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
展开2.2 地表形态的变化2
一、外力作用的表现及塑造地表形态的过程
1.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
2.塑造地表形态的外力:流水、风、冰川等。
3.过程:风化侵蚀的产物,经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河流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
二、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1.含义: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的影响下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2.类型及作用
类型 | 作用 |
物理风化 | 使岩石发生机械破碎 |
化学风化 | 伴随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 |
生物风化 | 生物参与下的风化作用,是通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进行的 |
三、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用形式 | 作用地区 | 形成地貌 |
侵蚀切割作用 | 构造抬升区 | 青藏高原周边山高谷深、水拍云崖的雄奇景观 |
沉积作用 | 构造稳定区或构造沉降区 |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2.水蚀作用
类型 | 含义 | 对地貌的影响 |
下切 侵蚀 | 指水流垂直地面向下的侵蚀 | 加深河床或沟床,在山区常形成深切的V形谷 |
溯源 侵蚀 | 指在河流或沟谷底部地形变陡之处,因流水冲刷作用加剧,受冲刷的部位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的现象 | 使沟谷或河流的长度不断增加 |
侧向 侵蚀 | 指受横向环流的作用,凹岸不断受到侵蚀而崩塌后退,形成陡峻的河岸。同时,凸岸堆积,导致河流侧向发展 | 在山区,河流侧向发展可使河谷不断展宽。在平原地区,河曲不断向下游移动,形成曲流带。河床发生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
3.沉积作用
(1)含义: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在流速降低时,会发生机械沉积作用,在河床上沉积下来。
(2)特点:从上游到下游,河流沉积物逐渐变细。
(3)形成地貌:在构造沉降区,河流可形成冲积平原。
[特别提醒] (1)在分析侧蚀时应该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从地转偏向力上来解释。
②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一般来讲,河流上游为侵蚀地貌,下游为堆积地貌。但是,河流的上游也有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洪积扇等;河流的下游也有侵蚀地貌,如刚果河河口地势落差大,泥沙不易沉积,就没有堆积成三角洲。
(4)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堆积地貌包括三种常见的类型: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其形成机制和地貌特点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 示意图 | 地貌特点 |
洪积- 冲积平原 | 由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 |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
河漫滩 平原 | 地势平坦宽广 | |
三角洲 | 由若干个三角洲连在一起形成 | 多为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叉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 |
四、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蚀作用
(1)含义:指风力对地表岩土的破坏作用。
(2)类型:
①吹蚀作用:指地表的松散沙粒或基岩上的风化产物,在气流作用下被吹扬。
②磨蚀作用:指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在运动过程中,沙粒对地表物体进行撞击和摩擦,或者在岩石裂隙和凹坑内进行旋磨。
(3)对地貌的影响:造成地表物质的损失,使地表遭到破坏,从而形成各种风蚀地貌。
2.风积作用
(1)含义:指风所搬运的沙粒由于条件改变而发生堆积。
(2)对地貌的影响:形成各种形态的沙丘。
1.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
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分布 | 典型景观 |
风力 侵蚀 |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 干旱、半干旱地区 | |
流水 冲蚀 |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 | 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 | |
流水 溶蚀 | 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 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 |
冰川 侵蚀 |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 | 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 | |
海浪 侵蚀 | 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 | 滨海地带 |
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
作用 | 对地貌的影响 | 分布 | 典型景观 |
风力 沉积 | 形成沙丘、沙垄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 干燥内陆及临近地区 | |
流水 沉积 | 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 | 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 | |
冰川 沉积 |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 |
海浪 沉积 |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 滨海地带 |
(1)干旱区有风力侵蚀作用,没有流水侵蚀作用。 ( )
(2)“泥沙俱下”是指沉积作用。 ( )
(3)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风力堆积的结果。 ( )
(4)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往往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
(5)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有 ( )
A.河流阶地、大峡谷 B.喀斯特地貌、陡崖
C.河口三角洲、冲积扇 D.角峰、U形冰川谷
[提示] (1)× 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但也有流水侵蚀作用。
(2)× “泥沙俱下”指的是搬运作用。
(3)× 我国黄土高原是风力堆积的结果,但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则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4)×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而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5)C [大峡谷、喀斯特地貌多为流水侵蚀地貌;角峰为冰川侵蚀地貌;河口三角洲、冲积扇是常见的河流堆积地貌。]
1.读黄土高原和埃及狮身人面像图片,完成(1)~(2)题。
(1)“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现今地表形态的典型写照,其成因主要是 ( )
A.风力侵蚀 B.风化作用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2)矗立在尼罗河畔的埃及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 )
A.雨水侵蚀和溶蚀作用 B.风化和风蚀作用
C.喀斯特作用 D.海蚀作用
(1)C (2)B [第(1)题,千万年的流水侵蚀塑造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第(2)题,埃及绝大部分国土地处干旱的沙漠地区,风化和风蚀作用明显。]
结合“凸凹”二字理解凸岸和凹岸
下图把文字和河岸的形状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图中m、p处为凸岸,n、o处为凹岸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表形态的变化精品导学案,文件包含2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含答案doc、22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导学案含答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三节 天气系统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天气系统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锋与天气,低气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注意提示,跟踪练习,方法技巧心得,归纳总结,规律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