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练习(基础篇)(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课后测评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弹簧测力的原理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2 弹力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B.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 D.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3.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会产生弹力 B.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只有人才能产生力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4.测一个6.2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A.量程0﹣15N,分度值0.5N B.量程0﹣5N,分度值0.1N C.量程0﹣10N,分度值0.2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6.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2N B.4N C.0N 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共5小题)7.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拉长橡皮筋,将“纸弹”弹出去。其中,橡皮筋发生了 (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的 力使“纸弹”的 (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8.弹簧测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如图,它读数是 N,测力时弹簧发生的是 形变(选填“弹性”或“非弹性”)。 9.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长的性质制成的。10.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N,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4N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N.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N。 1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此时它的读数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2.小明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用不同的力拉弹簧,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如下:拉力(N)012345弹簧长度(cm)35791113(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 。(2)小明继续实验,又得到下列数据:拉力(N)67891011弹簧长度(cm)15 19212326请帮小明将表中漏填的数据补上,由这次数据可以看出,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N。
(基础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同步分层作业7.2 弹力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1.如图所示的各力中,不属于弹力的是( )A.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 B.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 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 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生活中的拉力、压力、支持力均属于弹力。【解答】解:A、大象对跷跷板的压力,属于弹力,故A正确;B、推土机对泥土的推力,属于弹力,故B正确;C、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属于万有引力,故C错误;D、绳子对小车的拉力,属于弹力,故D正确。故选:C。【点评】深入理解弹力的概念,可解答此题。2.下列关于弹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C.只要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力 D.只有弹簧能产生弹力【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生活中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属于弹力。【解答】解: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不会有相互的挤压,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B、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故B正确;C、物体接触,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故C错误;D、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产生弹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深入理解弹力的概念,可解答此题。3.关于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会产生弹力 B.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只有人才能产生力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D.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分析】(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答】解:A、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所以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一定产生弹力,故A正确;B、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不是只有人才能产生力,故B错误;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C正确。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力的概念和弹力,关键是将课本知识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4.测一个6.2N的力时,应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A.量程0﹣15N,分度值0.5N B.量程0﹣5N,分度值0.1N C.量程0﹣10N,分度值0.2N D.上述三个弹簧测力计均可用【分析】在选择弹簧测力计时,要考虑两个因素:量程与分度值,所测的力一定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同时为了测量较准确,分度值一般选择较小的。【解答】解:A、量程大于6N,分度值相对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B、量程太小,不能使用,故B不合题意;CD、量程足够,分度值相对较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选择弹簧测力计时,量程一定要大于被测的力才行,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在量程合适的情况下,可以再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分度值的弹簧测力计。5.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校零 B.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使用 C.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不能超过其量程 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也就是弹簧测力计上的最大刻度即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2)认清弹簧测力计上最小刻度值,即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点,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解答】解:A、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不在0刻线的要调零,故A正确;B、弹簧测力计可以沿竖直方向使用,也可以沿水平或其它方向使用,故B错误;C、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所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其最大量程,否则会损坏测力计,故C正确;D、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应使弹簧伸长的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挂钩不要与外壳摩擦,故D正确。故选:B。【点评】读取不同测量工具的示数时,基本方法是一致的,都要先明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确定零刻度线的位置,视线与刻度线垂直。6.如图所示,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同时向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2N B.4N C.0N D.无法判断【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那么弹簧测力计所受到的一定是一对平衡力。【解答】解:甲、乙两同学各用2N的力在水平桌面上沿相反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两个拉力在一条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所以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以弹簧测力计挂钩一端所受的拉力(2N)为准,所以,其示数是2N。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理解和掌握,属于基础题。二.填空题(共5小题)7.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拉长橡皮筋,将“纸弹”弹出去。其中,橡皮筋发生了 弹性 (填“弹性”或“塑性”)形变,产生的 弹 力使“纸弹”的 运动状态 (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分析】(1)物体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若撤去作用力后,该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都是运动状态的改变。【解答】解:(1)小明用力拉长橡皮筋,橡皮筋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当撤去外力后,橡皮筋能恢复原长,故橡皮筋发生了弹性形变,此时产生的力就是弹力;(2)橡皮筋将“纸弹”弹出去,“纸弹”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答案为:弹性;弹;运动状态。【点评】本题考查弹力和力作用的两种效果,属于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8.弹簧测力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拉力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如图,它读数是 2.2 N,测力时弹簧发生的是 弹性 形变(选填“弹性”或“非弹性”)。 【分析】(1)常用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原理制成的;(2)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3)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形状或体积改变叫做形变,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解答】解:(1)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的原理制成的;(2)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2”上,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3)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变化,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故弹簧发生的是弹性形变。故答案为:拉力;2.2;弹性。【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读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9.在实验室里,弹簧测力计是测量 力的大小 的工具。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伸长量 就越长的性质制成的。【分析】(1)实验室里常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2)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是:在一定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其制作原理是:弹簧在一定范围内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故答案为:力的大小;伸长量。【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属于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的内容,比较简单。10.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4 N,若将此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4N的力拉它,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4 N.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4 N。 【分析】①弹簧测力计使用时,总是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时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某一个力的大小。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首先要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指刻线相垂直;【解答】解:①弹簧测力计受到一对为4N的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的大小,等于4N。②若将此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4N的力拉它的另一端,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4N。③在弹簧测力计上,最大示数是5N,所以其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指针在“2”后2个小格处,所以物体的重力为2N+2×0.2N=2.4N;故答案为:4;4;2.4。【点评】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实际上同时运用了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两个知识点。这个问题学生可能没有细究过。1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使用前要使指针对准 零刻度线 ,图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5N ,此时它的读数是 1.4N 。 【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有没有指在零刻度线,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解答】解: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图中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是5N,则量程为0~5N,每一大刻度之间分五等分,故分度值为0.2N,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4N。故答案为:零刻度线;0~5N;1.4N。【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属于基础题型。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2.小明在做用一根弹簧制作弹簧测力计的实验时,在弹簧的下端用不同的力拉弹簧,对应的弹簧的长度也不同,具体数据如下:拉力(N)012345弹簧长度(cm)35791113(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到一个重要的实验结论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 成正比 。(2)小明继续实验,又得到下列数据:拉力(N)67891011弹簧长度(cm)15 17 19212326请帮小明将表中漏填的数据补上,由这次数据可以看出,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只能达到 10 N。【分析】(1)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弹簧的自然长度;再计算出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时弹簧的伸长量,比较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得出结论。(2)在分析具体数据时,一定要注意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的比值是否始终相等,如果一旦不相等,说明它有可能超过了弹性限度。【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当F=0N时,L0=3cm是弹簧的自然长度;当改变拉力时,弹簧的伸长量:拉力大小是1N,伸长量是2cm,拉力大小是2N,伸长量是4cm,拉力大小是3N,伸长量是6cm,拉力大小是4N,伸长量是8cm,如上述数据可知: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也可以说: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拉力增加1N时,弹簧伸长2cm,故当拉力为7N时,弹簧伸长量是14cm,弹簧长度为14cm+3cm=17cm;通过数据分析,当拉力增大到10N时,弹簧的伸长跟拉力成正比,但是当拉力增大到11N时,不再成比例,则此时已经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所以测量的范围只能达到10N;故答案为:(1)成正比;(2)17;10。【点评】解答本题需注意两点:(1)分清三个长度:弹簧的原长L0,弹簧的现有长度L,弹簧的伸长量△L,它们的关系为△L=L﹣L0;(2)能够利用题中提供的数据进行有效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7.2 弹力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 力7.2 弹力课时训练,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7.2 弹力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的是,下列不属于弹力的是,物体产生弹力的条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