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7.3汗液的排出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7.3汗液的排出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7.3汗液的排出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学设计,共7页。
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学科
生物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案例名称
汗液的排出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生物课程标准》为课程设计依据,利用大量的图片、动画、生活实际中的事例等资料,分析皮肤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汗液形成和排出的过程,充分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课程设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在生物科学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内容涉及课标第五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本节课的内容是汗液的排出,教师以皮肤的一些实际现象的出现为问题导引,激发学生从实际现象推测皮肤的结构与功能,再结合阅读资料得出有关信息、小组讨论与交流的完善答案,这一自主学习过程中认识皮肤中存在多种结构,不同结构具备不同的功能。通过戴上塑料手套能观察到液滴形成的小实验总结出汗腺能够分泌和排出汗液,具有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利用图片、动画等合理的技术的PPT呈现方式将皮肤的结构、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更直观、更具体的展现出来,充分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Windws7环境下利用PPT等技术。
硬件:电脑、触屏投影、翻页笔
软件:多媒体PPT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和排出汗液。
学生情况:学生起点:(1)知识基础:学生刚刚学习了代谢废物的种类及代谢废物通过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两种途径。
(2)能力基础: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别人体皮肤的基本结构;
(2)描述皮肤分泌汗液的过程;
(3)说出皮肤出汗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尝试将皮肤结构与多媒体图示的内部结构相结合认识;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重点:
皮肤排汗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汗液的来源。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复习导入
之前我们学习了代谢废物可以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排出。
进入夏季我们经常大汗淋漓。(图片)
那么汗液通过什么器官排出的?什么情况下人会出汗?汗液如何形成和排出的?
利用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
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出汗的图片
5分钟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的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分布在我们身体的表面,是人体与外界的防线。
表面积:1.5~2平方米
在身体的不同部位皮肤的厚度也不同。0.5~4mm眼皮最薄
以上是皮肤的基本情况。
(一)小组讨论:
皮肤由哪几部分组成呢?
请据下面的问题来推测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有人计算过,把一个人一生中脱落的皮肤皮屑加起来,平均重量将超过227千克。表皮不断脱落,为什么皮肤不会越来越薄呢?
平时我们不小心擦伤了皮肤,过几天伤口就痊愈了,为什么?
经常参加户外活动的人,皮肤颜色较黑,这是为什么呢?
皮肤损伤会有血液流出,触摸皮肤会觉得有弹性,尖锐的物体碰到皮肤会觉得疼,为什么?
(二)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三)教师总结
下面来看看皮肤的结构模式图。
让学生对照图片说出薄薄的皮肤的结构分为两部分——表皮和真皮,而且厚度不同。表皮属于保护组织,真皮属于结缔组织,所以皮肤从结构层次上来说是器官。
说出表皮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皮屑来自于角质层脱落的细胞,而且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防止细菌的侵入;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皮肤的第一个功能——保护。伤口之所以能够很快愈合,主要是生发层的原因,因为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进而再引导学生总结皮肤的第二个功能——再生。
长时间被晒后为什么皮肤会变黑?
生发层中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够产生黑色素。皮肤在日光照射后黑色素增多,皮肤就变黑了。
教师提问:如果皮肤受伤,但是没感觉到疼痛也没流血,这说明伤到了皮肤的哪一层?为什么?如果流血呢?
活动:当我们揪起自己的皮肤,松手后皮肤回弹。皮肤之所以有弹性主要原因是什么?另外皮肤不容易被扯开,和什么结构有关?,
皮肤损伤后会有血液流出,那么伤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哪层结构?
仔细观察自己的皮肤还有哪些附属结构?
学生总结皮肤的附属结构:汗腺、皮脂腺、毛发、指甲等。
小组讨论
有结构能够产生新的构成表皮的细胞,保护功能
再生功能
晒出黑色物质
伤及血管。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有神经分布。
说出角质层细胞排列的特点。
完成动作,并仔细观察。
仔细观察后回答。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认定。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
学生展示,教师适当点拨。
认同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解释生活的现象。
加深学生对结构的理解。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
T21技术支持的探究学习任务设计
PPT出示问题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动画形式呈现皮肤各个结构的位置。
图片展示汗腺、皮脂腺的位置
25分钟
汗液的形成和排出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并讨论一下
两个问题: (1)汗腺的结构包括那几部分?位于皮肤的哪一位置?
教师点拨分泌部和导管的位置,在分泌部的周围有许多毛细血管。
汗液是怎样形成和排出的?请观看动画。
引导学生总结汗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汗腺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当血液经过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进入汗腺形成汗液,汗液经过导管排出体外。
(3)皮肤是怎样进行体温调节的?
(3)为什么天气热的时候出汗多,天气冷的时候出汗少呢?(多媒体出示温度高和温度低时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然后由学生总结皮肤的体温调节作用)
活动:每位学生左手戴上一次性手套,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并体会出汗过程中的感觉。
小液滴的出现表明:皮肤并不是只在炎热或运动后出现,而是每时每刻都有汗液的形成。
(4)进而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皮肤的另外两个功能:分泌与排泄和体温调节。
(5)所以,皮肤对人体的作用非常的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皮肤呢?
学生总结汗腺的结构:分泌部和导管
观看动画。总结汗液的成分。
总结皮肤体温调节的作用。
戴上手套,观察到小液滴。体会到“热”“湿”“黏”。
分解重难点,完成教学。
从人体感官入手,分析排汗过程。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课件放大皮肤图片显示汗腺结构。
动画
多媒体出示温度高和温度低时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
10分钟
皮肤的保健
进入初中后很多同学长了青春痘,这是怎么回事?
青春期激素分泌过旺,皮脂腺分泌了大量的油脂。如果细菌落到毛孔周围就会在油脂上大量滋生,引发炎症,形成痤疮。
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皮肤的保健?——及时清洁、注意饮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睡眠。
思考后回答。
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培养学生卫生保健意识。
(渗透德育教育)。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利用图片等媒体资源
3分钟
小结
学习完本课内容,我们知道: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肤附属物组成的,皮肤具有保护、再生、排泄等功能其中排汗是人体重要的排泄途径。我们应该做好皮肤的卫生保健,预防青春痘等问题的发生,将皮肤保健知识带到生活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我们的皮肤健康是有益的。
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
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多媒体呈现组织化知识点
2分钟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方式:课下通过学生组内评价、自评、互评的方式完成学习效果评价。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
评价项目
评价等级
A
B
C
D
自评
对本节知识的兴趣
浓厚
较浓厚
一般
弱
本节课独立思考的习惯
强
较强
中
弱
自信心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多
较多
一般
少
理解别人的思路,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好
较好
一般
弱
在知识、方法等方面获得收获的程度
高
较高
一般
低
同伴互评
本节课发言的次数
多
较多
一般
少
质量
好
较好
一般
差
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高
较高
一般
低
教学反思
1.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促进教与学。通过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的让学生了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以现象和问题为导向,通过阅读获得有利信息,合作学习完善答案,层层深入地得到具体的皮肤结构与功能。
2.通过动画与实验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科学属性,增强教学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生物学科是一门探究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生命活动是复杂抽象的,如何将生命活动过程简单直观的表现出来就成为教学过程的重点。通过多媒体这一技术载体,我利用动画将血液流经汗腺分泌部形成汗液再由导管排出汗液至体表的动态过程直观的表现出来,利用塑料手套实验体会汗液的排出,学生易理解,也增加了对课堂的期待值和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爱上生物科学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总而言之,我深刻体会到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以向学生展示活灵活现的生物的生活习性,可以向学生进行生动的生物演示实验,可以有效地缩短学生与生物界的空间距离,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使课堂安排更加合理。在重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今天,信息技术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既可以在实验前抓住学生的眼球,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实验,并且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融洽,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生物的排泄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分析,教学策略与手段,作业设计,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北京版第三节 汗液的排出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多做有氧活动 ,除了美白产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原生生物界教案,共4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