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7下生物 6.2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6.2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7下生物 6.2绿色植物的呼吸 教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0203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联结,情景分析,目标对照,教学目标设计,情景教学重难点,情景精讲,情景流程,情景效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绿色植物的呼吸
【情景联结】《绿色植物的呼吸》是北京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生物(下 )中第六章的第二节课。在该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对人的呼吸相关的知识有了相对全面的了解,但是对呼吸的本质还未明确。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因此容易把植物的光合作用中气体的交换当做是植物的呼吸。因此在引出呼吸作用的概念与实质之前明确植物也在进行呼吸这一现实非常重要。 【情景分析】《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并且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本节课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通过合作进行问题的分析以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对照】课标中对于绿色植物的呼吸这一部分知识的要求是: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描述是了解水平的层次,要求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因此,在这一节中,需要让学生确认植物也在进行呼吸,并且和光合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 1. 描述种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2. 说明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要进行呼吸。能力目标: 通过萌发种子呼吸的探究实验,尝试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设计方法、描述现象及叙述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逐步形成细致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并逐步提高通过观察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教学重难点】 1. 植物的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差异。2. 植物呼吸实验的初步设计。【情景精讲】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共设计了五个教学情景,使学生从始至终在情景之中学习,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和情感的熏陶。通过情景一的设计,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引发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情景二的设计是设置假设性结论,引导学生为了验证假设的真伪而设计模拟实验,并对实验的材料、装置、步骤等进行讨论、分享;情景三的设计是通过对学生的实验方案进行问题分析,引出优化实验,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性结论;情景四的设计是引导学生对实验的完整性进行质疑,并进而促使学生利用已经了解的实验方法来进一步完善实验;情景五的设计是希望引导学生们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将生物课堂延伸到课外,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情景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效应】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情景一1. 简要回顾人的呼吸以及鱼类、两栖类、鸟类、昆虫呼吸的内容。2. 提出问题:动物都需要呼吸来维持生命,那么植物是否也在进行呼吸呢?人类的呼吸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那么植物呢?(1) 如果同学们知道植物的呼吸也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那么教师提出疑问:是否能利用已有的知识证明这个“听来的”知识?(2) 如果同学们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混淆。那么教师提出疑问:日常人们常说,晚上不能将绿色植物放在卧室,否则植物会与人竞争氧气,这是为什么?难道植物也能够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吗?你有没有办法证明?跟随老师进行知识的回顾,并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和回答。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展示 情景二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植物是否也在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分组讨论要点:1. 确定研究的问题:吸入氧气还是呼出二氧化碳。2. 实验的方法:实验材料、装置,有没有对照实验,气体的检测方法等。3. 如何判断实验结果。讨论之前,引导学生回顾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 了解学生讨论的情况,解决讨论中出现的问题。 分别请四组同学分享各自的实验方案,记录研究目标、实验装置及检测方法;在记录完成之后,逐一分析各自方案的优缺点。1. 学生们选用的研究材料大多会是绿色植物,教师需要指出使用绿色植物进行气体成分的检测需要注意光合作用的干扰,可以由之引出我们实际实验中选用的萌发种子。2. 学生们选用的气体收集方法相对难以实现,则可以引出我们实验中使用的排气集气法。 注意了解讨论的内容及要求,同时自行初步思考实验的方案。 根据老师布置的讨论内容和要求,同组成员分享实验方案,并进行讨论优化。 分享实验方案的讨论结果,并根据老师的讲解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增强实验设计的能力。 优化的实验方案演示 情景三呼出二氧化碳实验讲解实验装置;讲解对照组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推断;演示实验;5.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分清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差异)。 吸入氧气实验讲解实验装置,并演示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请两位同学进行实验的操作;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1. 了解实验的装置,运用已有知识,推断可能的实验结果。2. 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1. 了解实验装置,运用已有知识,自行推断实验结果。2. 进行实验操作的同学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不参与实验操作的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总结与引申情景四1. 总结实验结果:萌发的种子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2. 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其他器官是不是也进行呼吸呢?有没有好的方法证明呢?PPT展示验证植物呼出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跟随老师进行知识总结和思考。联系生活实际 情景五如果要进入郊外无人的山洞,最好要带一个蜡烛或火把进入,而不是带手电筒,为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 呼:氧气 绿色植物的 吸:二氧化碳 【教学反思】本节课程整体环节设置比较紧密,所以推进起来相对顺畅,基本上达成了备课时的预想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引导还有一些不充分,所以大部分学生的实验方案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另外,在发现学生方案的问题共性后直接由老师进行点评,但是如果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分析的话,应该可以让他们自己进行实验方案的优化。本节课后,虽然学生已经明确植物也能进行与动物一样的呼吸,但是他们对于植物呼吸的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的气体交换之间的关系还会存在一些迷思,需要再下一节课中再总结归纳以作明确。有一些教学过程中的小细节注意不够,比如火柴未与其他的实验器材放置在一起,导致在实验中需要寻找的情况;另外,实验装置图的演示绘画不够严谨,需要日后逐步提高和完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五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二节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验探究,分析整理,知识提升,联系实际,深化知识,归纳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