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安徽省合肥庐江县联考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积累
1.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林中小溪》选自《林中水滴》,苏联作家普里什文通过诗歌一样的语言带领我们领略 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量。
B.《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D.《<庄子>一则》选自《庄子.逍遥游》,庄子,名周,春秋时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在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独立而又相互依存的。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1对经典最好的保护是发展,是创造,是让我们文化典藏的宝库越来越丰富。
2这样才能使我们文化和文学的参天大树更加根深叶茂,蓬勃生长。
3既自觉地守护民族文化的精髓,又关照时代,引领社会。
4仅仅有保护和传承终归是被动的,应该积极开拓创造,为人类贡献更多更好的作品。
5这就需要我们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
A.14532B.53124C.15423D.53214
5.填空。
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________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⑵_______________,而死于安乐也(《<孟子>两章》)
⑶零落成泥碾作尘,_______________ 。 (陆游《卜算子·咏梅》)
6.名著阅读
1.看人物。
看下面含“闹”的回目,从中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你对人物的认识。《西游记》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水浒》
第三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七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人物: (填孙悟空或鲁智深)认识
2.品艺术。
讽刺手法的运用使小说更具艺术效果。请赏析《围城》或者《格列佛游记》的讽刺艺术。
我选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①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出松杪②,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出,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
《瘗鹤铭》③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④,实无不幸也。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杪(miǎ):树梢。③《瘗(yì)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地阅览、观赏。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春和景明______
②沙鸥翔集______
③悉成明霞______
④得踏危石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3.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但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所不同,请结合两篇文章简述之。
8.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若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嫩多生怪物,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孔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夷水①又逕宜都北,东入大江,有泾、渭之比。亦谓之佷山②甲北溪。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③,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冬夏激素飞清④;傍多茂木空岫⑤,静夜听之,恒有清响,百鸟翔禽,哀鸣相和。巡⑥吲颓浪⑦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注:①夷水:古水名,即今湖北省西部长江支流清江及其上游小河。②佷(hěn)山:在今湖北省长阳土家自治县西北。③虚映:因清澈见底而显得空虚无物。④飞清:飞流的清泉。⑤空岫(xiù):空寂的山谷。⑥巡:追逐,追寻。⑦颓浪:倾泻的水流。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发:有时朝发白帝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传:空谷传响 传不习乎
C.绝:沿溯阻绝 往来而不绝者
D.素:则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3.语段一、二是如何通过侧面描写来突出三峡水和夷水特点的?
4.语段一、二在写水前都先写山,请分析两个语段写山的目的有何不同。
9.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回答下列小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待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年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低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人日再食 食(供养,给……吃)
B.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C.裘葛之遗 遗(留给)
D.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选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负箧曳屣B.腰白玉之环
C.父母岁有裘葛之遗D.余朝京师
3.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濂现身说法,叙说了自己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
B.选文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一方面在于主观是否努力,另一方面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C.作者抓住怎样实现“学有所成”这一点,借褒扬同乡马君则,以教化太学诸生。
D.作者在说理时循循善诱,借助对比手法,让读者领悟文章阐述的道理。
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话说筋骨
梅万林
①所谓筋骨,包括筋肉和骨头两个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筋骨,或者筋骨软弱,即使长再多的肌肉,也终究寸步难行,甚至连独立支撑也很勉强。如果某人被骂作没有骨头,那便是他的奇耻大辱了。
②因此,筋骨之重要,不仅关乎一个人的生存与否,而且更关乎一个人的生存要义。所以,在古人眼里,一个能担当大义的人,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关口必是劳其筋骨。这里,筋骨早已超出了身体本身的含义,而上升到了人生乃至境界的层面。
③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在我看来,这里的“文”,不仅指文采,而且更主要的还是指文章能否“载道”,而欲有所承载,离了筋骨是万万不能的。可以说,载道之文,必有筋骨。而一篇不能载道、没有筋骨的文章,只怕连存世的可能也没有,更遑论穿越时光、流传千古。
④这种筋骨,绝不是认识上的似是而非,绝不是态度上的模棱两可,更不是不着边际地顾左右而言他。它所表达的必是掷地有声的启迪,必是见物见人见思想的多棱镜,传递的是一种力量,温暖的是人的心灵。这种筋骨,追求的不是表面的光鲜,不是理解的曲折和艰深,也不是毫无嚼劲的一览无余。相反,它的意蕴犹如冰山漂浮在海面,露出来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的大部分则深埋于水下。
⑤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文,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里的“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流传后世而不朽,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筋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筋骨;“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是陶渊明的筋骨;“我辈岂是蓬蒿人”是李白的筋骨;“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筋骨;“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筋骨;“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的筋骨;“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是关汉卿的筋骨;“铁肩担道义”是李大钊的筋骨;“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筋骨……
⑥一代之文学因其筋骨的多样性而多姿多彩,因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而流淌不息,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而获得永生。没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没有辛弃疾的筋骨;没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没有陆游的筋骨;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没有范仲淹的筋骨。
⑦在今天,每一位艺术家都希望能够“发现世界不被注意的部分”,从而到达个人艺术的巅峰。但如果没有德艺双馨的艺术追求,企望靠小资的敷衍、靠穿越和玄幻的演绎,从而创作出传之后世、有筋骨的美妙文章,则与缘木求鱼无异。真正的写作,有筋骨远比皮肉上的光鲜更为重要。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文艺作品要有筋骨必然是摆在谋篇布局之前的第一道关口。
B.文中第④段加点的“大部分”与第⑦段中加点的“部分”指代的是同一种东西。
C.王国维说,“一代之文学”之所以能够独领时代风骚,莫不与其本身的筋骨有关。
D.一代之文学能够流淌不息,获得永生,乃因其深刻的内涵与时代精神的高度契合。
E. 文章大量引用名人名句,增加了文章的文学趣味,显示了作者丰厚的文化底蕴。
2.请分析全文的论证过程。
3.文章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请举例分析其作用。
4.第⑤段引用的苏轼词句不能恰当地证明论点,请从苏轼的作品中另选一句。
三、应用
12.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调查了读书现状,请细读表格,回答问题。
读书现状调查表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请以“正合我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B
【解析】
A.应是《史记》。
C.应是“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
D.应是“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
故选B。
2、D
【解析】
本题中前文提到葫芦,接着③介绍葫芦是一种果实,⑤介绍葫芦的形状,④介绍葫芦可当容器,⑥介绍葫芦种植的历史,①介绍葫芦最早出现《诗经》里,②总结赞扬先民们的智慧。排列顺序为③⑤④⑥①②。故选D。
3、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D项有误,庄子是战国时期宋国人。
4、A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段是议论性文字,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排句序,1句提出问题如何保护经典,4承接前句“保护”进一步论述创作好作品的重要,53承接前句说如何创造,2句总结问题。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 ⑴风雨不动安如山; ⑵然后知生于忧患; ⑶只有香如故。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识记、积累为根本的。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根据识记诗文作答即可。
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
6、1.【示例一】孙悟空大闹五庄观,他完全不顾事情的原委就把人家的果树推倒,也不思考自己有没有实力保护好身边的师徒们,而且对于对手的实力评估十分不准确,不思后果,最后才导致要前去寻找菩萨帮助。这体现了孙悟空做事冲动、鲁莽、做事不计后果的特点。
【示例二】悟空上山寻妖索要袈裟,与黑汉熊精相斗。悟空在洞外打死一小妖,得到请贴,变为老住持赴会。因被识破,只好请来观音才要回袈裟。这体现了孙悟空爱显摆、好胜的性格。
2. 【示例】我选择《围城》, 《围城》里运用比喻进行讽刺分地方很多。书中有句话说:“这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文凭本是一个读书人的学历的证明,作者将它比喻为“遮羞布”,讽刺了当时社会不重真才实学、追求留洋“镀金”、弄虚作假的教育状况。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含“闹”的回目,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一章。简单的概述情节。然后结合情节内容,评价人物的性格即可。如:鲁智深在拳打镇关西后,为了避祸出走了,可是又遇到了金老父女,他就在金老女婿的关照下入五台山当了和尚,可是在寺里却全不尊僧人规矩,处处惹祸,这体现了他直率、不受拘束、敢作敢当、天不怕地不怕性格特征;林冲被发配沧州,途中险遭解差谋害,鲁智深跟至野猪林相救,体现了他见义勇为嫉恶如仇,粗中有细的性格,尽显英雄本色。
2.讽刺手法一种修辞手法,言辞或情景所表达表面意思与其本意相反。结合小贴士中的讽刺方法,选择《围城》或《格列佛游记》,结合其具体内容,分析讽刺手法的运用即可。《格列佛游记》中夸张的讽刺手法,如:在小人国,其国王只是比其他臣民高出一个指甲的高度,而他却把自己任命成宇宙界最神圣、最高的统治者。然而,小人国的臣民想要升官,采用的方式则是跳绳。也就是说跳绳的高度是和职位成正比的。如:对于一个部长来说,并不是要求他有多少的才能,而只要身手敏捷即可。通过主人公游历小人国的经历,作者是在讽刺18世纪英国政府的平庸和无能。
二、阅读
7、1. 日光; 停歇; 都; 能够;
2.①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就像一块沉在水中的玉璧。
②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
3.甲文描写了明丽壮阔之景,引出后面的登楼之情,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景”:日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跃,跃动。影,月影。②重点词语:始,开始。数,几。
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具体分析即可。甲文写景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构上的作用是为下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乙文则纯为写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甲文译文: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风平浪静,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草木茂盛。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闪耀着金光;无风时静静的月影好似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忘却荣辱得失,举起酒杯面对和风,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作官的人为君王担忧。
乙文翻译:来焦山游览有四件感到畅快的事:在吸江亭看返照,青山落日,映照在烟水苍茫之中,居然像米家父子画的笔意;晚上在孝然祠外望月,天空一碧,长江万里,再也没有微云点缀;听寺院的晚钟声从松梢传出,悠悠然产生超然世外的想法;清晨起床看海门日出,开始从远处的林子里稍微露出红色的光芒,忽然间腾跃而起几千丈高,照射着江水,江水都成一片明亮的红霞,荡漾不定。
《瘗鹤铭》在雷轰石下,那儿惊涛骇浪,朝夕喷涌激荡。我在冬月来游览,那时江水刚落,才能够在潮汐起落之中踏上高高的崖石,仔细而详尽地阅览,实在是很幸运啊。
8、1.C
2.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3.语段一 用王命急宜、朝发暮到侧面烘托三峡夏水湍急的特点;用渔歌侧面突出秋水枯寒的气氛。
语段二 用游鱼、五色石子侧面突出夷水清澈。
4.语段一写三峡山势特点即山高岭连,遮天蔽日,一方面展现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险峻壮奇的景色,另一方面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
语段二写山没有土岸是为了揭示夷水清澈的原因。
【解析】
1.C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都是动词“断绝”之意。A动词,出发/动词,兴起,指被任用。B动词,传来/动词用作名词,指老师传授的知识。D形容词,白色的/形容词,不加装饰的。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自”: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空缺。
3.比较阅读。考查文章所采用了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读懂文章大意是作答的前提。语段一可分析“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这是侧面烘托三峡夏水湍急的特点;再分析“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句,这是用渔歌侧面突出秋水枯寒的气氛。语段二可分析“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等句,这是用游鱼、五色石子侧面突出夷水的清澈。
4.比较阅读。要求分析两个语段写山的目的有何不同。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语段一“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若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等句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遮天蔽日的山势特点,目的是展现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的壮美景色和揭示水流迅疾的原因。语段二“水所经皆石山,略无土岸”等句写出了写山没有土岸的特点,目的是解释夷水清澈的原因。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一)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译文:
夷水又经宜都北,东流注入大江,二水一清一浊,泾渭分明。夷水也叫佷山北溪,水流所经都是石山,基本上没有土岸。溪水澄清,仿佛虚空无物,俯视游鱼,就像在空中浮动似的。浅处多五色石子,不论冬夏,清流奔泻,飞溅起白雪似的浪花;溪旁是茂密的林木,空寂的山谷,静夜谛听,常常传来清脆的水声,各种鸟类婉转优美的鸣叫声相互唱和。人们逐浪畅游,不但不感到疲惫,而且还乐而忘归了。
9、1.C
2.B
3.B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裘葛之遗”的“遗”是“赠给”,这里指接济。不是“留给”。故答案为C。
2.试题分析:考查词类的活用。A.筐:书箱;B.腰:名词用如动词,“腰间挂着”的意思;C.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D.京师:京城。据此,答案为B。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依据文章中的“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可知,选项B中的学业能否有所成就“在于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参考译文: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
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
10、1.第一段开篇简明概述事件及其起因与后果,引出后文的议论。第一段所述内容是后文议论的基础,后文内容是对第一段所述事件意义的揭示和引发的深层思考。第一段内容又是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主张。
2.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先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说明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来进行阐释,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进一步肯定和强调这一观点。
3.首先要将“狼来了”一类事件作为公开的道德法制课,以儆效尤,让其不再上演。其次要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不因一次“狼来了”就失去对善良的坚守。三是都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做到防患未然。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文章第一段概述“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的事件,引出后文的人们的评述和议论(论题),引发人们对问题的深层思考;同时,又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证明了作者所提出“人要保持善良”的观点。
2.试题分析: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一般采用“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的答题方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作答。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观点;接着以“媒体的及时介入”“网友的信息扩散”“志愿者的实际搜寻”等事实,阐述了公众和社会对孩子失踪格外关注;最后,再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这句话强调这一观点。据此理解作答。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的句子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这些语句概括作答。
11、1. BE
2. 文章首先论述了筋骨的标准;接着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都有筋骨;然后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最后论证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的观点。
3. 示例:①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②比喻自然合理,说理浅显生动。
4. 示例: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解析】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照选项来判断正误即可。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项错误,与原文相比扩大了范围,原文有“要创作出更多更优质的文艺作品”这个前提条件;C项错误,张冠李戴,将作者的观点强加于王国维身上;D项错误,强加因果,从原文看,文学“流淌不息”的原因是“作者的小我与时代的大我互为表里”;故选BE。
2.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思路。对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的把握,考查的是我们对文章层次的分析能力和对议论文写作技法的把握。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读懂题目涉及的段落,看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又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段末是否有总结句,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正确解答此类问题。文章第①段首先论述了筋骨的标准;接着举例论证“不朽的作品都有筋骨”;然后举例论证筋骨对文学的重要意义;最后一段再次强调论点,论证“只有做到德艺双馨,才能写出有筋骨的文章”的观点。据此整理作答。
3.本题考查比喻论证的作用。比喻论证是用容易理解和浅显的事物来比喻不易理解和较深的事理,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从而加强对论点的证明。回答此题,首先找出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段落或语句,然后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分析时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把什么比作什么,二是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如文中把“思想、见识、内涵等决定文学境界的要素”比喻成“身体的筋骨”。
4.本题考查理解名句及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明确表达的时什么情感,然后再找出与之相对应的苏轼的诗句即可。结合对“筋骨”的理解和本段所举的其他事例,可知这里的诗词句应当是表达雄心壮志的。回顾我们学过的苏轼的作品,可以很自然地想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等名句。书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三、应用
12、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解析】
本题考查表格的理解与概括。做题时一定要注意仔细看表格,分析标题,把相应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切题的答案。“读书现状”是审题的关键,从材料表格中可以看出,八、九年级明显较七年级自由读书的时间短,但对经典书籍的关注度较高,尤其是九年级现象更为明显。因此可以得出,随着年级的增长,中学生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正合我意
每一次酣畅淋漓的胜利都是我想要的,胜利正合我意。
“啪,啪——”羽毛球和球拍激烈相撞,我仿佛听见梦想在球场里发出清脆的回响……
放下水壶,小跑进入了场地,嘴角上挂着一丝微微的笑容。让青春在羽毛球场飞扬,让意志在每一个回合中得到淬炼。
每个人的童年期,是决定兴趣爱好的年龄段,出于我太好动的性格,而且还是个小胖墩,所以对那些需要静下心来的项目,都提不起兴趣。也许是上天赐予我力量,在重重困难之下,我唯独选择了羽毛球,并坚持了下来。时光荏苒,羽毛球成了贯穿我年少岁月里一条隐秘而孤独的弧线,散发着迷人、自信的魅影。
当时年纪还小,还不知为何夺取冠军后,那些看似沉稳的运动员会喜极而泣,泪流满面,有的甚至把球拍、衣服兴奋地扔向观众,在当时的我看来,他们的样子一点都没有世界冠军的风范。
随着我的球技越来越好,我的对手也不再是那几个常被我“蹂躏”的老面孔了。与之同时,我的训练量也在不断加大,这让我心力憔悴,几欲放弃。但是,心底的梦想一直如浪花拍击着我的胸膛,我仿佛看到一颗年幼的种子迎着阳光挺直了骄傲的背影,咬咬牙,我终于坚持了下来。
今年五月,我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比赛,是上海市闸北区某知名俱乐部和体育局合办的“未来之星”羽毛球比赛。这是我第一次参赛,上赛场前,我还在对自己的水平不断质疑,心里还潜藏着“打好了就是打好了,打不好就等着被骂吧”的消极想法。在比赛中,我发挥得也不太好,但就是这样,我还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挥拍中截杀。
在第一场比赛里,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自信心瞬间升高,试图想冲击冠军。透过淋漓的汗水,我仿佛看到了梦想的光环熠熠生辉。在最后一场冠军争夺战中,我和对手大战了两局。几个回合下来,我明显地感受到了“来者不善”,那咄咄逼人的锋芒似乎要挫伤我的自信和锐气。我努力做着坚强的防守,却一再失守,内心的防线也渐渐崩溃……慢慢地,感觉观众的脸在汗水迷离的视线里模糊成遥远的背景;灯光太亮,我在一阵眩晕中败下阵来。
我输了,在球落地的那一瞬间!
我听到了对手的一声大吼,看到他激动地跪在地上,像一头加冕的雄狮。我似乎突然间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世界冠军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的表现,因为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们终于摘取到了想要的桂冠。
尽管我没能夺得桂冠,但我由衷地祝福我的对手-——冠军获得者。
羽毛球场上有句谚语叫“每球必争”,通过激战,击败对手,摘取胜利,这是每一个运动员的梦想。我,也有。
七月份,我将要代表学校参加松江区中学生羽毛球比赛,我一定会认真打好每一球,努力向前每一步,酣畅淋漓地赢得该赢的每一个球——每球必争,力争摘取桂冠,圆梦赛场,因为,这样正合我意。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试题,贴近学生生活,难度不大。“正合我意”中的“合”是“符合、契合”的意思,说明某件事情正好符合“我”当时的想法和意愿。写作前首先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深刻的事件,写出期待实现的目标;然后突出事情的结果与“我”所预期的效果的一致性。这篇文章可以运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注意以情感人。
【点睛】
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行文回忆了与祖母相关的儿时记忆,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请谈谈对文末句子的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46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届安徽省合肥市46中学中考联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诗文默写,阅读名著,完成下列各题,公输,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议论文,完成下列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徽省合肥市名校联考202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名校联考2022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默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说明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