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
展开《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用正比例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用比例解决问题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实际上是代数知识的范畴,是学生解决问题思路的拓宽。教材中的例5,是一道用正比例知识解答的应用题,只要抓住李奶奶和张大妈家每吨水的价钱相等, 就可以根据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列出比例;因此,列比例时要注意变化的量相对应。教材要求通过联系算术解法,使学生了解用正比例关系解答的应用题,就是以前学过的“归一应用题”,可以用算术法解答。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
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
(课件出示:学校的国旗旗杆)
1.师:同学们,熟悉这个地方吗?现在我很想知道这根旗杆的高度有多少米,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测量呢?(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师:其实我们有一种既科学又方便的测量方法,但需要同学们掌握好这节课的知识才能正确地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4.师:在我们学习新知前,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
5.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
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
1.回顾旧知
师:通过上图,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如果有多种想法,都可以写出来。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可以先求出单价,再求总价或先求出用水量的倍数关系再求总价。)
(2)师:像这样的问题就是以前我们学过的“归一应用题”,这类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
2. 探究解法
(1)梳理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用比例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思考(课件出示)
①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对应的数据分别是多少?
②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3.即时练习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帮李奶奶解决完了问题,能再帮王大爷解决一个问题吗?
4. 提炼方法
师:解决了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反思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归纳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得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五步曲”(板书):
一梳(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二判(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列(设未知x,根据判断列出比例)
四解(解比例)
五检(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来检验)
三、质疑互动,比较建构
1. 让学生阅读p61-62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预设学生可能会质疑:
(1)为什么学习了算术方法,还要学习用比例解?
(2)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时,该用什么方法解答?
2. 组织学生讨论:“用算术”和“用比例”解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使学生体会“用比例”和“用算术方法”解题思维过程相反,即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算术方法”没有比例的“模型”的要求,思维过程更具灵活性、广泛性。
四、巩固提高。
1. 教材62页的做一做:1、2题。
2. 教材练习十一的第3、4题。
五、全课总结。
1.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例5:y:x=k(一定) x和y成正比例 例6:xy=k(一定)x和y反比例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解:设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y天。
28:8=x:10 25x=100×5
8x=28×10 25x=500
x=280÷8 x=500÷25
x=35 x=20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35元。答:原来5天的用电量现在可以用20天。
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检测,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西师大版正比例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正比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探究,练习巩固,课堂总结,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