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真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第五节 真菌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真菌 【教材分析】本节属于北京版教材十三章生物多样性中第五节真菌界,继前面的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后进入真菌界的学习,从细胞的结构级生物个体的结构上来看,生物的结构在不断完善。同时也在一步步证明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对于后面学习植物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是为高中酵母菌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前面学习了原核生物和原生生物,具备了一定认识生物基本素养,对于真菌界中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也能很容易理解,但对于比较微小的酵母菌和霉菌不太容易理解,这就需要借助显微镜帮助学生认识酵母菌和霉菌,对于真菌的营养及繁殖方式则需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实例的分析,逐步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几种真菌。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3.从多角度,认识真菌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酵母菌的过程,提高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及显微镜的操作能力。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分析,生活实例的分析,逐步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教学重点、难点】真菌的特征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图片导入:灰指甲,脚气,豆腐乳制作中的毛霉和面包发霉。提出问题:这些影响我们生活的生物属于哪一界?看图片 思考引用生活中的实例,便于建立生物与生活的联系真菌界与人类的关系课前调查汇报课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有哪些生物,他们与我们有怎样的关系?不完备的地方教师补充。学生个别汇报 实例进一步证明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酵母菌请学生回顾临时装片制作过程讲解酵母菌临时装片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制作临时装片及观察思考:你在看的过程中能很容易观察到酵母菌吗?看到酵母菌,你能否描述一下它的结构?讲解酵母菌模式图: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酵母菌与细菌对比:酵母菌与植物叶肉细胞对比:分析发面的过程:酵母菌分解面中的有机物释放出二氧化碳,酵母菌的营养来自哪里?酵母菌属于腐生还是寄生?作为一种真菌生物,找到了酵母菌的营养来源,那它又是怎样一代代繁殖下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营养多时:出芽生殖营养少时:孢子生殖回忆并回答听讲解动手制作及观察 思考 认识酵母菌的结构 真核生物酵母菌没有叶绿体,属于异养生物 面粉中酵母菌属于腐生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深入认识酵母菌。明确酵母菌的结构。 分析酵母菌如何生活? 分析酵母菌如何繁殖?其他真菌的营养及繁殖思考:脚气真菌,木耳,青霉菌,曲霉菌的营养来源?思考: 这种腐生生物可以从死亡的植物体上获取养料,对于自然界有什么意义?观察:青霉、曲霉和香菇的孢子结构其他生物获得有机物,属于寄生或腐生 大多数真菌繁殖方式:孢子生殖用其他几种真菌进一步证明大多数真菌营养方式和繁殖方式小结学生总结真菌的特点:1.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营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生活。3.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或孢子生殖。汇总,整理出真菌界大多数生物的特点。总结学以致用:1.夏天,竹筷子洗完放在筷子盒里, 往往容易发霉长毛,为什么?2.一些生活节俭的人,在遇到食物发霉的时候,经常把发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继续吃,这样做,能避免霉菌的危害吗?3.哪种环境容易引起大米、面粉、家具等发霉?如何预防?判断题:1.细菌属于真核生物。( ) 2.在养料充足的情况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 ) 3.发霉后的大米经过晾晒可以食用。 () 4.酿酒时,要使啤酒酵母产生更多酒精,必须提供有机营养物质。 ( ) 学好生物你的生活才会更健康! 学生思考并回答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想健康生活,就得学好生物。【板书设计】 第五节 真菌界 种类:酵母菌,大型真菌,霉菌 结构:有细胞核-真核生物 营养:腐生或寄生 繁殖:孢子生殖或出芽生殖 【教学反思】 这节课意在让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在镜下亲自看到酵母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前后呼应真菌界与人类的关系,不断深化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了解生物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应用。同时潜移默化的建立健康生活的理念。总体这节课在以下方面需要改进:第一:让学生课外调查,应注重方式方法。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调查酵母菌,大型真菌,霉菌与人类的关系。学生课堂反应是的确做了调查,纸上写得也挺多。但回答的内容来看,什么内容都有,比如有学生查了大型真菌有要用价值,还可以用于提取青霉素。还有的学生直接上来就说腐生真菌在自然界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霉菌用于做染料,主要是可使用色素。等等,可见孩子调查的范围很广,和我预期的还是有一定差距。反过来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为什么他们没有按照我的意图来规范的回答比如:大型真菌可入药,可食用,但有些有毒……再回头看看我发给他的任务要求:调查这几种真菌对人的好处和不好的地方。其实我觉得我说的很清楚了,怎么还有答对自然界的好处,甚至还有同学查的内容是错的。既然要求没有问题,那就出在学生理解出问题,如何改进?如果能够给他们一个范例,知道该调查哪些范围,内容,项目,这样他们的资料调查就会更加完善。下次,还是可以用课下资料调查,发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第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规范要求还需加强。其实就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这样的练习不止这节课有,上次观察水绵也是进行了这样的练习与操作。学生制作临时装片过程还是比较清楚,问题比较大的还是显微镜的规范操作上,虽然我着重强调了低倍镜换高倍镜需要转动转换器,也说了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然后再在高倍镜下看,但学生仍有直接上来用高倍镜,或者没对光就开始观察。看来在平时的实验时这个问题强调的不够,多关注细节,这样实验课才能上的科学标准。第三:对于课上生成性的问题预见不够,还需多想想学生的思维认识。这节课好几处让学生去思考,学生也开动脑筋回答,比如问学生腐生生物对自然界的好处,学生能很快回答我,作为分解者可以帮助消除自然界的动植物遗体,我接着追问,如果没有这些分解者会怎样,学生从他们的认识角度来说回答:散发出各种臭味。我的直观理解应该说很是遍野,堆积如山。面对这样的回答,我没有及时纠正:其实出现臭味就已经开始分解了,而是直接把答案说出来。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也反思我自己,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没有见过很是遍野,堆积如山,可以举例比如冷库里就很少有分解者,而更多的关注有没有达到我的回答要求。所以,课上一方面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另一方也要学会应对学生的思维变化,顺着他们的思路,科学严谨的做出解释。这就要求我精准备课,课下储备充足。第四: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学生有没有审清楚老师的问题,有没有审清楚题的要求,这是我们考试中一再出现的问题。关于这一点,课上也要适时的培养他们的审题思维。这节课当我问到:酵母菌粉我们应该放在什么样的水里来调和,为什么?学生回答,水温过高,容易把酵母菌给烫死。没上这节课之前我认为其实这样的回答没什么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是正确的。但上完这节课,经过教研员指导之后,发现实际上学生是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温水中,利于酵母菌生长。所以,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纠正学生的审题思维的错误,这样学生下次就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及时改正。 总之,上完一节课从准备到评课收获很大,教研员及时纠正我的习惯性的问题,让我这个已经教了很多年的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不得不说需要及时改正,从能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否则,我的教学会一沉不变的延续下去,想想就会觉得问题很严重。教育在改,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适应逐渐变化的孩子们,适应新时期的教学。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教学方法和手段,说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真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信息化设备的选择与应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节 食用真菌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