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页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释题,背景,赏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幽州台歌教学目标:1.体味诗的阔大苍凉的意境之美2.理解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3.诗人的形象1 重点:感受诗的意境,品味诗人的悲叹。2 难点:通过此诗初步,读诗的重点首先是读出诗人的情绪情感。当然,诗无达诂,教师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另外,为了更好的读懂诗歌,也应该注意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千金市骨。燕昭王成为明君圣主的代表,黄金台也成了明君圣主礼遇贤才的象征。此后,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登上幽州台,凭古吊今,感怀时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诗《登幽州台歌》。一、文学常识:1.这是一首古诗,很少格律限制,形式自由灵活。2.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三、释题,背景陈子昂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和军事眼光的人,武则天当政时,契丹南侵,武则天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兵抗敌,任陈子昂为参军。陈子昂提出的正确主张武攸宜都不予理睬,结果兵败,但武攸宜不思悔改,反而把失败的责任推到陈子昂身上。陈子昂内心无比痛苦,他独自一人来到附近的幽州台上,吊古伤今,写下了这首传世名作。四、赏析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时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怆然:伤感的样子;涕,眼泪。3.登临:诗人登到高处叫“登临”,临,面对。登到高处面对开阔的景物,人的心胸会为之一变,于是便有了许多联想和想象,抒发出来,写下来,就是诗文。陈子昂登临幽州台,面对无限的时空,不免产生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再联想到自己的境遇,便产生了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苦心情。4.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通过写登临幽州台的所想所感,抒发作者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愁苦情怀。所见:时空的无限;所感:怀才不遇,生不逢时。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5.这首诗看起来比交消极,但其实则不然,他流露出作者积极进取的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6.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我看到一个沉思的陈子昂。我看到一个为自己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而怆然涕下的陈子昂;我看见一个有着积极的人生追求,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陈子昂。——诗人独自站在幽州台上,他仰望长天,俯视大地,潸然泪下7.写作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气势磅礴:景物宏大开阔壮美;胸怀宏伟:胸怀宇宙  板书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请从古人悠悠中选择一个进行解释。(1分)
    2.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3.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2分)
    4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3分)
    答案
    1)古人:贤明的君主(能礼贤下士的圣君);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2)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2分)登楼远眺,凭今吊古(1分)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1分)
    4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二:
    这首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有感于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史事而作。诗中,作者通过抚今追昔的感慨,深刻表达了诗人_________ 的思想感情。同时由于它是在平定契丹叛乱时所写,其中肯定也包含____________  的爱国情感。  
    古人”“来者指的是_____________ 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答案: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或者渴望知遇、实现雄伟抱负的强烈愿望);希望平定叛乱、巩固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感。
    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三: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在原文上划分)。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4、这首诗在遣词造句上没什么特殊之处,千百年来却一直不减它动人的力量。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并分析它在艺术表现上的特色。
    这首诗传达出时间的绵长无尽,以及个人置身其中的孤独感,唤起的是人类共有的那种在广袤时空中常不知自己置身何处且何去何从的茫然感。它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借助具体的景或事,而靠感情本身的力量来打动人。

    5、《登幽州台歌》的抒情方式是直抒胸臆,它的语言风格是沉郁悲壮。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孤独寂寞之情。
    7.本诗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句子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8、此诗篇幅胆小,但是内涵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

    四:
    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答: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作者俯仰古今,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2念天地之悠悠写出了空间的什么特点?
    答:作者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寥廓绵长,天长地久,写出了空间的广阔。
    3独怆然而泣下体现了什么?
    答: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孤寂。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登幽州台歌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比读诗歌,感异同,理读诗歌,大爱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表格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表格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步感知,品读诗歌,诗歌主旨,写作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