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节 生态系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本节主要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从宏观上认识生态系统,以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做好了铺垫。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近两年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一些有关绿色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同时,学生的合作探究、分析说明、整理信息等能力都有相对提高,这也为顺利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并能理解、认识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3.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归纳生态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2.通过指导学生归纳主要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对比判断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渗透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以及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观点的教育; 2.通过归纳生态系统概念、了解不同生态类型的分布与特点的教学,渗透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辩证观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难点:简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本节内容概念性知识比较集中,学起来比较抽象,所以课前我搜集了一些视频和大量的图片,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了乐学情景,也激起了学生热爱美好大自然的情感,同时,又为正确理解本节的概念提供了感性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视频来讲解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既生动有趣,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六、学法“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七、教学过程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置身于一片树林之中,你会看到些什么?(高大的树木,不知名的花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以及枝间透过的阳光等。)你会听到些什么呢?(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还有远处的溪水淙淙;虫鸣鸟唱,此起彼伏等。)当你在林中慢步,有时一张蜘蛛网可能挡住了你的去路。这时候,你是否想过,这片树林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是非生物因素的变化,还是某种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都会有许多种生物受到影响。因为,生物与环境是一个整体。那么,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研究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称为生态学。)他们是怎样成为一个整体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程序二:合作交流,解决探究环节一、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喜洋洋和灰太狼讲述:(强调生态系统的两个因素--生物和环境)1什么是生态系统?(板书)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概念辨析:下列是否构成生态系统?森林中的所有生物一块农田里的肥沃土壤生物圈(包括所有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和生物生活的环境)思考:生态系统有哪些类型?出示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图片(如草原、农田、湖泊、海洋城市等)。依据水生和陆地之分,生态系统的类型主要海洋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类型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山荒漠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归纳小结:生态系统的种类很多,范围也有大有小。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环节二: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关系、师:一个生态系统由哪些成分构成呢?我们以凯巴森林为例来进行讨论。、组织学生活动:分析森林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围绕课本中的个问题进行讨论。师生共同围绕文中的材料及图23-1生活在凯巴森林中的生物展开讨论,得出:(1)、从图中可以看出,可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大型真菌(蘑菇);(2)、一定还有微生物(细菌、真菌),它们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及丰富的营养物质等;(4)土壤及其中的各种生物所需的矿质养料等。、归纳小结,通过凯巴森林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有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类群;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因素。(板书)生物因素: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类群生物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和土壤等、组织学生活动角色扮演:各种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绿色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细菌和真菌分解者()非生物因素为生物提供必须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指导看图(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如果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没有消费者或生产者呢?没有非生物成分呢?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最终都会被分解者分解,而分解以后的物质又被生产者利用,这说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设置层层疑问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紧密联系,彼此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知识拓展】:人类做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从图片中你的感想是什么?感想: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地球的生存,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环境。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程序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板书设计: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一、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的整体,就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关系:生物因素: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紧密联系彼此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统一非生物因素:阳光、水、空气、温度、和土壤等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预习反馈,互助探究,合作释疑,巩固拓展,总结提升,动手操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十四章 生物与环境第三节 生态系统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五单元 生物多样性第十四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