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改写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改写第1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改写第2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改写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古诗词改写

    展开

    教学目标:     1、阅读范文二至四篇,积累古诗改写的素材。     2、掌握古诗改写的一些具体方法。 围绕原诗的意境,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尝试用第一人称改写,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3、完成本单元习作命题——在本册书中的“古诗词诵读”一节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改写或扩写,这一次的习作是将诗歌改成散文,字数也由几十个字变成几百个,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读懂原诗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教学时数:三课时(4.5—6小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5—2小时) 课前热身聊一聊教学提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原诗和改写,找到每句里的关键词,再根据关键词确定取舍,完成下面要求的改写。《清明》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每句七字,有人感兴趣把此诗每句改成五字,请看——原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改写: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尝试着改成每句三字,赶快行动吧!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读写讲堂练一练  教学提示:教师和同学们先重温古诗《春夜喜雨》读,了解原诗大意,然后在拆读和精读中,体会古诗改写的要求。1、师生共同完成拆读,边读边批注,分别用横线和曲线,区别原诗内容和小作者由原诗产生的联想。《春夜喜雨》改写唐代诗人杜甫中年时期是在成都一间草堂内定居,生活虽然很清苦,但十分悠闲宁静。(背景介绍)初春的一天深夜,四周万籁俱寂,杜甫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朦胧间,他听见一阵“哗啦啦”的声音,他连忙从床上爬起,打开窗户后,他发现外面正在下雨,便开始欣赏美丽的雨景。这场春雨是伴随着春风,在夜晚悄悄降临的,它无声无息地滋润着万物。只见雨水“嘀嗒嗒”地自天而降,看着窗前花草树木们贪婪地吸着雨水,杜甫心里想:“这雨下得可真及时,它们犹如精灵,知道这个时候该来了,知道万物太需要自己的滋润了!”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连声叫道:好雨,好雨!此时他也完全陶醉在这美丽的春雨之夜了。(原诗的前四句)不久,杜甫的目光转向了窗外那条通向江边的小路,此时地上的小路和天上的云一样,都是黑沉沉的,只有江上偶尔能看见一两条亮着灯火的船,但在黑沉沉的夜里,却显得那么孤独。(原诗的五句、六句)杜甫怕如此这样看下去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于是决定天明的时候,走出草堂,再去观赏美丽的雨景。清晨,杜甫漫步锦官城,由于春雨的无私奉献,路边有许多刚开放不久、娇嫩的鲜花,花瓣上还滚动着雨珠儿呢,显得湿辘辘、沉甸甸的。(原诗的七句、八句)不光有这些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小草、树木,经过雨水的滋润,也显得格外新鲜,生机勃勃。此时的锦官城变成了花草的海洋,真是美不胜收呀!于是,杜甫的诗兴大发,一边漫步,一边轻声吟哦,很快一首《春夜喜雨》脱口而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原诗)2、教师指导学生将文中曲线的内容精读,思考回答这些联想内容与原诗中哪些情景相关联?初春的一天深夜,四周万籁俱寂,杜甫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朦胧间,他听见一阵“哗啦啦”的声音,他连忙从床上爬起,打开窗户后,他发现外面正在下雨,便开始欣赏美丽的雨景。与之关联的情境有:好雨、当春、入夜杜甫怕如此这样看下去会影响自己的心情,于是决定天明的时候,走出草堂,再去观赏美丽的雨景。与之关联的情境有:野径云俱黑不光有这些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小草、树木,经过雨水的滋润,也显得格外新鲜,生机勃勃。此时的锦官城变成了花草的海洋,真是美不胜收呀!与之关联的情境有:花重锦官城   (南宁  吕晓薇)名师巧点拨:古诗改写,是我们巧用妙用古诗的一种好方法。为了更好地体验诗中的意境,我们可以采取这种改写方法,把有着凝聚性、精炼性的一首古诗变成一幅可观可感的画卷来欣赏。但改写之前,我们一定把古诗读懂读透,不仅包括诗的大意,同时也应该了解一下古诗创作的背景,还有诗人创作的风格。尽管我们可以产生联想和想象,但我们一定尊重诗人的原创,不可随意加载与诗作相悖的内容。素材我积累:教师可引导学生背诵几首与雨有关的古诗。例如:《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春晓》 唐•孟浩然                                                              《清明》 唐•杜牧                                                             《初春小雨》唐·韩愈                                      教学提示:教师和同学们先重温古诗《送元二出使安西》读,了解原诗的创作背景的诗的大意,然后在拆读和通读中,体会采用第一称改写的好处。1、师生共同重温原诗《送元二出使安西》,分别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理解。原诗的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原诗大意——渭城清晨的细雨打湿了路边尘土,客舍边的杨柳愈发显得翠绿清新。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2、教师安排学生拆读,边读边批注,并用曲线标出原诗之外的联想内容——我送元二出使安西我有个朋友叫元二,我与此君情意深厚,志同道合。我得知今年的春天,元二将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我决定在渭城的一家客栈为好友送行背景介绍)这一天,我早早起来,冒着蒙蒙细雨,提前来到客栈。一路上空气清新,没有半点灰尘,而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因为我和好友将面临别离之苦。经过一场春雨的洗礼,客栈屋顶上的青瓦显得格外新鲜,环绕着客栈的柳树,显得格外青翠。我眼望着这一派美景,心里却更加不是滋味了(“我”先友人来到客栈)“哒哒,哒哒”,一阵清脆的马蹄声由远而近。我抬头一看,马上的官员正好我的好友元二,他勒住缰绳,翻身跳下马来。我快步迎上去,我们彼此的两手紧紧握在一起,默默无语。此时的离情别绪,尽在不言之中……少顷,还是我打破了沉默,我用双手扶住元二的肩头,深情地说:“好兄弟,让我敬上几杯好酒,为你饯行吧!”元二并不推辞,于是我们两个携手走进了客栈。(“我”在客栈迎接友人)饯行的酒宴算不上丰盛,但我们两位挚友推杯换盏,气氛真的很热烈,因为我们之间满腹的知心话说也说不完呀!时间过得好快,剩下不多的几碟小菜,凉了又热,热了又凉,谁也不记得反复了多少次。“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老兄,请多保重!”元二一边说着,一边又倒满了两杯酒。我眼含热泪,真诚地对他说:“我们一起干了这杯酒吧,西出阳关,就难得与老友对饮了。到了安西,即使是花前月下,也难忘此情此景呀!”(“我”在客栈为友人饯行)“砰”的一声,我们的两只酒杯又一次碰到一起,我的心情格外激动,望着就要离去的好友元二,吟出了这首《送元二使安西》这首绝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元二听罢,早已泣不成声,他踉跄地走出客栈,牵着马黯然地向前走去,我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泪水也溢出了眼眶……       (“我”为友人吟诗作别)(网络下载)3、教师安排学生通读,体会小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好处。名师巧点拨小作者以独特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把一首诗像讲故事一样地讲述出来,我们仿佛也随着他的讲述,走进了诗人的生活,走进了那段远古的岁月。所以老师再此提醒同学们,采用第一人称的方法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这样的写法更贴近现实,更容易打动人心。但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深刻理解此诗的内涵,才能把诗作改写成功。 技巧小练笔: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李白的《秋浦歌),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进行白话释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我的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我的苦多,才长得这样长。            看着明镜里的自己,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课时(1.5—2小时) 教学提示:建议教师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指导:1、我想写什么(命题审题);2、我要写哪些(挖掘素材);3、我想怎么写(文道结构);4、我要写得妙(范文导航)1、我想写什么在本册书中的“古诗词诵读”一节中,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进行改写或扩写,这一次的习作是将诗歌改成散文,字数也由几十个字变成几百个,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在读懂原诗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2、我要写哪些首先要把原诗的内涵读懂,既要清楚诗文的意境,也要明白诗文的情感。这样才好表现诗文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对作者创作时的背景、成长经历、创作风格等做做调查,因为这些也可以成为素材写进我们的习作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故事中的人或事,情或景,联想与之相关的内容,但融入文章时,一定要合情合理。3、我想怎么写A、在反复读懂原诗文的基础上,再设计如何体现。虽然是散文,但也要注意保持原作的整体性,要有主线贯穿。B、诗文的特点是有很强的凝练性,每一个字的内涵都很丰富,当我们用散文表达时,一定要注意精准,特别是联想内容时,一定要与之有密切的关系。C、在区别开“写事”、“写景”的基础上,合理设计文章的思路。可参考下面的两个思维导图,然后再行文。             创作背景:事件的起因古诗改写(写事)   诗文的大意:事件的整个过程             诗文生成:事件的结局                    前提交代:时间、地点、起因古诗改写(写景)   景色描写:抓住景物,写出特点                   诗文归纳:再现原诗,抒发情感 4、我要写得妙《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改写   吃过晚饭,坐在书桌前,打开ipad,点击开百度,输入我需要查寻的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找到了古诗欣赏的视频,开始了我今天的晚读。耳畔响起了古诗的吟诵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吟诵完毕,主播开始了讲解,iped的屏幕上也连续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引人入胜,我仿佛走进了画卷中——小雨哗啦啦的下着,雨珠儿织成一张张大纱帘,如烟如雾似地笼罩着大地。一些穿着古代服装的人,有的打着伞漫步在街上,有的驻足柳树下,小草前,静静的观赏。你看,小雨珠落在柳树上那新绿的叶子上,滚动着,聚集着。麦苗儿伸展着嫩叶,仿佛用小手臂接住了那亮闪闪的小“珍珠”。远处的田野是一片绿,绿的青翠,绿的动人。有几只燕子飞过,带给我无边的遐想,我情不自禁走向远处的田野,我要去看看小草的样子。可是到了近前,哪有什么小草呀,不敢相信地再次向远处走去,可是一回头,远远看过去,明明就是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草图,我会心地一笑,原来小草在和人们玩捉迷藏呢!一年之中最好的时节便是早春了。她哺育着生命,她让我们萌生了希望。这个时节,温暖的阳光,新绿的小草,艳丽的鲜花,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春景图。当然最是动人的要属那雨雾中的柳树了。嫩绿的叶子被打湿后,显得格外的青翠,仿佛是一片片翡翠。叶子随风舞动,把叶片上的小雨珠带到空中,又抖落在地上,地上马上开出了一朵朵小水花,真是美极了。这时iped上的画面停止了,我知道古诗欣赏也结束了,可我却意犹未尽,于是又轻轻吟诵起这首题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古诗,仿佛与唐代诗人韩愈一起并行在皇城春景中……上海 隋亚飞 课时(1.5—2小时) 课后拓展秀一秀 学校的《校园之声》要开辟一个新栏目《古诗欣赏》,假设你是《校园之声·古诗欣赏》的小主播,请你为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做一个播音脚本。设计的过程中,可以有原诗诵读,有诗意的讲解,也可以对诗人和作品做出自己的评价。完稿之后,自己读一读,并请同学来听,提前体验一下做小主播的感觉。教学提示: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可根据此次命题进行同类话题作文训练的拓展,也可以自行设计命题进行训练。建议教师同样按着如下步骤进行指导:1、我想写什么(命题审题);2、我要写哪些(挖掘素材);3、我想怎么写(文道结构);4、我要写得妙(范文导航)同龄佳作欣赏——古诗欣赏《望庐山瀑布》(播音稿)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又到了《校园之声》栏目了,主持人骁晓欢迎大家的收听。今天起,我们的栏目增加了新的内容,即《古诗欣赏》。现在我们就开启第一期,这次的欣赏内容为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在庐山隐居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是多么的壮观。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来的。一个“疑”字,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令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全诗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好,感谢大家的收听,主持人骁晓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让我们相约在下期的《校园之声·古诗欣赏》栏目中,再会!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