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课文,了解文体及陋室相关情况,出示学习目标,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谈一谈,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边是高大雄伟、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边是破败低矮、条件简陋的名居,你选哪个?
其实住大房子、住好房子是中国人最传统、最实在的愿望。但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却甘居陋室、不以为陋,并且写下了一篇代代相传的精美散文,他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美文——《陋室铭》。(板书课题、作者。)
二、了解文体及陋室相关情况
同学们,“铭”是什么?(生齐答) “陋室铭”就是……?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铭文的和谐音韵。
2.品读君子的高洁情操。
3.体会文章的写法之妙。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学习古诗文就应该反复诵读,直至成诵。这节课我们就来反复诵读文章。
我们的第一次读,要求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读得准确,读出韵味。
四、读一读 (一读文意)
1.听录音,把握节奏。
下面老师来读两句,听听对吗?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齐读一遍,读准节奏。
2.本文读来琅琅上口,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从押韵、修辞、句式特点考虑)
(1)“铭”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音韵和谐。找出押韵的字(韵脚)、韵母。
名 灵 馨 青 丁 经 形 亭
(2)《陋室铭》是古代骈文的范例,对仗工巧,节奏鲜明,你能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吗?
(3)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以四言、五言为主,间以六言。
3.质疑释疑,疏通文意。
同学们在预习中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了吗?
(1)投影文章,2-3位学生提问,学生答,师生一起补充纠正。
(2)师补查两句。
(3)投影课文翻译,指名读。
(4)齐读课文。
4.比一比 赛读课文,读出韵味。(男女生比赛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注意语速,读出韵味。
简单评价。
清代作家涨潮说“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地上的文章”,好文章就是优美的画卷。本文虽仅有81字,但作者也为我们描绘了陋室的优美图画。哪几句是描写画面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板书:
自然环境
陋室 交往人物
生活情趣
作者是如何引出陋室的?又是怎么结尾的?
(以山水引出陋室,比兴;用诸葛庐、子云亭类比,引用孔子的话作结。短短81字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实在精巧。)
五、写一写 (二读画面)
小小练笔,交流展示:
作者描绘了三幅优美图画,结合文中语句,选择其中一幅发挥想象,描写画面内容。
1.学生创作。
2.交流展示,点评。
板书:
自然环境 清幽
交往人物 不俗
生活情趣 高雅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细节能够读出作者的思想情怀。古代文人总喜欢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些优雅的名字,如“萧湘馆”“含芳阁”等,那作者为什么要给他自己的房子起名叫“陋室”呢?结合课文,请你就陋室“陋”还是“不陋”说说你的理解。
六、说一说 (三读情操)
小组讨论:
1.结合课文,请你就陋室“陋”还是“不陋”说说你的理解。
2.你读出了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1.小组讨论。
2.交流展示:
板书:
自然环境 清幽
陋室 交往人物 不俗 德馨 不陋
生活情趣 高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2.作者甘居陋室、不以为陋,追求高雅,精神富有,品行高洁、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3.作者借写陋室不陋抒写自己的情怀的这种写法叫什么?
板书:
自然环境 清幽
陋室 交往人物 不俗 德馨 不陋
生活情趣 高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七、谈一谈 (读人及己)
生活在当今社会里的你会像作者一样安居陋室吗?
八、结语:
读优美的文章,如听动听的歌,似赏优美的画,更是和一个个高尚的灵魂在对话。《陋室铭》就是这样的千古美文。老师希望今天的这节课能够激发你们的兴趣,多读经典美文,培养自己的高尚情操、君子情怀,做少年君子。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 清幽
陋室 交往人物 不俗 德馨 不陋
生活情趣 高雅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
托物言志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共6页。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6*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作者及背景介绍,诵读课文并翻译,分析课文,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