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研习一,人物形象鉴赏及文体鉴赏,练习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 题
种树郭橐驼传
年级
学期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到高中的文言知识积累,已有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但不够细致耐心,不能很好总结文言现象,逐字逐句落实,因此要调动积极性,通过课堂展示、讨论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通过前两个单元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概括文意、分析形象、鉴赏句子含义作用的能力,但浅尝辄止,不够全面深,因此要通过提问、事例引导思考。
教材
分析
本课选自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赏析指导,文章通过一则寓言故事联系到现实政治,语言浅易,内容生动,含义深刻。应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感悟为主。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归纳积累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主旨及脉络。
3.掌握寓言体传记文的特点,学习由事入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课前预习。
2.课堂问题引导,小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了解顺应天性的重要性并启发生活和学习。
2.学习柳宗元的忧国忧民精神,关心社会时政。
教学
重点
1.鉴赏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条理和主旨。
2.掌握重要文言知识。
教学
难点
鉴赏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条理。
学习
方法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教师作适当问题引导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课
时
1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查字音,查阅字词意思,不懂处做标记。将全班学生分三大组,分别重点预习一二、三、四五段。
调动积极性
熟悉课文。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种树郭橐驼传》,题目有些费解,哪位同学为我们解释下?
引导学生回顾类似的标题《庖丁解牛》,并让学生回忆文言传记体的基本结构。
“种树”——职业,
“郭橐驼”——人名,
“传”——文体。
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加强对标题和文体的理解。
2.作者简介(学生讲解,教师补充,重点介绍永贞革新)
柳宗元(773--819)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今山东运城县解州镇),世称柳河东。与刘禹锡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这次革新史称永贞革新,主要采取的革新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罢黜雕坊、鹘坊、鹞坊、狗坊、鹰坊的宦官(称为五坊小儿);贬斥贪官污吏;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地方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后被宦官、朝臣联合外藩联合打击。永贞革新失败后四处被贬,去世前任柳州刺史,故也被称柳柳州。他的创作大体分为传记、论文、山水游记、寓言四种,以山水游记和寓言的文学成就最高。游记代表作《永州八记》。寓言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其他代表作有《小石潭记》、《黔之驴》
学生根据搜集内容介绍柳宗元
了解作者,为理解文章主旨做铺垫。
3.情景引入:说到“种树”,大家在生活中有没有种树或种花种草的经历,你是怎样种的?如何能种好植物?(学生的方法可能多样化甚至相反,但都予以肯定并引出问题,到底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科学?)
学生简单说说自己种植物的经历和方法。
用生活例子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和对内容的理解。
二、检查预习
橐驼tuó 病偻lǚ
实以蕃 fán 窥伺 kuī
寿且孳 zī 其莳也 shì
缫而绪 sā 辍飧饔 sūn yōng
三名学生分别朗读三段。注意读准字音,错误处其他同学纠正。
锻炼学生诵读能力,进一步熟知课文。
三、研习一、二段
赏析内容后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并谈谈自己感受。
他的自信通达和高超本领不无关联,既可以认为他的自信来源于本领,也可理解自信是本领的一种精神反映。
小结:郭橐驼虽身残但志坚,有着豁达自信的性格和非凡的种树本领,可谓人不可相貌。
1.全班朗读第一部分。
2.第一组2名同学讲解一、二段文意,板书认为重要的文言字词句式,并答疑。
3.概括一二段段意并赏析内容和作用。
第一段 简介人物,名字由来
“甚善,名我固当”——性格豁达、自信
“皆争迎取养”——过人本领,颇受欢迎
第二段 职业及特长
“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正面
“皆争迎取养”——侧面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侧面,对比
把握文言知识和段意,初步了解人物形象。
课
时
2
一、导入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种树郭橐驼传》的一二段,同学们一起回顾下一二段的内容。
第一段 简介人物,名字由来
第二段 职业及特长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研习第三段
1.这一段终于为我们揭开谜底,郭橐驼种树的神奇方法是什么?将相关句子找出并分析条理。(提示:宗旨、种时、种后、效果、评价)
2..你们觉得这个方法难吗?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种不好植物,因为我们都容易犯下面这些错误。按照上一问题分析思路,将他植者的错误分条理阐述。(注意引导学生注意郭的方法在于顺应天性,并非一味不管不顾)
3.平常我们经常追求行文简洁凝炼,作者在这里花一定的篇幅写他植者是否赘余?
4.对于第三段的两种种树情况你有何感想?
1.齐读第三段
2.第二组2名学生讲解文意、字词并答疑,其他组同学概括段意。
3.对比分析郭橐驼和他植者的种法并明确写他植者是为了与郭橐驼作比较,衬托作用。
4. 联系现实思考生活中我们或周围人是否存在类似他植者的行为,如当下家庭中养育孩子的情况。
培养分析能力,进一步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把道理运用到现实,加深理解并为赏析下文做铺垫。
三、研习四五段
1.这两段从种树讲到为官,郭橐驼没有明说两者相通之处,而是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和种树中的什么情况相似?引导学生将两个情况做出图表,进行对比。(注意两者的错误并非不作为而是妄为。)
2. 行文至此,已较完整。清代学者何焯认为后两段应该删去。你认为删去好不好?
背景:中唐时期,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国力衰落,民不聊生,百姓需要宽松的政治统治以求安居乐业。但是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赋税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
写作此文时正处于“永贞革新”的前夕,柳宗元(773—819)作为政坛新锐,本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精神借此文向当政者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齐读四五段。
2.第三组2名学生讲解文意、字词并答疑,其他组同学概括段意。
3.列出图表比较他植者和长人者的做法,并试着用对仗词语概括两类人的错误,如“勤虑害树”、“繁政扰民”。
4. 明确:后两段不可删去,不仅仅是深化文意,更是文章写作目的和主旨,找到主旨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这是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讽刺现实。
5.小结本段:文章通过郭橐驼种树顺天致性的道理阐明为官治民也应顺应民心,休养生息,勿苛政繁令,妨害民生。
把握主旨,理解顺应天性的重要性。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和作者的关心时政精神。
四、人物形象鉴赏及文体鉴赏
1.郭橐驼虽相貌怪异但智慧过人,他引起你什么感悟和联想?
2.郭橐驼这类人物社会地位不高,并很可能为作者的夸张或虚构,但柳宗元却为其作传,这篇传记文和我们之前接触的传记文结构很不一样,不是重在介绍人物生平而是重在通过他的特长和智慧有所寄托讽喻,所以本文实则为一篇寓言故事。结合课本的赏析文字理解作者为郭橐驼作传的意图。
联想其他文学作品类似形象入手思考为何作家乐于塑造这类奇特形象,如《庄子》、《巴黎圣母院》中的相貌丑陋却不同凡响的类似人物;或从这类形象本身得到的感悟,如不以貌取人、看似寻常人也有大智慧,应多观察周围人和事,多学习他人长处等。
串联知识,深化理解这类文学形象
五、练习巩固
完成课后练习资料的文言知识题。
巩固文言知识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
通过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将课文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自主设计图表和讨论探究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课后反思:
1. 第三段的比较分析处,学生未能找出他植者做法的条理,应从其种树程序来引导学生找到条理。
2.在第三段的阅读感想处,学生思路不畅,提示思路后应让学生继续阐述。
3.为他植者和长人者做法命名时应鼓励学生答案,不应以预设答案为唯一标准。
4.总的来说本课学生的自主性未能完全发挥,还处于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被动情况。一方面应多调动学生找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生未能探究之处应有的放矢,不求面面俱到,掌握重点内容即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堂练习,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古今异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