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数图结合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数图结合题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NaOH一定量,+HCl,H2O,PH>7,PH<7,线段OM,线段MN,PH7,再加NaOHPH>7,CuCl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认清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代表什么量?
3.找准起点:由变化的第一个物质确定
4.确定趋势(方向):由参与的第二个物质引发
5.理解拐点:变化结束点,由参与物质的数量 或变化的条件决定。 往后的图象是过量加入第二个物质留下的平台。
一、物质的变化在直角坐标中的表示
1.明确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若是化学变化 则先写出化学方程式。
☆1 如果纵坐标表示——反应物(一定质量、体积、浓度) 图像的起点——在纵坐标上 图像的方向——向下 图像的终点——与X轴相交
☆2 如果纵坐标表示——生成物(质量、体积、浓度) 图像的起点—— 0点,图像的方向——向上
☆3 如果纵坐标表示—不饱和溶液的质量、浓度(物质1) 增加溶质(物质2) 图像的起点—— Y轴上,图像的方向——向上
☆5 如果纵坐标表示—— 元素或物质的总质量,变化在密封容器中,图像的起点—— Y轴上,与X轴平行。
☆4 如果纵坐标表示—— 饱和溶液的质量、浓度 (物质1) 增加其他溶质(加该溶质时,图像都不变)—物质2 图像的起点—— Y轴上,溶液的向上,浓度向下;
== NaCl +H2O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
(集美)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的稀盐酸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NaOH + HCl == NaCl +H2O一定量 过量
A .NaOH是一定量的反应物, 加入稀HCl过量,所以它会用完。
C. NaCl是生成物,由0到多。因反应物用完时,不再增加。
B.水虽是生成物,但反应物都是溶液,也有水,所以由少到多。
D.从NaOH的PH>7 为起点, HCl 过量,最后为酸性,PH<7
等质量的Zn、Fe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Zn + 2HCl == ZnCl2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2 起点与方向:氢气是生成物,起于0点,方向向上。
拐点——反应结束的点——X轴上看出全程用的时间 活动性强的金属先拐 , 完成反应的时间短。 ∵ Zn> Fe ∴ Zn 先拐,时间少。
拐点——反应结束的点——Y轴H2的多少(水平线高低) 水平线高的H2多,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 ∵ Fe:56 < Zn:65 ∴ Fe的水平线高于Zn
1.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一)金属+酸==盐+氢气,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多少的关系
(湖里)10.下列图象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 H2是生成物,由0—多—不变。
A、 pH=3 为起点,水只让酸性减弱,PH变大,但不能改变酸性。
D、CaCO3 高温 CaO + CO2↑ 固体 固体
C、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CuSO4 + 2NaOH = Cu(OH)2↓ + Na2SO4
(海沧)10.下列4个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2.向装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小烧杯中,不断慢慢滴入稀H2SO4至过量,有关溶液pH和滴入稀H2SO4体积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
(二)影响溶液PH变化的因素——水或酸、碱性溶液
1.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绘制四种实验操作的变化趋势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B.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铁溶液C.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D.镁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元素的种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三)物质(固、液、气)的质量、体积、含量、浓度元素种类、质量、含量、物质总量等在溶解和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下列图象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A.表示CO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含铜元素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B.表示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溶液的pH与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图C.表示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蔗糖晶体时,溶液的质量与蔗糖质量的关系图D.表示向足量的稀CuCl2中加入少量Fe,溶液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CuCl2+ Fe==Cu+ FeCl2
10.下列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① ② ③ ④A. ①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 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 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CaCO3==CaO+CO2↑
10. 已知反应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 B.M点表示的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C.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 gD.P点表示的溶液pH=7
1、HCl+ NaOH==NaCl+H2O
2、CuCl2 + 2NaOH = Cu(OH)2↓+ 2NaCl
M点为第1个反应结束,其溶液中:
二、溶解度曲线坐标图——重点解决4个问题
1.曲线方向及其曲线上的点的含义:趋势、一个点、 交点、同温下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2.比两组数据的正误:温度—溶质(溶解度)—水—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题目所给的数据——查溶解度曲线图的数据(标准数据)
3.改变温度前后的两种判断: 饱和还是不饱和 ? 固体溶解还是结晶?(固体:有—无、增—减)(曲线之下的点、曲线之上的点的含义)
4.读图知结晶的方法曲线“较平”的物质————用“蒸发”得到晶体曲线“较陡”的物质————用“降温”得到晶体
2.曲线上“一个点”P点——恰好饱和
温度—溶质(溶解度)——水 ——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t2 ℃时乙的溶质数据超过饱和
1.趋势:温度升高,甲、乙的溶解度增大,方向向上。
t2 ℃ 50g 100g (100+50)g 50g/150g*100%
t2 ℃时乙的溶质数据没有达到饱和
T1℃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为30g
4.T℃时,甲、乙溶解度大小?
(同安)9.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30% B. t 2℃时,100g 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50 g乙C. 从0℃至t 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D. t 2℃时, 分别在100 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同时 降温,甲先达到饱和
A、30g /(100+30)g×100%
B、(100+50)g饱和溶液中含50g乙
C、 0℃至t 1℃之间,乙大于甲
(翔安)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时仍是饱和溶液B.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t1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D.t2 ℃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比较溶解度大小,需要相同温度
t1 ℃时,“红线”表示甲乙中已溶解的固体,升温到t2 ℃时,没有到达甲、乙曲线上,所以甲、乙在t2 ℃时都没有饱和。
查溶解度可知:t2 ℃时,标准: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50g,刚好饱和;现状:100g水中加入甲60g,所以超过了饱和。
30g /(100+30)g*100%
(海沧)9.右图1是a、b两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右图2中试管1、2分别盛有20℃时等质量的a、b饱和溶液,底部有等质量的a、b固体剩余,向烧杯的水中加入冰块,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析出的固体不含水A.试管2底部的固体减少 B. a溶液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C.a溶液中溶剂质量等于b溶液中溶剂质量
D.变化后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线段AB——到达a、b线上,表示试管1、2中已溶解的固体,刚饱和
线段BC——超过a、b线之上,表示试管1、2中饱和后剩余的固体
线段AC——表示试管1、2中加入的全部固体
线段EG—试管1、2中的全部固体固体没交上b线,试管2中固体溶解
线段EF—试管1中的溶解的固体线段FG—超a线,是试管1剩余的固体
(湖里)8. 据右图溶解度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硝酸钾溶解度不可能等于氯化钠B.温度越高,氯化钠的溶解度越小C.从10℃到20℃,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30℃时,40g氯化钠加入100g水,搅拌后可得饱和溶液
有交点,就是此温度时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点
从左到右,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稍上升的,所以溶解度是增大
从10℃到20℃ ,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上升的,所以浓度增大
查溶解度可知:30℃时标准:100g水中最多溶解NaCl约37g刚好饱和,现状:100g水中加入了NaCl40g,超过饱和了。
10.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C 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标准: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甲为30g,饱和溶液刚好130g现状:t1℃时50g水中溶解了甲15g,饱和溶液应为65g
t2℃降温至t1℃时,固体超过甲的曲线之上,超过饱和,吐出晶体
甲的曲线陡,乙的曲线平,则可用降温结晶法得到甲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是相同温度
9.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0℃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为70gC.t1℃时,将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D.在tl℃时,甲的饱和溶溶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同温下,甲、乙交点的所有数据都相同
标准: 0℃时,100g水最多溶解甲30g,得得溶液恰好130g现状: 0℃时,50g水只能溶解甲15g,得到溶液只能65g
丙为超过饱和,剩有固体
交点含义:只有甲、丙物质不同所有数据都相同。
10.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乙的溶解度为50gB.只有在t2℃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C.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分别把等质量的甲、乙两饱和溶液从t3℃降到t1℃时,两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t1℃时还有交点,也相等
甲、乙均为交点的前题下:
2.根据图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t2℃时,甲、 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 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都会有晶体析出
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某同学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得以下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 A. 1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 30℃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NaCl的溶解度与KNO3的溶解度不可能相等
4.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C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温度由t2°C降到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将温度由t2°C降到t1°C,均有晶体析出。
C.t1°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D.对于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通过加溶质、蒸发溶剂(温度不变)、升温均可变为饱和溶液的只有丙。
3.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见下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B.3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精品课件综合题萃2 中考化学实验(含解析),共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综合题萃2,硫酸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铁架台,酒精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CFG,较多固体,过氧化氢的浓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专题课件 综合题萃2 中考化学实验 (含解析),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综合题萃2,硫酸钠,溶剂种类,溶质种类,铁架台,酒精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CFG,较多固体,过氧化氢的浓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专题三图象题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三图象题,故选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