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 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展开1. 认识“蚱、啃”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 14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 1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 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关课件
2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蚱、啃”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蚂”等 14 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 10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默读课文,能说出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4.能从写景的部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本单元的第 1 课带领我们走进了古代儿童的生活,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段别样的童
年生活。
2.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 质疑课题,为整体感知课文作好铺垫。
预设: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提出学习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生字词识记方法。
课件出示:蚂蚱 明晃晃 啃 樱桃 蚌壳 割草 毛嘟嘟 倭瓜 下雨啰 逛
4. 教师相机点拨易错字。
(1)让学生比较“倭”与“委”、 “逛”与“狂”的读音,发现差异后再组词,如“倭瓜”“委托”“逛街”“疯狂”,通过反复朗读词语辨析读音。
(2)多音字“晃”,可引导学生在词语中辨析字音:在“明晃晃”等词语中读huǎng,在“摇晃”等词语中读 huàng。
5. 整体感知课文。
(1)引导:祖父的园子里有些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
①全班交流。
②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课件出示:景物:昆虫、花草、树木、庄稼、鸟……
活动:栽花、拔草、种菜、铲地、辨认谷子、浇菜、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
(2)引导梳理文章脉络,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园中的景物。
第二部分(第 4~14 自然段):写了“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
第三部分(第 15~19 自然段):再次写了园中的景物。
6. 教师小结: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第三部分侧重于写景,中间部分侧重于叙事。
三、精读课文写景部分——第一、第三部分
1.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默读第一部分(第 1~3 自然段)和第三部分(第 15~19 自然段),思考: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怎么体会到的呢?(在关键语句旁作批注)
2. 学生默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①抓住“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动物种类丰富,富有生机。
②相机指导朗读。
(2)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①抓住“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想象画面,体会蜜蜂的姿态可爱。
②相机指导朗读。
(3)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①抓住“明晃晃”“新鲜漂亮”想象画面,体会花草树木的颜色明艳,富有生机。
②相机指导朗读。
(4)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
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①抓住两个“先”,感受榆树的高大,抓住“发光”“闪烁”感受榆树的健美。
②相机指导朗读。
(5)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
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①师生配合读,重点朗读“……愿意……就……”的句式,感受园中景物的自由。
②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感受到了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
③学生自由朗读。
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它们真的那么自由吗?想怎么长就怎么长吗?包括第
15 自然段中的“大树和土墙”真的会“发出声响”回应“我”吗?
预设:其实是表达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对园子的热爱,对自由的追求。
4. 学生齐读第 1~3 自然段,读出园子里的景物的生机勃勃,读出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5. 再有感情地朗读第 15~19 自然段,读出园子里的景物的自由自在,读出作者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四、书写指导
1. 指导书写“承”。(课件出示“承”的笔顺动画)
2. 学生书写“承”及其他生字。
板书设计
课时目标
1.能从叙事的部分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能借助“阅读链接”,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写景部分,你从这一部分中能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体会到了作者的自由、快乐以及对园子的喜爱之情。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的叙事部分,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精读课文叙事部分——第二部分
1. 课件出示学习任务:
课件展示:默读课文第 4~14 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通过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活动,你能体会到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怎样体会到的?(边读边作批注)
2. 学生默读、思考并作批注。
3. 小组交流。
4. 全班交流。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①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能否将这个句子改成“我和祖父各戴一顶草帽,在园子里栽花、拔草”?
②让学生说一说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祖父的依恋。
(2)学习“祖父……,我就……”的句式,感受“我”对祖父的依恋。师生配合读第 4 自然段,教师读祖父的活动,学生读“我”的活动,理出“祖父……,我就……”的句式。(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3)进一步引导,在第二部分中,除了这里,还有两处也基本上是这样写的,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出示第 5 自然段、第 14 自然段)
(4)学习辨认谷子(第 6~12 自然段),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和耐心。
(课件出示第 6~12 自然段的内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祖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语句,体会祖父的慈爱、宽容和耐心)
(5)学习第 13 自然段,感受“我”的自由。
(课件出示第 13 自然段的内容,重点指导朗读“采一朵……,捉一个……绑了一会儿……”感受短句欢快的节奏,体会“我”
的快乐和自由)
5.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祖父的爱,“我”才感受到快乐和自由,才会觉得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我们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祖父的热爱与依恋,对园子中生活的怀念。
设计意图:叙事部分用丰富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的情感。教学时,可以根据表达特色,采取相对应的方式体会,或仿写、或想象、或朗读,在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与感悟。
三、结合“阅读链接”,更深入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1. 教师补充资料。(课件出示萧红的简介以及《呼兰河传》)
2. 学生自己阅读“阅读链接”,全班交流体会。
预设:(1)祖父去世,“我”离开了呼兰河,至今仍然怀念着园子里的一切,怀念慈爱的祖父。
(2)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普通的园子,园子中有作者温暖的回忆。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说的结尾说“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
4. 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描写的各种景物中蕴含的只是简单的喜悦吗?叙述园子中的各种活动,仅仅是在表达对祖父的依恋和热爱吗?
5. 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描写的各种美好的事物,也蕴含着“我”的伤感之意。
6. 让学生带着新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小结:联系作者的生平及整本书的写作背景,往往能让我们对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有更准确、更丰富的体会。
设计意图: 从整本书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帮助学生体会作品的悲剧意味,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层次性。
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精品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60922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祖父的园子精品教案</a>,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小组合作,初读感知,走进文本,了解园子,小结收获,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案设计,共3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教案及反思,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