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杠杆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杠杆图文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杠杆模型,认识杠杆,作图练习镊子,作图练习钳子,跷跷板中的物理,杠杆的平衡,实验步骤,实验后的思考,讨论1,讨论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利用图中相关工具拔出板上的钉子。
1、这些工具自身都具有哪些共同特点?
2、在起钉子的过程中都还有哪些共性?
(有一定长度,外形各异,但整体受力不易变形的硬棒)
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一些生活中可看作杠杆模型的工具。
可见,杠杆不是特指某一种机械,而是满足以上特征的各种机械的共同指称。
思考:杠杆的使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影响杠杆使用效果的因素。
动 力(F1):促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 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力的作用线:过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当F1、L1和F2、L2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跷跷板能水平平衡?
C.实验中如何快速测得动(阻)力臂?
二、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B.实验中如何方便地提供动力和阻力?
(支点选在杠杆的重心)
A.实验中如何解决杠杆自重对平衡的影响?
(在杠杆上标记均匀刻度)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改变钩码数量或位置,分别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得出三组数据。
由实验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意义是: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A、B两图中的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实验时采用哪幅图更易测力臂?
实验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大小。
本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什么呢?
据报道,在西安动物园,一位物理老师用一只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质量,如图所示。他动用了吊车、铁笼和长为10m的硬棒作为辅助工具。吊车的吊钩在棒上的固定处距弹簧测力计一端的距离为9m,距系铁笼处的距离为9cm,当棒处于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若不计棒及铁笼的重,则该大象的质量约为 t。(g取10N/kg)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的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有的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杠杆习题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固定点,可以绕其转动,驱使杠杆转动,阻碍杠杆转动,动力作用线,阻力作用线,匀速转动,动力臂,阻力臂,F1L1=F2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杠杆习题课件ppt,共21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杠杆习题课件ppt,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