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湘艺版七年级下册天路 思乡曲教学设计
展开课 型:欣赏课
教学年级:七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能充分完整的聆听《思乡曲》,感受、体验音乐情绪,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极其深刻的情感内涵。
2、能记住《思乡曲》主题。
3、通过欣赏音乐作品,能分析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4、了解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马思聪的生平事迹。
教学重点:充分聆听音乐,感受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乐曲是马思聪1937年所作《内蒙组曲》中的第二首。慢板,以如歌如诉的旋律表现出远离家乡的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乐曲的主题直接采用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由四个短小、均等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呈波浪型线条而递次下降,加之商调式柔和的色彩,使旋律具有深情、缠绵、忧伤的情调。乐曲在使用传统的再现三部曲式的同时,运用了民间创作中最常用的变奏手法,体现出三部曲式与变奏曲式混合的结构原则。乐曲中的三次变奏,一方面不断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起到了使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第一、第二变奏分别从调式、节奏和音域等方面揭示了主题所含的因素。第三变奏是乐曲的高潮,除了将原商调式的主题改变为宫调式外,在内部结构、旋律密度、调性、速度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变化,使音乐具有活泼明朗的气息。主题的再现使用了音区的调动,在明亮的高音区,既表现出小提琴的丰富音色,又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细腻。最后,乐曲以简短的结尾最终落在羽调式的属和弦上,造成期待感,使思念之情久久回荡着……
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六年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我校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养成比较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有着理解音乐的能力和所积累的一些经验。加上进入中学近一个学期的学习,在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下,对于欣赏《思乡曲》,记忆乐曲主题、分析音乐结构、理解音乐的情感及内涵等方面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教学设计的特点:本节课的设计依据音乐课程标准,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充分遵循音乐学科特点,遵循“感受与欣赏”课程内容所要求的教学策略而设计。课标写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的聆听音乐,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与鉴赏,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第六十四页)。音乐欣赏教学,重点应放在情绪的把握上,结合音乐要素分析形成这种情绪反应的原因(第四十页)。据此,本节课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并强调学生的多听,教师的精讲,音乐选材的经典,音响效果的清晰。在问题设计上,力求提出具有音乐性的焦点问题和有效问题,并体现出循序渐进性,梯度性和多层次的呈现,以便于不同程度学生的参与。在教学方法上主要运用比较法,通过多次模唱、跟唱主题、参与指挥等形式感受音乐,加深体验,并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始终符合所教学的音乐情绪)
一导入:课前播放《城墙上跑马》,学生进教室
1教师范唱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学生聆听并说说歌曲的情绪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哼唱民歌《城墙上跑马》,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这原是流传于内蒙地区的一首民歌《城墙上跑马》,现在却随着一首音乐作品闻名于世。这首音乐作于1937年,1937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忘记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跨越时空,一起去认识一位音乐家,去感受他的音乐《思乡曲》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设计意图:以聆听音乐和教师深情的范唱锁定学生的情绪,教师以略显凝重的语调、简洁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学生的思绪拉回到1937年,让学生的情绪逐渐进入到与音乐情绪相一致的心境,为深刻理解音乐内涵做铺垫)
二、欣赏
1.简介作曲家马思聪和《思乡曲》的创作背景(出示课件)
1)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曾两度留学法国, 1949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1967年在文革中被迫出走美国,1987年病逝于美国费城。主要作品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等。马思聪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启蒙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堪称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之一。
2)创作背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大片土地被日军战领,广大中国人民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思聪以绥远民歌为素材,写成了《内蒙组曲》(又名《绥远组曲》),《思乡曲》是《内蒙组曲》的第二首,是马思聪的代表作。主题音乐来自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悠长、悲伤的曲调既是当时苦难的中国人民对故土的哀歌,又是作曲家浪迹天涯时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设计意图:要求教师能够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简介,语言精练,表情真切,富于感染力,把学生引入欣赏音乐的心境之中)
2.播放《思乡曲》,完整聆听。(教师引导学生将身心调整到欣赏音乐的心境和状态)
(师:同学们,现在请将我们的思绪拉回到1937年吧,假如你是马思聪,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创作的?假如你是背井离乡中的一员,你又怀着怎样的不舍之情呢?请在音乐中感受作曲家的心情,感受中国人民当时的苦难吧)
思考:
1)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演奏形式是什么?用其他乐器演奏效果会怎样呢?
2)音乐给人怎样的感受呢?当你听到主题音乐——《城墙上跑马》的曲调时请用手示意。
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总结
1)学生试着介绍小提琴及其音色特点,教师用钢琴弹奏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两种乐器音色的不同,并补充总结得出:小提琴音色柔美、连绵,接近人声,更适合表现忧伤的旋律。
2)教师弹奏《思乡曲》主题,学生随琴轻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第一次完整聆听音乐,问题要简单一些,量少一些,便于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情绪,并熟悉主题)
3复听全曲:当听到主题曲调时,请随音乐轻声哼唱,体会主题所表达的情感
思考:
1)音乐的主题情绪是怎样的?为什么给人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速度缓慢、演奏乐器音区较低)
2)作曲家为什么会选择《城墙上跑马》来作为《思乡曲》的创作素材呢?
3)认真聆听乐曲,用不同的符号表现出音乐情绪的变化,看看乐曲分为几个部分。(由感性到理性分析乐曲结构)
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1)轻唱主题,分析主题旋律特点(课件出示主题曲谱)
请观察每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是上行还是下行?请用手画一画旋律线。
(正是因为每个乐句都盘旋着向下,有叹息的语调,才使得曲调哀怨悲伤,有着情深意切的思念之意,这也正是作曲家为什么会选择《城墙上跑马》来作为《思乡曲》主题的原因)
2)请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试着分析乐曲的结构。
《思乡曲》曲式结构:三部曲式 A B A'(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两次聆听,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音乐情绪,此时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逐渐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分析,问题的提出也指向教学目标)
三、分段欣赏
聆听第一部分,感受音乐的音色、速度及情绪
思考:
1)A段中主题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情绪是否一样?(主题演奏了两次,第一次力度稍强,情绪稍激动,第二次主题的情绪和力度相对较柔和微弱,但是所表达的情感却反而更加强烈了)
2)变奏一和变奏二的力度有何变化?情绪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对表达乐曲的情感起到怎样的作用?
(如果学生有疑惑,再次对比聆听。)
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
柔和暗淡而深情的主题色彩,感叹诉说的音调把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两个变奏是主题情绪的延伸,变奏一旋律凄然迷茫,变奏二旋律线条扩大,激昂而悲壮。两个变奏既赋予主题新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起到了使情感递次高涨的作用。
3)学生跟随钢琴轻唱主题
2.聆听第二部分(变奏三)
思考:1)B段音乐表现了什么情景?
2)B段音乐与A段音乐在音区、速度、力度有什么不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这种音乐要素的变化对表现音乐情绪有着怎样的影响
活动: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总结
A段音乐速度徐缓,深情而凄然,忧伤而无奈;B段音乐速度加快,音区渐高,力度稍强,情绪轻松愉快,变得豁然开朗,似乎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又似游子梦回故里。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乐曲情感的变化
3)请仔细聆听B段音乐的结束乐句,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怎样理解B段音乐结束后的“留白”部分?
(设计意图:这一小环节的设计是对理解乐曲情感的深度挖掘和拓展,结束乐句所表达的交织在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无助与无奈,与B段音乐的美好情感形成较强烈的对比;B段音乐结束后的“留白”部分更加深化了这一情感)
3.聆听第三部分(可与第一部分主题音乐对比聆听)
思考1)与A段主题音乐相比,第三部分的音乐在音区、速度方面有何特点?情绪上有何变化?
2)乐曲结束音调给人怎样的感受和想象?作曲家为什么要以这样的音调结束呢?
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总结
第三部分的音乐是一个缩减再现的段落,变化再现了主题音乐旋律,速度似乎更加沉稳徐缓,音区移高了一个八度,情绪显得更加优美、悲伤。乐曲短小的结尾充满茫茫的愁绪,最后结束在不稳定的音调上,给人以曲终意未尽的期待之感。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方法进行分段欣赏,始终贯穿“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情绪的重要作用”的认识)
4.复听全曲:
师:当被迫离开自己的祖国后,马思聪经常和夫人在家里演奏这首《思乡曲》,这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千回百转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最后一次聆听《思乡曲》,用心体会作曲家这一时期的内心活动,尤其是再现部分的情感,多加揣摩。
活动:当听到音乐主题时请用指挥手势或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在完整理解音乐情感的基础上,力求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的情感,感受作曲家的思乡的深刻内涵。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五、拓展延伸:欣赏歌曲《月之故乡》
(设计意图:课堂进行到这个时候,思念的深情已经渗透到学生的心脾,此时此刻,伴随着《月之故乡》的优美旋律,伴随着唯美的画面意境,留给学生的必然是意犹未尽的情感美、音乐美,)
六、结束语:亲爱的同学们,故乡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永恒的记忆,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哪里有亲朋好友,父老乡亲。当有一天你离开家乡,无论在天涯海角,还是在异国他乡,希望你们的心中永远唱着一首思乡的歌谣,永远记得你的祖国。
说明:
制作《思乡曲》课件把握了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性
使用教学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更加高效的完成教学,从学生需要出发,有明确的针对性,并体现出教师、学生
和课件之间的双向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只是起辅助作用,主体永远是学生和老师。所以课件设计遵循教学的需要,不需要的地方完全可以不必用,让课件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约性
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力求简洁明快,一目了然,避免多余的文字显示。能用语言表达交流的尽可能的通过师生
的语言、声音交流互动。例如师生讨论问题的结果、教师的结束语等都不必呈现在课件上,过多的文字阅读易让学生产生疲劳。
3.艺术性
课件的制作遵循艺术美的特点,所选择的色彩和画面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符合所教学的内容的情绪,又要
让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感受。
4.易用性
课件要运行流畅,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教师控制。
音乐七年级下册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乡情 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熟悉主旋律,揭示课题,创编与拓展,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音乐七年级下册音阶 调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音阶 调式教案设计,共2页。
音乐七年级下册德涅泊尔 美丽的村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音乐七年级下册德涅泊尔 美丽的村庄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设想,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