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氧气、天然气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汞
    C. 氧化物:冰、干冰D. 有机物:葡萄糖、碳酸钾
    2.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 有机物:甲烷、葡萄糖B.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钙
    C. 金属材料:生铁、钛合金D. 纯净物: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
    3. 在普通玻璃中加入Cu2O,可以制成红色玻璃。Cu2O属于( )
    A. 氧化物B. 有机物C. 混合物D. 单质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氧化物:SO2、C6H12O6B. 有机物:C2H5OH、CaCO3
    C. 金属元素:铁、汞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
    5.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煤、冰水共存物、生理盐水B. 有机物:葡萄糖、醋酸、乙醇
    C.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D. 碱:烧碱、纯碱、氨水
    6.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钛合金、合成橡胶,塑料B. 有机物:尿素,二氧化碳,甲烷
    C. 铁、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D. 氧化物:水、干冰,铁锈
    7.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每组中的物质是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 HCl H2SO4 NaClB. H2SO4 Ca(OH)2 NaCl
    C. NH3·H2O HCl AgNO3D. NaCl NaHCO3 CaSO4
    8. 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混合物、化合物的是
    A. 水、石灰石、小苏打B. 氧气、空气、干冰
    C. 氮气、五氧化二磷、稀盐酸D. 氨气、乙醇、食盐
    类型2 归纳法、模型法
    1.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
    B. 金属的熔点: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 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2.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D. 金属的化学性质
    3. 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图。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 酸与碱属于交叉关系B. 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C. 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 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4.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 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 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 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性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净化:自来水经活性炭过滤后硬度不变D. 用途:煤炉边放一盆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6. 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C、O、H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涉及三种氧化物B. 催化剂不断减少C. 分子数目减少D. 属于置换反应
    7. 善于归纳知识,利于培养素质。下面是小青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8. 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9. 下表对部分知识的整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10.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11.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类型3 分析、推理法
    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B. 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则pH小于7的雨水是酸雨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 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都是离子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氢氧化钠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碱溶液均显碱性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般相似,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4.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铝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一定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5. “类推”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中,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6.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B. 金属与酸反应中固体逐渐溶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C. 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置换反应前后也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化学变化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8.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NaOH、Na2CO3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11.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酒精也不能无限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B. 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C.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2. “结构决定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我们可以据此进行科学的推理。下图为截取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K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钾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根据如图原子结构,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推理可得,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锂(Li)_______,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_____数不同,所以金属活动性不同。
    (3)如图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钾与水接触立即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类型4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1. 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
    D. 发生反应分子个数比为1:1
    2.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已研发出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的化学式为CH4OB. 生成物丁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 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甲分子中有3个原子B. 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3种
    C. 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4. 在“宏观一一微观一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上图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5. 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是化学中重要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 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27D. 该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
    6. 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示意图,下列六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粒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
    (2)上述六种微粒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3)写出A与C物质形成物质化学式_____。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在该反应中过量。
    7. 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映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此“最简单”反应中,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请回答如下问题:
    (1)H原子有_______个中子。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电量_______,所以H原子不显电性。
    (2)此反应涉及元素种类有_______种。
    (3)该反应可表示为:H+_____→H2+_______。
    8. 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先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然后再打开止水夹。
    (1)请叙述A、B两处的实验现象。
    (2)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B处颜色变化的原因。
    (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2022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参考答案
    类型1 分类法
    1.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单质:氧气、天然气B.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汞
    C. 氧化物:冰、干冰D. 有机物:葡萄糖、碳酸钾
    【答案】C
    2.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A. 有机物:甲烷、葡萄糖B.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硒、钙
    C. 金属材料:生铁、钛合金D. 纯净物:冰水共存物、过氧化氢
    【答案】B
    3. 在普通玻璃中加入Cu2O,可以制成红色玻璃。Cu2O属于( )
    A. 氧化物B. 有机物C. 混合物D. 单质
    【答案】A
    4.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A. 氧化物:SO2、C6H12O6B. 有机物:C2H5OH、CaCO3
    C. 金属元素:铁、汞D.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
    【答案】C
    5. 分类法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 混合物:煤、冰水共存物、生理盐水B. 有机物:葡萄糖、醋酸、乙醇
    C.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合成橡胶D. 碱:烧碱、纯碱、氨水
    【答案】B
    6.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合成材料:钛合金、合成橡胶,塑料B. 有机物:尿素,二氧化碳,甲烷
    C. 铁、锌,碘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D. 氧化物:水、干冰,铁锈
    【答案】C
    7. 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每组中的物质是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A. HCl H2SO4 NaClB. H2SO4 Ca(OH)2 NaCl
    C. NH3·H2O HCl AgNO3D. NaCl NaHCO3 CaSO4
    【答案】B
    8. 下列物质分别属于单质、混合物、化合物的是
    A. 水、石灰石、小苏打B. 氧气、空气、干冰
    C. 氮气、五氧化二磷、稀盐酸D. 氨气、乙醇、食盐
    【答案】B
    类型2 归纳法、模型法
    1.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
    B. 金属的熔点:
    C.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D. 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答案】C
    2.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分类B. 物质分类
    C. 地壳中元素含量D. 金属的化学性质
    【答案】A
    3. 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如图。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分析正确的是
    A. 酸与碱属于交叉关系B. 糖类与淀粉属于并列关系
    C. 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D. 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答案】C
    4. 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 C、CO、CO2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故参与反应时均具有碳的还原性
    B. HCl和NaOH反应生成了盐和水,故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是复分解反应
    C. 酸溶液都含有H+,故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浓H2SO4、NaOH都具有吸水性,故它们都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
    A. 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性质: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C. 净化:自来水经活性炭过滤后硬度不变D. 用途:煤炉边放一盆水可预防煤气中毒
    【答案】D
    6. 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模型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C、O、H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涉及三种氧化物B. 催化剂不断减少C. 分子数目减少D. 属于置换反应
    【答案】C
    7. 善于归纳知识,利于培养素质。下面是小青同学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8. 下列归纳总结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9. 下表对部分知识的整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D
    10.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11. 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各组化学知识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类型3 分析、推理法
    1.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某物质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该物质一定是酸
    B. pH小于7的溶液显酸性,则pH小于7的雨水是酸雨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因此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D. 酸碱中和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都是中和反应
    【答案】D
    2.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都是离子
    B.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 氢氧化钠溶于水显碱性,所以碱溶液均显碱性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C
    3.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 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则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一般相似,则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答案】C
    4.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 铝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则在空气中铝制品一定比铁制品更易被腐蚀
    【答案】B
    5. “类推”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中,正确的是
    A. 置换反应中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 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则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答案】D
    6. 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A. 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B. 金属与酸反应中固体逐渐溶解,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
    C. 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一定发生改变,置换反应前后也不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答案】C
    7.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原子不显电性,则不显电性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B. 复分解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则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 化学变化过程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
    D. 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答案】D
    8.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D. NaOH、Na2CO3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答案】D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
    C. 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D.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答案】B
    10.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 燃烧会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C. 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蜡烛组成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D. CO2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是化学变化,所以升温使饱和石灰水变浑浊也是化学变化
    【答案】C
    11.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所以酒精也不能无限的溶于一定量的水中
    B. 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不同
    C. 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D. 碳酸盐与盐酸反应都会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答案】C
    12. “结构决定性质”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我们可以据此进行科学的推理。下图为截取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在K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______,钾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
    (2)根据如图原子结构,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推理可得,钠的金属活动性比锂(Li)_______,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_____数不同,所以金属活动性不同。
    (3)如图五种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钾,钾与水接触立即发生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答案】(1) ①. 19 ②. K2CO3
    (2) ①. 强 ②. 电子层
    (3)2K+2H2O=2KOH+H2↑
    类型4 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1. 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中包含两种化合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有两种新物质生成
    D. 发生反应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2.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科学家已研发出新型催化剂,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的化学式为CH4OB. 生成物丁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C. 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D.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1
    【答案】A
    3. 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个甲分子中有3个原子B. 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3种
    C. 丙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 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答案】C
    4. 在“宏观一一微观一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上图中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1)CH4 (2)置换反应
    (3)
    5. 宏观元素和微观粒子是化学中重要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
    ②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填“原子”或“离子”)。
    (2)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 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27D. 该反应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4
    【答案】(1) ①. 11 ②. 最外层电子数 ③. 离子 (2)D
    6. 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示意图,下列六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微粒共表示________种元素。
    (2)上述六种微粒中,表示阴离子的是_______,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__。(填字母)
    (3)写出A与C物质形成物质化学式_____。
    (4)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科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从图中可知_______在该反应中过量。
    【答案】(1)五
    (2) ①. A ②. B、C
    (3)Al2O3 (4) ①. ②. H2 或氢气
    7. 科学家在Science期刊上报道了原子与分子的“最简单”反映存在两种路径,并用先进技术手段拍下了该反应的影像资料,其中一种路径的简化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此“最简单”反应中,表示H原子,表示D原子。请回答如下问题:
    (1)H原子有_______个中子。质子和电子所带电荷电性相反、电量_______,所以H原子不显电性。
    (2)此反应涉及元素种类有_______种。
    (3)该反应可表示为:H+_____→H2+_______。
    【答案】(1) ①. 0 ②. 相等
    (2)1 (3) ①. HD ②. D
    8. 如图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溶液润湿过的棉花,先关闭止水夹,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然后再打开止水夹。
    (1)请叙述A、B两处的实验现象。
    (2)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B处颜色变化的原因。
    (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答案】(1)A、B两处的棉花都变红色
    (2)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运动到B中时,氨气和水结合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
    A.化学与健康
    B.实验记录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③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
    ②用pH 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 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C.化学与能源
    D.安全常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风能、太阳能——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③使用氢能源——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
    ①厨房煤气管漏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A灭火原理
    B分子性质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总在不断地运动
    ③固体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C合成材料
    D物质俗名
    ①塑料
    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①氧化钙——熟石灰
    ②氯化钠——食盐
    ③碳酸氢钠——小苏打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Ⅰ、用灼烧闻气味区别羊毛与化纤面料。
    Ⅱ、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Ⅰ、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Ⅱ、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能源
    Ⅰ、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Ⅱ、霉变的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使用
    Ⅰ、酒精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Ⅱ、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霉变的大米煮熟后也不能食用
    ②缺少维生素A导致坏血病
    ③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A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B
    ①馒头烤焦变黑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C
    ①蔬菜水果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②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A.化学与健康
    B.实验记录
    ①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症
    ②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
    ③用活性炭净水器可净化饮用水
    ①用10mL量筒量取7.25mL水
    ②用pH 试纸测得苹果汁的pH 为3.2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铁粉
    C.化学与能源
    D.安全常识
    ①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②风能、太阳能——正在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
    ③使用氢能源——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减少酸雨
    ①厨房煤气管漏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②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③冬天用煤炉取暖——保证室内通风
    A灭火原理
    B分子性质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空气
    ③降低着火点
    ①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总在不断地运动
    ③固体物质的分子之间无间隔
    C合成材料
    D物质俗名
    ①塑料
    ②合成纤维
    ③合成橡胶
    ①氧化钙——熟石灰
    ②氯化钠——食盐
    ③碳酸氢钠——小苏打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健康
    Ⅰ、用灼烧闻气味区别羊毛与化纤面料。
    Ⅱ、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Ⅰ、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Ⅱ、用甲醛的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能源
    Ⅰ、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Ⅱ、霉变的花生、大米含有黄曲霉素,绝对不能使用
    Ⅰ、酒精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Ⅱ、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安全
    ①霉变的大米煮熟后也不能食用
    ②缺少维生素A导致坏血病
    ③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
    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发现
    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②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
    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
    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
    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A
    ①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②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B
    ①馒头烤焦变黑发生了化学变化
    ②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C
    ①蔬菜水果能为人体提供维生素
    ②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铝

    相关试卷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专题20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相关知识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示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0中考备考化学考点讲练 滚动小专题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复习 2020中考备考化学考点讲练 滚动小专题 化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