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区域及其类型(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1大城市的辐射功能(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2 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 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精选练习)-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试卷 0 次下载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三节 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同步练习题
展开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该区域煤炭等资源丰富。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C.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低
2.沿淮城市群的最佳定位是( )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③安徽重化工业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1.A 2.C
【分析】
1.由题中“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可知,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A正确。从统计图中分析,多数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误。宿州市经济总量小于蚌埠、阜阳,C错误。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D错误。故选A。
2.该区域煤炭等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水热充足,是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安徽靠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依托煤炭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发展③重化工业,①③正确。C正确。该地据距长三角产业转移区较远,②不适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④安徽省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皖南地区,该地不适宜旅游示范区建设,②④错误。故选C。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图1为粤港澳大湾区区位图。某研究团队利用2000-2010年和2010-2015年各地省际人口流入年平均增量变化(分别用CFPl和CFP2表示)将广东省2000-2015年的省际人口流入格局分为以下四种:流入持续扩张区(CFPl>0, CFP2>0),流入缩减转扩张区(CFPl<0, CFP2>0,),流入持续缩减区(CFPl<0, CFP2<0),流入扩张转缩减区(CFPl>0, CFP2<0)。图2为2000-2015年广东省省际流入人口演化格局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目前,广东省在全球最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是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高度集群化且难以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对当地劳动力的需求量大B.产业链长,相关供应商多
C.对机场、港口的依赖性大D.对当地市场的依赖程度高
4.对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等互联互通的有效措施是( )
A.进一步完善跨省市高速公路运输网络
B.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
C.扩大国际航空港和海洋运输的吞吐量
D.实现金融业优质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
5.据图2判断,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5年广东省( )
A.东西部人口大幅减少B.总体趋势为人口流出
C.人口流入量总体缩减D.人口流入量规模扩大
【答案】
3.B 4.B 5.C
【分析】
3.劳动力随企业进行转移的难度较小,故A选项错误;由题意可知,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这些优势产业在大湾区呈高度集群化,据此即可判断导致这些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应是为业链长,相关的供应商多,故B选项符合题意;机场和港口条件是比较普遍的区位条件,现代并不是企业难以转移的最主要的条件,故C选项错误;当地的产品主要面向的是全球市场,并不是当地市场,故D选项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4.根据题意,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内人流、物流的互联互通,应属于短途运输,不需要跨省交通和国际航空港及海洋运输,故A、C选项错误;金融服务和人才自由流动与交通运输无关,故D选项错误;粤港澳地区的高速公路网络非常发达,但由于运输量较小(公路运输的特点),所以实现区域内高速轨道交通网络一体化,是加强区内人流和物流互通互联的有效措施,故B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B选项。
5.分析材料可知外省迁入人口增量变化为负值,只能说明该地区外省流入人口的增长率降低,而不表示是流入人口数量的减少。故可知A、B、D项均错误;分析图可知,广东省大部分地区省际人口流入量的变化趋是以增量缩减为主的,故可判断出该省在2010-2015年,流入人口量总体缩减,故C选项正确;所以正确答案是C选项。
西部大开发是目前我国发展经济的重大举措,可以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东西部双赢,振兴国民经济。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位于陇海铁路上,是省会又是棉纺织工业中心的城市是( )
A.济南、石家庄 B.郑州、西安
C.兰州、徐州 D.洛阳、开封
7.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石油开采成本低 B.距消费市场近
C.石油开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
8.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9.与东部地区相比较,下列资源在西部地区具有优势的是( )
A.土地资源、矿产资源
B.水资源、生物资源
C.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
D.森林资源、草场资源、水资源
【答案】
6.B 7.D 8.D 9.A
【解析】
6.济南、石家庄部位与陇海铁路上,洛阳、开封、徐州不是省会城市,故A、D、C项错误;郑州和西安位于陇海铁路上,也是省会城市,还是棉纺织工业中心,故B项正确。
7.市场需求决定产业类型和规模。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生产生活对能源需求量增,我国油气供需矛盾突出,因此我国加快了塔里木盆地等西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故D项正确。
8.“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都体现了保护植被,而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的植被破坏是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故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我国首先提倡“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D项正确。
9.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西部地区储藏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故A项正确;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水资源不足,形成干旱和半干旱区,故B、C、D项错误。
10.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协助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2017年4月,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接收部分产业转移。2019年1月,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材料二:图示地区曾主要种植一年一季作物,约600毫米的年降雨量足够满足一季粮食作物的生长需求。由于人口增长,为保证粮食安全,当地开始采用冬小麦加夏玉米的种植方式。跨流域调水前,超采地下水成为当地冬小麦灌溉的主要途径。当地农民描述“以前都是挖沟渠、大水漫灌。种地的多,水井少,挨家挨户排队抽水,一般都能排到晚上。”
材料三:下为我国某区域略图及地区经济数据。
(1)南水北调____线(填东、中、西)工程依托材料中的运河进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以东平湖为界,①、②段能自流输水的是____,说明判断理由。
(2)描述图示地区超采地下水灌溉冬小麦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并为当地农业的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3)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北京处于区域发展阶段中的____阶段。表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重要意义。
(4)有专家认为,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完全还可以成为经济中心,请从城市发展区位或案例的角度为这个观点提供支持。
10.(1)东;②;据河流流向判定,①段总体北高南低,②段总体南高北低,输水方向为北,②段可自流。
(2)不利影响:形成区域地下水降落漏斗;可能引起地面沉降;漫灌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地种植压力大,肥力下降。
建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引入节水作物;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实行周期性休耕;制定政策保护与政策补助等。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分散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推进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环节城市交通压力;与天津、河北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
(4)经济中心可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提供支撑;需要经济中心辐射带动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北京高端人才聚集、交通网络发达,具备成为经济中心的良好区位;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80%,北京的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周边而不是北京;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提供就业岗位;东京、伦敦、巴黎等多中心合一的成功案例众多;其他言之有理可给分。
【分析】
本题以材料为背景以图为载体,考查区域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
(1)据图可知,图中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依托的是京杭大运河;据河流流向判定,①段的河流主要从北向南流,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②段的河流主要自南向北流,所以总体地势是南高北低,输水方向是南水北调,故②段可自流。
(2)过度开采地下水,可使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沉降或塌陷;大水漫灌可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冬小麦的产量。合理措施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实行周期性休耕轮作制度,使地力得到自然的恢复,制定保护政策,加强管理,适当对农民进行补助等。
(3)据图可知,从三次产业比重来看北京以第三产业为主,且第三产业贡献率也高达80%--90%,说明北京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据材料可知,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协助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优化开发模式,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分散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国家设立雄安新区,接收部分产业,可推进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可优化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完善交通网、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可实现与天津、河北等地区的优势互补,促进京津冀经济的协同发展。
(4)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经济中心可为政治、文化中心提供支撑,因为经济中心可以辐射带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北京是全国高端人才聚集地,、是全国的交通枢纽,网络发达,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具备成为经济中心的良好区位,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第三产业贡献率超过80%,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繁荣经济;东京、伦敦、巴黎等都属于多中心合一的成功案例。
【提高篇】
1.2018年,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A
【详解】
浙江经济发达,人们的购买力较强,通过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既使海西实现脱贫致富,也满足了浙江人们的购买欲,故①正确;长距离的大规模的移民难度大,难以市实现,故②错误;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可以促进海西经济发展,使海西早日实现脱贫,故③正确;海西经济落后,技术水平低,不能发展IT产业,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①③,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下图示意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数据,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海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B.山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广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
3.从万元产值能耗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发展钢铁产业有助于降低湖北万元产值能耗
B.生产水平落后和生产设备陈旧导致山西万元产值能耗最高
C.用水电发展炼铝业可降低广西万元产值能耗
D.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使沪苏万元产值能耗降低
【答案】2.C3.D
【分析】
2.据图所示,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从Y轴看,上海高于湖北,说明上海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A错误。广西低于全国,说明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D错误。从X轴看,山西低于江苏,说明山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错误。湖北高于全国,说明湖北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C正确。故选C。
3.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可知,湖北(0.91)较高,应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耗,而不是发展钢铁产业这样的高耗能产业,A错误。山西(1.76)最高,是因为工业生产中能源消耗量大,主要是重化工工业,B错误。广西(0.8)较低,但广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承接炼铝业的经济发展基础薄弱,C错误。上海和江苏最低,是由于其进行产业转移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D正确。故选D。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自然条件地域差异较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读我国油气资源分布及油气调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我国斥巨资实施资源调配工程的主要原因是( )
A.促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B.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
C.我国资源整体分布与经济地理格局极不适应D.为贫困山区提供廉价优质的资源
5.国家除了大力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外,还加大了资源战略储备,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②③的来源地分别是( )
A.欧洲、东南亚B.俄罗斯、缅甸C.中亚、南亚D.哈萨克斯坦、中东
【答案】4.C5.D
【分析】4.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衡,资源富集区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协调区域发展,国家实施了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故选C正确。
5.图中各石油进口路线中,方向①②③④的来源地分别是俄罗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中东波斯湾地区、拉丁美洲。故D正确,A、B、C错误。
【点睛】
"西气东输"工程将大大加快新疆地区以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应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重大工程的实施,还将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带动钢铁、建材、石油化工、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产业转移能够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为此,近年来广东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读广东省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6.广东省出现省内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珠三角地区能源、矿产资源枯竭②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严重
③粤北山区等地土地租金低④粤西等地劳动力价格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广东省产业转入地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有( )
①环境污染严重②物流成本较高③水资源短缺④地理位置较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产业转移可以推进港珠澳湾区建设一体化,是因为产业转移( )
A.扩大了管理权限B.缓解土地紧张
C.加强人才流动D.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答案】6.B7.D8.D
【分析】
6.珠三角地区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本来就短缺,工业类型以轻工业为主,排除与①有关的选项。由图可知,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由珠三角转向粵西和粵北地区,原因是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粵西和粵北地区生产成本低(包括土地租金和劳动力价格),②③④正确。故选B。
7.产业移入地为粤西和粤北山区,当地经济欠发达,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环境污染较轻;移入地交通条件较差,物流成本相对较高;当地降水丰沛,水资源相对充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低,与当地的地理位置较差有着一定的联系。故选D。
8.
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区域内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城市的资源,达到共同发展;管理范围不会改变;对交通拥堵压力缓解意义不大;加强人才流动不是主要目的。故D正确,A、B、C错误。
下图示意甲、乙两相邻国家的产业构成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甲、乙国家可能是( )
A.印度、巴基斯坦B.法国、德国C.印度尼西亚、日本D.墨西哥、美国
10.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有( )
①资金②技术③劳动力④原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9.D10.B
【分析】
9.由题可知,甲国经济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就业机会少,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所以为发展中国家,法国为发达国家,B错误。乙国经济水平较高,城市化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所以是发达国家,巴基斯坦为发展中国家,A错误。两国为邻国,C错误,D正确。古选D。
10.图中箭头①③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主要是资源和劳动力,①错误,③正确。箭头②④由发达国家指向发展中国家,表示资金、技术等,②正确,④错误。B正确。古选B。
二、综合题
11.“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主要是通过政策、道路、贸易、货币等的互联互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得到沿线各国积极响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亚五国图。
材料二H地所在国家为哈萨克斯坦,该国人民多数信奉伊斯兰教,石油、天然气丰富,以采矿业和农牧业为主,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如今中哈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许多中国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大量投资。
(1)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的主要原因。
(2)“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可以有效地促进相关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分析中哈经济合作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简述共建“一带一路”对沿线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沿线地区环境变化大;地区冲突和战乱多;海上贸易的快速发展。
(2)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促进能源、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3)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的合理调配;促进沿线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
【分析】
本题以“一带一路”为背景,考查区域合作的社会影响,难度一般。
【详解】
(1)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大、地区冲突和战乱多、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等都会导致区域发展的变化,可从上述方面分析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推测,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是因为它有着难以克服的致命弱点:①陆路运输,要穿过一连串国家和民族。而西夏和奥斯曼帝国对商路的控制,影响到全线畅通。②陆上“丝绸之路”位于我国西部,深处内陆;而我国主要的外销产品,如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区,大多在东南沿海。陆路外运,既不经济,又不方便。③陆路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要超过葱岭和戈壁沙漠,风沙弥漫,行程艰苦,依靠骆驼为运载工具的运输量有限,而且时间久,运费高,限制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展。④陆上“丝绸之路”的缺点,恰好是海路的优点。自14世纪至16世纪世界地理大发现以来,“丝绸之路”走向衰落。
(2)根据材料,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可知,哈萨克斯坦经济结构和我国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哈经济合作有利于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加工业、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促进能源、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3)考查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言之有理即可,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一带一路”加强沿线地区的经济联系,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矿产资源,农牧产品等种类不同,“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地区资源的合理调配;“一带一路”促进沿线地区有利于加强沿线地区的文化交流。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课后复习题,共14页。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 区域发展第四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
地理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已德国鲁尔区为例练习,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