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平均数学案
展开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平均数学案
知识点
1、平均数的意义。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代表。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2、平均数的求法。
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到的商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即平均数=数据的总和÷数据的个数。
三维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使学生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突破思路
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学手段,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
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突破思路
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会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问题的愉悦体验。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学具。
案例
示例
家庭成员
爷爷
爸爸
妈妈
收入/元
2500
4200
3800
笑笑家有5口人,6月份收入如下表:
笑笑家这个月平均每人收人多少元?
解析
解:(2500+4200+3800)÷5=2100(元)
答:笑笑家这个月平均每人收入2100元。
点拔
笑笑家有5口人,所以求这个月平均每人收入多少元时,应将总收入除以5,而不是除以3。
归纳
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就将这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
存在
问题
(1). ;
(2). ;
(3). 。
反思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情况会更加直观、鲜明,因此,平均数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平均数的意义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注重学生平均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交流、操作、计算等学习活动,深刻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概念形成过程,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过于追求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而忽视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没有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
针对训练
一、解决问题。
1.解放军叔叔进行长途行军训练,第一天走39千米,第二天、第三天共走87千米,他们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2.解放军叔叔进行长途行军训练,第一天走39千米,第二天上午走22千米,下午走23千米。他们平均每天走多少千米?
二、淘气数学考了多少分?
答案
一、1.(39+87)÷3=42(千米)
2.(39+22+23)÷2=42(千米)
二、95x3-92-95=98(分)
知识链接
巧求平均数
刘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题:前进小学8个班去帮助农民摘豆角,每个班摘豆角的重量分别是:55千克、50千克、48千克、54千克、49千克、53千克、54千克、53千克。问平均每个班摘豆角多少千克?
“看谁算得快。”刘老师鼓励说。
刘丰很快举手回答:“平均每班摘52千克。”
刘老师点头说:“你能把计算的方法说一说吗?”
刘丰说:“求平均数有个窍门,就是先在这些数中确定一个基准数。比如,这道题就以50为基准数。然后把5个班分别比基准数多出的千克数加起来,并从中减去剩下那2个班比基准数少的千克数,所得的数除以8,商再加上基准数,就是所求平均数。”
刘老师高兴地说;“很好,刘丰的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给一个名字叫做“减少加多法'。做题时可以先选好基准数50,然后从前往后看,多的数前写上加,少的数前写上减,也就是:5+0-2+4-1+3+4+3=16,16÷8=2,50+2 =52(千克),这就是平均每班摘的重量。”
刘老师又说:“这样求平均数速度快,计算量小,是一种好方法。”
2020-2021学年平均数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平均数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问题探究,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3 秋游导学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3 秋游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用“四舍”法试商时调商的方法,用“五入”法试商时调商的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买文具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1 买文具导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整十数除两位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