△ABC的面积等于( )A.2 B.4 C.6 D.8【解答】解:因为过双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是个定值,即S=|k|.所以△ABC的面积等于2×|k|=|k|=4.故选B.7、已知点(x1,﹣2),(x2,2),(x3,3)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x1<x2<x3 B.x1<x3<x2 C.x3<x2<x1 D.x2<x3<x1【解答】解:将点(x1,﹣2),(x2,2),(x3,3)分别代入y=中,得x1=6÷(﹣2)=﹣3,x2=6÷2=3,x3=6÷3=2.即x1<x3<x2.故选B.8、若A(﹣3,y1),B(﹣2,y2),C(﹣1,y3)三点都在函数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A.y1>y2>y3 B.y1<y2<y3 C.y1=y2=y3 D.y1<y3<y2【解答】解:将A(﹣3,y1),B(﹣2,y2),C(﹣1,y3)三点都代入函数解析式得,y1=,y2=,y3=1.所以y1<y2<y3.故选B.9、已知点A(﹣3,a),B(﹣1,b),C(3,c)都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a>b>c C.b>a>c D.c>a>b【解答】解:把点A(﹣3,a)代入函数y=﹣可得,a=1;把点B(﹣1,b)代入函数y=﹣可得,b=3;把点C(3,c)代入函数y=﹣可得,c=﹣1.∵3>1>﹣1,即b>a>c.故选C.10、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某段公路,所需时间t(h)与行驶速度v(km/h)满足函数关系:t=,其图象为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且端点为A(40,1)和B(m,0.5).(1)求k和m的值;(2)若行驶速度不得超过60km/h,则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多少时间?【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分析】(1)将点A(40,1)代入t=,求得k,再把点B代入求出的解析式中,求得m的值;(2)求出v=60时的t值,汽车所用时间应大于等于这个值.【解答】解:(1)由题意得,函数经过点(40,1),把(40,1)代入t=,得k=40,故可得:解析式为t=,再把(m,0.5)代入t=,得m=80; (2)把v=60代入t=,得t=,∴汽车通过该路段最少需要小时.11、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其中危害最大的是瓦斯,其主要成分是CO.在一次矿难事件的调查中发现:从零时起,井内空气中CO的浓度达到4mg/L,此后浓度呈直线型增加,在第7小时达到最高值46mg/L,发生爆炸;爆炸后,空气中的CO浓度成反比例下降.如图所示,根据题中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求爆炸前后空气中CO浓度y与时间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2)当空气中的CO浓度达到34mg/L时,井下3km的矿工接到自动报警信号,这时他们至少要以多少km/h的速度撤离才能在爆炸前逃生?(3)矿工只有在空气中的CO浓度降到4mg/L及以下时,才能回到矿井开展生产自救,求矿工至少在爆炸后多少小时才能下井?【考点】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一次函数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应用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图象可以得到函数关系式,y=k1x+b(k1≠0),再由图象所经过点的坐标(0,4),(7,46)求出k1与b的值,然后得出函数式y=6x+4,从而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再由图象知(k2≠0)过点(7,46),求出k2的值,再由函数式求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结合以上关系式,当y=34时,由y=6x+4得x=5,从而求出撤离的最长时间,再由v=速度.(3)由关系式y=知,y=4时,x=80.5,矿工至少在爆炸后80.5﹣7=73.5(小时)才能下井.【解答】解:(1)因为爆炸前浓度呈直线型增加,所以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1x+b(k1≠0),由图象知y=k1x+b过点(0,4)与(7,46),则,解得,则y=6x+4,此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0≤x≤7.(不取x=0不扣分,x=7可放在第二段函数中)∵爆炸后浓度成反比例下降,∴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k2≠0).由图象知过点(7,46),∴,∴k2=322,∴,此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x>7. (2)当y=34时,由y=6x+4得,6x+4=34,x=5.∴撤离的最长时间为7﹣5=2(小时).∴撤离的最小速度为3÷2=1.5(km/h). (3)当y=4时,由y=得,x=80.5,80.5﹣7=73.5(小时).∴矿工至少在爆炸后73.5小时才能下井.12、如图,直线与反比例函数(<0)的图象相交于点A、点B,与x轴交于点C,其中点A的坐标为(-2,4),点B的横坐标为-4.(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求△AOC的面积. (1);(2)126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6.1 反比例函数学案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1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导学案,共11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1章 反比例函数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