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练习(培优篇)(含答案)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6章 溶解现象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练习卷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洗涤剂去餐具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C.硝酸铵溶于水会发生放热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凡是均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配制溶液时,一般用水作溶剂
3.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由水作溶剂形成的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析出食盐晶体
C.将K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既不放出热量,又不吸收热量
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B.20℃时,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一起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5.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6.若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为氢氧化钠:液体为水
B.固体为铁粉:液体为稀硫酸
C.固体为氯化钠;液体为水
D.固体为硝酸铵;液体为水
7.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31.6
63.9
110
169
246
A.4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8.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只有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
C.t1℃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可得80g溶液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铵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9.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10.10%的硝酸钾溶液20g,为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再加入2g硝酸钾
B.蒸发水分浓缩为10g的溶液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
D.加入20g 25%硝酸钾溶液
1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c溶液
C.“n”的值是6
D.20℃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0克
1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由图2可推测物质W是图1中的a物质
D.t2℃时,将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13.10℃时,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图2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面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B.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提纯
D.温度升高至25℃时,图2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14.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图示操作后得到18.0g 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C.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
(2)t1℃时50g水投入20g甲,所得溶液质量为 g。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填选项)。
A.乙>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需要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⑤②③
(2)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g,量取所用的水最好选用 规格的量筒(填序号)(已知:ρ水=1.0g/mL)。
A.100mL
B.50mL
C.10mL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应 (填序号)。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
(4)溶解时,将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是 。
(5)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并贴上标签。小明同学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6)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往烧杯中倾倒量取好的蒸馏水时,少量水溅出
C.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D.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7.10%的CaCl2溶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请计算:
(1)配制200kg 10%的CaCl2溶液,需要CaCl2的质量为 kg,需要水的质量为 kg。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钙溶液配制3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需要30%的氯化钙溶液多少千克?需水多少千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18.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过氧乙酸溶液是杀死细菌和病毒的一种有效药剂,某商店出售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
(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2)若用100g 40%过氧乙酸消毒液稀释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用于教室喷雾消毒,需要水的质量为 g。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9.室温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应用 法提纯。
(3)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b”或“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5)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用甲、乙、丙表示)。
(6)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2%的甲溶液,需加水 g;主要实验步骤为计算、 、混匀。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与 (填“a”、“b”或“c”)相似。
(2)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 。
(3)请选择: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a>b>c
B.b>a=c
C.b>a>c
(4)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填“a”、“b”或“无法确定”)。
(5)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方法是 。
(培优篇)2021-2022学年下学期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B.洗涤剂去餐具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C.硝酸铵溶于水会发生放热
D.植物油加入水中可形成溶液
【分析】A、根据浓溶液进行解答;
B、根据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进行解答;
C、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进行解答;
D、根据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A、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是稀溶液,说法正确;
B、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所以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乳化,说法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明显下降,说法错误;
D、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乳浊液,所以植物油加入水中不可得溶液,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乳化现象、溶液的形成、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以及浓溶液等,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任何物质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凡是均匀透明的液体就是溶液
D.配制溶液时,一般用水作溶剂
【分析】A、所谓溶液的浓和稀、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认识溶液的性质;
B、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溶液的概念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D、常见的溶剂主要有水、汽油、酒精等.其中,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解答】解:A、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包含溶液,溶液的稀浓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没有关系。故A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B错误;
C、均匀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故C错误;
D、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需要熟记饱和溶液的概念,溶液的概念.注意,溶液是一种混合物,而非纯净物.
3.地球上71%的面积覆盖着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重要的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是由水作溶剂形成的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析出食盐晶体
C.将KCl、蔗糖溶于水后,溶质均以分子形式存在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既不放出热量,又不吸收热量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液的知识以及物质溶解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由水作溶剂形成的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例如硫酸铜溶液,错误;
B、如果温度不变,水不蒸发,食盐溶液久置也不会析出食盐晶体,故正确;
C、氯化钾溶于水要电离出钾离子和氯离子,不是以分子形式存在,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也吸收热量,但大体相等,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液、溶解度的知识进行。
4.下列关于水和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洗洁精清洗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B.20℃时,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硫酸铜固体一起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无色澄清透明的溶液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分析】A、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分析;
B、根据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分析;
C、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分析;
D、根据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解答】解:A、洗洁精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说法正确;
B、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氢氧化铜沉淀,说法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说法正确;
D、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水后,仍为饱和溶液,所以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5.许多科学知识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其中并列关系是由于分类依据的相同而把事物截然分开并列,而交叉关系是对事物分类时,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依据,则必然出现交叉关系,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包含浓溶液
B.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C.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属于交叉关系
【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B、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两者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这种溶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说法错误。
D、浓稀溶液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不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之间是交叉关系,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若用如图所示密闭装置进行实验,使固体与液体接触,能够观察到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
A.固体为氢氧化钠:液体为水
B.固体为铁粉:液体为稀硫酸
C.固体为氯化钠;液体为水
D.固体为硝酸铵;液体为水
【分析】要使图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就要使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瓶内压强增大可通过升温实现,小气球鼓起来后,过一段时间恢复常温就会恢复到原状,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瓶中气温升高,气体热涨体积变大,瓶内压强增大,小气球会鼓起来,但随着温度降低、压强减小,过一段时间小气球会恢复到原状,故选项正确。
B、铁粉和稀硫酸反应放出大量气体氢气,瓶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小气球鼓起来不恢复,故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小气球不能鼓起来,故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瓶中气温降低,气体收缩体积变小,小气球不鼓起来,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物质溶于水的温度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如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31.6
63.9
110
169
246
A.4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B.2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
D.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
【分析】利用溶解度的概念及意义,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利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解:A、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一定的,是100克水中最多溶解的质量,不是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故错误;
B、20℃时,131.6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克。故错误;
C、10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不一定比80℃的水能溶解的硝酸钾多,因为没有说明水的质量,故错误;
D、2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比60℃的硝酸钾的溶解度小,因此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一定比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溶解度及影响因素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及对影响溶解度大小因素的掌握。
8.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
B.只有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
C.t1℃时,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可得80g溶液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铵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解答】解:A、不知道温度范围,不能比较两种物质溶解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硝酸钾溶解度是60g,氯化铵溶解度小于60g,②中没有析出固体,说明R是硝酸钾,②③烧杯中溶液是R的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1℃时氯化铵溶解度是40g,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溶解,能够溶解20g,可得70g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铵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铵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9.如图是甲、乙、两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B.在t2℃时,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8g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D.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质量;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在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将28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只能溶解20g的固体,所以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0g,故B错误;
C、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考虑水的蒸发),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固体,乙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固体,应该按照t2℃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0%的硝酸钾溶液20g,为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再加入2g硝酸钾
B.蒸发水分浓缩为10g的溶液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
D.加入20g 25%硝酸钾溶液
【分析】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常通过: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一定质量的浓溶液的方法;据此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设需要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x,则:
x=2.5g,故A选项不合题意;
B.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y=10g,则剩余溶液的质量为:20g﹣10g=10g,故B选项符合题意;
C.由B选项解答过程可知,需要蒸发掉水的质量为10g,即原溶液质量的一半,而不是蒸发掉水分的一半,故C选项不合题意;
D.加入20g25%的硝酸钾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7.5%,故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溶液的浓缩问题,掌握溶液浓缩的方法、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1.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的结晶实验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c溶液
C.“n”的值是6
D.20℃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0克
【分析】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是甲的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6g﹣1g=5g甲晶体;说明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第三次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第一次蒸发10g水,析出1g甲晶体,所得溶液是甲的饱和溶液;第二次恒温蒸发掉10克水,结果析出6g﹣1g=5g甲晶体;说明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则a溶液不可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bcd中的溶液均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d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等于b、c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第三次蒸发10g水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5g,“n”的值是6+5=11,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题意,20℃时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掉10克水,析出5g甲晶体,即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甲,则20℃甲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0克,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确定第一次蒸发水形成的溶液是否饱和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C.t2℃时,由图2可推测物质W是图1中的a物质
D.t2℃时,将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解度相同时的温度;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a中混有少量b,若要得到较纯净的a,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B正确;
C、t2℃时,100g的水中加入60g的W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所以该温度下,W物质的溶解度小于60g,由图2推测W是图1中的b物质,故C错误;
D、t2℃时,将b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3.10℃时,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图1是两种物质的溶解情况,图2是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面对甲、乙两物质的判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
B.1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C.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提纯
D.温度升高至25℃时,图2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形成溶液的状态;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提纯晶体的方法。
【解答】解:A、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将甲、乙两种可溶性固体各3g分别放入盛有10mL水的试管中,甲试管中有剩余,所以甲物质对应的溶解度曲线为a,故A正确;
B、10℃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30g,因此该温度下的10g水中加入3gb物质能完全溶解,所得乙物质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法分离提纯,故C正确;
D、温度升高至25℃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乙物质在10℃时就已经全部溶解了,所以图2试管内所得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都是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烧杯①中溶液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图示操作后得到18.0g NH4Cl固体,已知60℃和20℃时,NH4Cl的溶解度分别为55.2g和37.2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和②中溶液均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
B.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C.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
【分析】A、①中溶液蒸发20g水后,形成溶液②,溶液②降温至20℃,析出18.0g NH4Cl固体,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①中溶液蒸发20g水后,形成溶液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③中溶液为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A选项的分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①中溶液蒸发20g水后,形成溶液②,溶液②降温至20℃,析出18.0g NH4Cl固体;20℃时,NH4Cl的溶解度是37.2g,则100g水中能溶解氯化铵的质量为37.2g,则溶液②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37.2g+18.0g=55.2g;60℃时,NH4Cl的溶解度为55.2g,则①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中溶液蒸发20g水后,形成溶液②,没有晶体析出,则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等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C、②中溶液为60℃时NH4Cl的饱和溶液,③中溶液为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②③中溶剂质量相等,③中溶质质量少,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A选项的分析,②中溶液和③中溶液分别为60℃和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溶液②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37.2g+18.0g=55.2g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1小题)
1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 乙>甲=丙 。
(2)t1℃时50g水投入20g甲,所得溶液质量为 65 g。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 降温结晶 的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则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D (填选项)。
A.乙>甲=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乙>甲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可以根据溶解度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1)由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乙>甲=丙。
(2)由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甲的溶解度是30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50g水投入20g甲,只能溶解15g,所得溶液质量为50g+15g=65g。
(3)由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所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丙物质的溶解度最小,所以100g饱和溶液中,甲中含有的溶剂最少,丙中含有的溶剂最多,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均降温到t1℃,溶剂质量不变,所以三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正确的是:丙>乙>甲,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1)乙>甲=丙;(2)65;(3)降温结晶;(4)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现需要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B (填序号)。
A.①②③④⑤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②①③
D.④①⑤②③
(2)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12.8 g,量取所用的水最好选用 A 规格的量筒(填序号)(已知:ρ水=1.0g/mL)。
A.100mL
B.50mL
C.10mL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应 A (填序号)。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D.减少砝码
(4)溶解时,将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是 加速溶解 。
(5)将配制好的溶液装瓶并贴上标签。小明同学贴标签有不妥之处,如图所示,请在右侧的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
(6)若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CD (填序号)。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往烧杯中倾倒量取好的蒸馏水时,少量水溅出
C.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
D.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
【分析】(1)根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进行分析;
(2)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量筒量取液体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分析;
(3)根据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进行分析;
(4)根据溶解时,将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目的是加速溶解进行分析;
(5)根据标签上需要注明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6)根据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溶质质量减少了或者溶剂的量增多了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装瓶,所以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⑤①②③,故选:B;
(2)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80g×16%=12.8g;溶剂的质量为:80g﹣12.8g=67.2g,合67.2mL,量筒量取液体采用就近原则,所以量取所用的水最好选用100mL规格的量筒,故选:A;
(3)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天平指针偏向右盘,说明砝码的质量大于氯化钠的质量,应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故选:A;
(4)溶解时,将水倒入盛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其目的是:加速溶解;
(5)将标签上需要注明溶液的质量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所以在右侧的空白标签上填写正确内容是:;
(6)配制所得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溶质质量减少或者溶剂的量增多,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的量减少了,故错误;
B、往烧杯中倾倒量取好的蒸馏水时,少量水溅出,溶剂的量减少了,故错误;
C、所用氯化钠晶体未充分干燥,溶质量减少了,故正确;
D、转移已称好的氯化钠固体时,部分洒落在烧杯外,溶质的量减少了,故正确。
故选:CD。
故答案为:(1)B;
(2)12.8;A;
(3)A;
(4)加速溶解;
(5);
(6)CD。
【点评】本题考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解题时注意灵活运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即可。
四.计算题(共2小题)
17.10%的CaCl2溶液常用作路面的保湿剂。请计算:
(1)配制200kg 10%的CaCl2溶液,需要CaCl2的质量为 20 kg,需要水的质量为 180 kg。
(2)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钙溶液配制300k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CaCl2溶液,需要30%的氯化钙溶液多少千克?需水多少千克?(请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1)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分析。
【解答】解:(1)配制200kg10%的CaCl2溶液,需要CaCl2的质量为:200kg×10%=20kg,需要水的质量为:200kg﹣20kg=180kg。故填:20;180;
(2)设需要30%的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为x,则:
300kg×10%=x×30%
x=100kg,
需要加水的质量为300kg﹣100kg=200kg,
答:需要30%的氯化钙溶液100kg,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200kg。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过氧乙酸溶液是杀死细菌和病毒的一种有效药剂,某商店出售一种过氧乙酸消毒液,其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如图所示。
(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1.6% 。(精确到0.1%)
(2)若用100g 40%过氧乙酸消毒液稀释为2%的过氧乙酸溶液用于教室喷雾消毒,需要水的质量为 1900 g。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1.6%。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40%=(100g+x)×2%
x=1900g。
故答案为:(1)31.6%;
(2)1900。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五.推断题(共1小题)
19.室温下,将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固体有剩余,乙固体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固体全部溶解,乙固体析出,丙固体没有明显变化。
(1)室温时, 乙 (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若甲中含有少量丙,应用 冷却热饱和溶液 法提纯。
(3)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C (填“a”、“b”或“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乙>丙>甲 。
(5)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 甲=丙>乙 (用甲、乙、丙表示)。
(6)若用质量分数为6%的甲溶液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2%的甲溶液,需加水 100g g;主要实验步骤为计算、 量取 、混匀。
【分析】(1)根据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进行解答;
(2)根据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
(3)根据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4)根据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进行解答;
(5)根据降低温度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6)由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配制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解答】解:(1)甲、丙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而乙溶液中没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室温时,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应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提纯。
(3)根据升温到80℃时,发现乙固体析出,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c;
(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a>b>c,所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5)由图示可知,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都大于丙在t2℃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所得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甲=丙>乙。
(6)设需加水质量为x,
(150g﹣x)×6%=150g×2%
x=100g,
由于配制此硝酸钾溶液时不需要称量固体,所以步骤为:计算、量取、混匀(溶解)。
故答案为:(1)乙;(2)冷却热饱和溶液;(3)C;(4)乙>丙>甲;(5)甲=丙>乙; (6)100g;量取。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解答题(共1小题)
20.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 t1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与 c (填“a”、“b”或“c”)相似。
(2)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 恒温蒸发溶剂 。
(3)请选择: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C 。
A.a>b>c
B.b>a=c
C.b>a>c
(4)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无法确定 (填“a”、“b”或“无法确定”)。
(5)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方法是 降温结晶 。
【分析】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比较;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可以用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分离.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液质量可以判断温度变化时析出固体质量的大小。
【解答】解:(1)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与c相似,即随着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
故答案为:t1;c。
(2)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
故答案为:恒温蒸发溶剂。
(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b仍然都是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a,因此b的质量分数大于a,由于a在t1℃时的溶解度大于c在
t2℃时的溶解度,因此a的质量分数大于c,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故答案为:C。
(4)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无法确定,是因为不知道饱和溶液质量。
故答案为:无法确定。
(5)a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农作物一般适宜在接近中性,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8章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是一位同学记录的实验现象,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7章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3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小明课下在家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