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案
展开九年制义务教务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P4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看,掂或借助工具的方法进行轻与重的比较。
2.通过观察,验证等学习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倡合作精神,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并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轻与重的比较,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结果。
教学难点:
在运用工具比较时,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媒体、天平,各种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创设情境:
小朋友,小胖和小亚在玩什么呢?
谁能说说跷跷板是怎么玩的吗?
跷跷板上的小胖和小亚停下来了,为什么小胖在下面小亚在上面呢?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轻与重”。
[生活化的引入使学生感到亲切,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用跷跷板的形式的出现既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形象的演示了轻与重之间的关系。]
二、新授:
1.用眼睛看的方法判断“轻与重”:
①请出班级中两位同学(一胖一瘦),他们俩比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呢?(板书:看)
完整的表述:()比()重。
谁还能一眼就能比较出谁轻谁重吗?
②现在这里有一些图片,你能看出轻与重吗?(出示图片):
吸铁石(3块和1块) 纸杯和瓷杯 苹果和西瓜
气球和实心球(体积大反而轻)
③)同桌一人选一题,互相说一说。
汇报:纸杯和瓷杯比轻重,瓷杯重,纸杯轻。
3块吸铁石和1块吸铁石比轻重,3块吸铁石重,1块吸铁石轻。
④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是能够看出轻重的呢?
eq \\ac(○,5)小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生活经验,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看物体的大小或是多少或材质的不同来判断轻与重。
[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根据自己的经验,在老师有利的引导下,得到了比较“轻与重”的第一种方法:“看”。]
2.通过用手掂比较“轻与重”:
①谁能说说这两个盒子进行比较哪个轻哪个重吗?(产生矛盾)
这下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了,看来这次靠观察是没办法比较出轻重了,那么还可以用什么简单的方法进行比较呢?谁愿意说一说。
②刚才这个同学做了个什么动作?(板书:掂)
谁愿意上来掂一掂进行比较呢?(2,3个学生)
(教师打开盒子,公布答案)是啊,正如我们同学掂的结果一样,确实是这个盒子比较重一些。
③同桌同学选两件物品,互相掂一掂,说一说结果。(铅笔盒)
拿出你的铅笔和数学书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一下轻与重。
通过掂的行动,我们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物体的轻重。
④小结:比较轻重时,有时我们马上判断或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轻重。
[学生在不能运用第一种方法的时候,会自发产生寻求其他方法的愿望,于是得到了比较“轻与重”的第二种方法:“掂”。]
3.借助工具比较和验证“轻与重”:
①这里老师还有两个苹果,谁愿意上来比较一下?(多请几个学生,出现不同的比较结果)
②现在我们用刚才的两种方法都不能比较出轻重,那么我们还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板书:工具)
③介绍工具用法:
请一个同学上来用天平比较两个苹果的轻重,验证你的想法,说结果。
天平和跷跷板的原理有些相似,低的一端重,高的一端轻。
要是他们一样高低呢?
和刚才的两种方法相比,天平能更准确的比较出轻与重。
④说说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测量轻重的工具吗?
⑤现在有五件物品,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同时比较轻重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小丁丁是怎么做的。介绍橡皮筋的用法。
(出示橡皮筋)可以根据什么来比较轻重了?(橡皮筋的长度)
eq \\ac(○,6) 总结:同学们学得很认真,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运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那就是看,掂或是借助工具。
[精心设计和选择的物体使学生在比较时产生矛盾,在矛盾中寻求解决的方法,激发探究欲望,培养合作精神。]
三、练习:
基础练习:
出示:西瓜 香蕉 信封
谁轻谁重?请同学们把这几样东西从重到轻排列一下。(学生独立思考)
汇报。
拓展练习:
现在请看图,试一试,怎样拿走一些玩具,还能使两边保持平衡?说出你的理由。
两只小熊 三块蓝积木 两只小熊 一块蓝积木 三块绿积木
[练习设计由易到难,学生的思考有过渡。设计中具有多种答案的拓展题给学生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四、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沪教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探究方法,比较轻重,课后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五、 质量(重量)的初步认识轻与重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探究方法,比较轻重,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轻与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轻与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