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湘教版 (2019)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62,18,79,河流有结冰期,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一、单选题 读理想大陆中高纬度地区自然带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反映的自然带主要分异规律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2.图中B区域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则植被类型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特产,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够抵御-21℃的低温、15-25℃生长旺盛,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1906年中国已将天山雪莲列为二级保护植物。下图是天山自然带谱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海拔 C.水分 D.坡度4.天山雪莲最可能的分布区在( )A.高山冰雪带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地草甸草原带5.天山雪莲人工已栽培成功,人工创造的生长环境气候和土壤的突出特点应该是( )A.冷湿 B.冷干 C.暖湿 D.暖干 蚂蚁森林是一项网络绿色公益活动,记录用户节能减排行为,并组织环保人士在现实中植树造林,目前造林超过2.23亿棵,造林面积超过306万亩。我国内蒙古的阿拉善沙漠地区(如下图)是最早开展该活动的地方。截至目前,该地已种植近6000余万颗梭梭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6.阿拉善地区是我国的沙尘暴发源地之一,其降尘最有可能落在( )A.东北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华北平原 D.柴达木盆地7.沙尘暴会使降尘地区( )A.降水减少 B.地表径流增加 C.气候变暖 D.土壤肥力增加8.在阿拉善地区种植梭梭林,主要是为了( )A.保持水土 B.涵养水源 C.防风固沙 D.美化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与当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根据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判断,C自然带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带常绿阔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10.导致该山地南侧自然带垂直分布较高的因素是( )A.F坡热量优于E坡 B.F坡降水少于E坡C.E坡缺少C自然带的原因是E坡降水少 D.同海拔E坡热量更充足 下左图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右图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11.当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A.西风带控制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12.上图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D.热带季雨林、寒带苔原带13.形成上图中自然带②的下界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地形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下题。14.甲、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是(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②热带雨林带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15.造成甲、乙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 ②地形 ③大气环流 ④洋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碳汇是指自然环境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面积广大,因其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在区域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图示意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地区青海省门源县某观测站(101°E)各季节CO2浓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6.一日之中碳汇作用最强时为( )A.子夜 B.凌晨 C.午后 D.傍晚17.图中a、b、c、d曲线分别代表的季节是( )A.春、夏、秋、冬 B.冬、春、秋、夏C.夏、春、秋、冬 D.冬、秋、夏、春18.导致一日之中CO2浓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光照 B.植被覆盖率 C.气温 D.湿度 下图示意某山地1月和7月份及年平均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据图可知,该山地( )A.位于南半球 B.北坡为阴坡C.南坡为迎风坡 D.存在终年积雪20.该山地两侧最可能看到的景色是( )A.西侧的椰林随风摇荡 B.东侧的棉花枝叶茂盛C.北侧的六月麦浪滚滚 D.南侧的柑橘挂满枝头 近日,微博上的一张图火了!有网友在飞机上航拍秦岭,并配上文字:飞机上航拍的秦岭,以一己之力,挡住南下冷空气。下图为网友航拍的秦岭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关于秦岭甲、乙两侧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侧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甲侧河流都有凌汛现象C.乙侧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和谷子D.乙侧方言较多,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22.华山为秦岭东段高峰之一,下图中与华山成因相吻合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3.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总面积16418公顷,区内有羚羊、林麝、红豆杉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牛背梁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是( )A.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B.位于低纬度地区,气候条件优越C.海拔较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 D.雷雨天气多 读“某区域地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4.甲、乙两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A.地震频率 B.地貌类型 C.径流状况 D.气候条件25.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甲地形区坡耕地多釆用建梯田的模式,其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滞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水量 B.有效拦截雨水,减少水分蒸发C.减弱侵蚀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D.减少下渗水量,增加地表径流26.乙地形区野生中草药种类十分丰富,主要原因是( )A.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交界地带 B.处于半湿润气候与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C.地处偏僻的深山区,人类开发利用时间短 D.山地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据图完成下面小题。27.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土壤 D.降水28.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地早,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太阳辐射 B.洋流、地形 C.土壤、降水 D.降水、洋流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涵养水源、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如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5914454.62503常绿阔叶林6316473.18648楠竹林5212402.08312灌木林7317567.791833 29.最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30.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短的是( )A.针阔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二、填空题31. 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为基础;这种分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体现了________分异规律,这近似于____(A.①—②—③—④;B.③—⑤—⑥)的变化。)(3)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同纬度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和⑥对应的自然带分别为____和____,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2.家住上海的小明同学寒假期间(1月份)去北京旅游,出发前查看北京地区一周的气温状况,并绘制成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所示日期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______日,若只考虑云量多少对气温的影响,则该日白天云量较______;昼夜温差最小的是_______日。(2)小明旅游期间,上海和北京相比,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小明家乡上海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京地区的自然带是_________带,这种分异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3)结合北京的天气状况,说出小明应准备的日常生活用品 _____。
参考答案 1.A2.C【分析】1.读图可知,沿海地区水汽较充足,主要为森林植被。从沿海向内陆,距海越来越远,水分减少,自然植被逐渐过渡到草地、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正确;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不是该图主要体现的分异规律,排除B;图示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与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以及非地带性现象等无关,CD错。故选A。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中海气候下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正确;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亚寒针叶林主要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故选C。【点睛】北半球气候与陆地自然带分布总结如下图: 3.C4.B5.A【分析】3.图中显示天山北坡有森林带分布,自然带谱较南坡复杂,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优越。北坡地处潮湿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所以影响天山南北坡自然带谱种类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水分,C项正确;北坡为阴坡,光照条件不如南坡优越,A错误;海拔、坡度不是影响自然带谱的主要因素,B、D错误。故选C。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而雪线以上常年冰雪覆盖,温度在0°C以下,雪莲难以生长,所以是生长于雪线下方的高山草甸带,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5.因为雪莲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碛砾石滩中,所以气温低,并且有冰川融水渗入,土壤较为潮湿,故其生长环境是冷湿,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和水分,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组合条件发生变化,自然带也发生变化,水分和热量及其组合变化是导致垂直带谱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6.C7.D8.C【分析】6.沙尘暴形成的动力条件是大风天气,读图可知,阿拉善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冬春季节,冬季风(西北季风)将阿拉善地区地表的沙尘吹起,输送到华北地区,随风力减弱沉降下来,华北平原地处西北风的上风地带,C正确,东北平原在阿拉善高原的东北部,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在阿拉善高原的西南部,ABD错误。故选C。7.沙尘暴将沙源地的地表土层物质带走,含有比较丰富的养分,沉降以后有利于增加降尘地区的土壤肥力,D正确;沙尘暴是一种持续时间比较短的天气现象,对降水、地表径流、气温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ABC错误。故选D。8.阿拉善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风力侵蚀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因此该地种植梭梭林主要的功能是防风固沙,防治土地荒漠化,C正确;阿拉善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梭梭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功能不明显,ABD错误。故选C。【点睛】植被的作用:(记忆技巧:増防调净涵,保美降吸缓。)增加空气湿度;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降低噪声;吸烟除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9.C10.A【分析】9.依据图中气温与降水可知,山地所在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读图可知,同一自然带的上限F坡比E坡高,说明F坡水、热条件较E坡好,为阳坡,降水丰富。故A正确,B、D错误。E坡缺少C带的原因应是热量不足,故C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知识。①在水分充足,两坡热量有明显差异的山区,同一植被在热量较好的坡向海拔较高。阳坡的热量条件优于阴坡,在水分充足时。相同的自然带分布上限高度,阳坡高于阴坡。②在水分充足,两坡的热量差异不大的山区。降水较少的背风坡的植被分布比多雨迎风坡高。 11.D12.A13.B【分析】本题以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和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侧重考查地域分异规律及区域特征,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及综合思维素养。11.由图可知,野生动物大迁徙线路主要围绕赤道两侧南北方向进行迁徙,野生动物大迁徙则主要目的是寻求充足的食物,甲地属于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当野生动物到达北半球的甲地时,当地进入湿季,降水量大,植被茂盛,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选D。12.乞力马扎罗山为东非高原上,所在地典型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读图可知,图中①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麓地带,属于基带,又位于常绿阔叶林下方,则①对应的垂直自然带是热带草原带,②位于乞力马扎罗山的山顶部分,属于积雪、冰川带,所以选A。13.从右图可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山地南坡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降水多于北坡,②的下界,也就是雪线的高度,在同一山地,降水多的一侧雪线海拔低些,B项正确。故选B。【点睛】影响雪线高度的三个因素:1。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2。温度:低纬度,温度高,雪线高;高纬度,温度低,雪线低。 阳坡温度高,雪线高;阴坡温度低,雪线低。 夏季,温度高,雪线高;冬季,温度低,雪线低。 全球气候变暖,雪线升高。3.坡度: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4.当降规律1和2矛盾时,规律1优先。 14.C15.D【分析】14.据图可知甲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东南信风带迎风坡,降水多,加上受沿岸暖流的增温加湿作用,该地呈现出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景观,故②正确,乙位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侧,背风坡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故③正确,本题选C,排除ABD。1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乙自然带差异大因素有地形、洋流、信风,一般情况下,信风是干燥的,该地如果没有地形和洋流的影响,就不会出现热带雨林带,故②④正确,本题选D,ABC错。【点睛】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气候类型及成因:这三个地方都是热带雨林气候.有三方面原因:风、地形、暖流.当然各地的风、地形或者暖流并不相同马达加斯加岛:受东南信风影响下,岛上山脉以东为迎风坡降水多,马达加斯加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澳大利亚东北:东南信风影响下,大分水岭东部形成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巴西高原东南:东南信风影响下,使巴西高原东部成为迎风坡降水多,巴西暖流起到了增温增湿的作用. 16.C17.B18.A【分析】本题以青海省门源县某观测站(101°E)各季节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为背景,考查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及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16.在青海省门源县某观测站各季节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各季节CO2浓度一天最小值出现在16:00左右(北京时间),观测站经度为101°E,当地地方时约在14:40左右,故一日之中碳汇作用最强时间为午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由题干可知:青藏高原的高寒草甸面积广大,因其具有强大的碳汇功能,光照是导致一日之中CO2浓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夏季光照最强,白天光合作用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夜晚草甸的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故夏季CO2浓度的日变化幅度最大,其次是秋季,春季次之,冬季草甸没有光合作用,故在各季节中CO2浓度的日变化最小,可以判断,图中a、b、c、d曲线分别代表的季节是冬、春、秋、夏,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由图可知:一日之中CO2浓度出现在午后,而光合作用可以导致CO2浓度降低,故导致一日之中CO2浓度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光照,A正确。光合作用与虽然与温度、湿度有关,但不是最主要因素,在温度与湿度适宜的条件下,光照强则光合作用强;一天中植被覆盖率不会发生变化,BCD错误。故选A。【点睛】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主要是绿色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效益有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吸烟滞尘、过滤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微生物主要是分解有机物,使有机物变成无机物回到环境中去,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 19.B20.D【分析】19.由图可知,该地的7月气温比1月高,因此位于北半球;山麓地区最冷月大于0℃,因此位于亚热带,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因该山脉海拔较低,不存在终年积雪,图中没有降水信息,无法判断迎风坡。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南侧又为阳坡,热量充足,适合柑橘的生长,D正确;椰林应位于热带,小麦多见于温带地区,排除AC;山地地形更适合发展林果业,棉花适合大面积的地形平坦地区种植,东侧的棉花枝叶茂盛的可能性不大,B错。故选D。【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需要加强对图示信息的获取与解读。根据图中1月和7月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根据山麓气温判断位于亚热带,即应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山体的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进一步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 21.D22.A23.C【分析】21.图中有云的一侧(乙所在一侧)为南方,即甲在秦岭以北,植被类型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并非都有凌汛现象,AB错。秦岭以南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C错。南方地区由于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较破碎,方言较多,素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D对。故选D。22.华山为断块山,也就是地垒成山,与①吻合,A正确。②为地堑,③为背斜,④为向斜,BCD错误,故选A。23.牛背梁位于秦岭东南部主峰,海拔1000-2802m,相对高差1800m,地形较崎岖,A错。秦岭纬度约在32°N-34°N之间,属于中纬度,B错。雷雨天气多不是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D错。分析生物多样性主要从水分和热量是否充足,自然环境的复杂程度(气候、水文、地形等),有无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和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等方面分析。秦岭牛背梁自然保护区,海拔高,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故生物丰富,C对。故选C。【点睛】凌汛现象两个条件(缺一不可):1.河流有结冰期,2.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一般情况下,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有:纬度低或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或气候湿热) ;山地地形(或 相对高度大) ,气候多样(或垂直地带性显著) ;海陆兼备;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24.B25.A26.D【分析】24.由图可推测,甲乙地处渭河的南北两侧,乙位于秦岭北侧,甲位于黄土高原,地貌差异大,B正确;甲乙同属于秦岭以北,均为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图中可以看出,甲乙附近均有河流,C错误;甲乙相距较近,均位于板块内部,地震频率差异不大,A错误。故选B。25.与坡地比较,梯田能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下渗,A正确、D错误;减弱侵蚀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不是对水循环的影响,C错误;梯田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了地表径流的蒸发损失,B错误。故选A。26.乙地处秦岭北坡,山地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生物种类丰富,D正确;乙地处秦岭北坡,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A、B错误;秦岭北侧渭河平原人类活动较多,乙地开发利用时间长,C错误。故选D。【点睛】修建梯田可以使田地的坡度减小,防止丘陵斜坡上的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持水土,发展农业。 27.B28.B【分析】27.读图可知,本州岛樱花初放日期大致自南向北推迟。自南向北,纬度变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弱,樱花开放的时期推迟,其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B正确;注意题干信息“滨海地区”,其地形和海拔不是主要因素,A错;樱花开放时期主要与热量条件有关,土壤和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CD错。故选B。28.N地和M地均位于滨海地区,地形差异不大,但N地受日本暖流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使得N地的樱花开放时间提前,其主导因素是洋流;P地与M、N两地相比,P地位于岛屿中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所以樱花开放日期推迟,其主导因素是地形。三地纬度相当,太阳辐射差异不是很大,不是主导因素;樱花开放时期主要与热量条件有关,土壤和降水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综上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位置: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②海陆位置: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海洋高于陆地;③海拔高度: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6℃);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高于寒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⑤人类活动:同一城市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29.D30.B【分析】29.从材料中得知,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灌木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大,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大,不易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所以灌木林是最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故选D。30.依然根据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读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米~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孔隙度百分比最小,且单位的饱和持水量(吨公顷)也是最少,对应的产生径流的时间最早也就是最短。故选B。【点睛】【归纳总结】植被的作用:记忆技巧:増防调净涵,保美降吸缓。增加空气湿度;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环境;降低噪声;吸烟除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1.热量 不同纬度太阳辐射的差异 垂直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海陆分布 【详解】(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由南到北的变化,这种变化以热量变化为基础;主要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的。(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近似于A:②→③→④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形成垂直气候带。(3)③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同纬度⑥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应是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海陆分布导致降水的差异。32.15 少 18 上海 温带落叶阔叶林 由赤道到两极(或纬度地带性) 防风、防寒保暖的衣物(如棉服、帽子)、常用药品等。 【分析】考查气温日较差及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图示曲线表示,所示日期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15日。小明旅游期间是冬季,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需要注意防寒、防风等。【详解】(1)读图,图所示日期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15日,若只考虑云量多少对气温的影响,则该日白天云量较少;昼夜温差是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最小的是18日。(2)小明旅游期间是冬季,纬度越高,白昼越短,上海和北京相比,白昼时间较长的是上海;小明家乡上海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北京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这种分异体现了自然 地理环境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或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3)北京的天气状况是气温低,小明应准备的日常生活用品有防风、防寒保暖的衣物,如棉服、帽子等,还有常用药品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精品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域特征的形成,地域差异的产生,地域差异的体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课后作业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