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0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授,小结,作业,社会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说出血液主要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说出它们的主要功能。
2、通过实验观察红细胞和白细胞。
3、说出三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4、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并依据各项数据说出它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重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正确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教学难点:
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血常规检查对诊断疾病的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 “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体的循环系统通过遍布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运送氧气的养料,并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它们主要是依靠什么来运送的呢?它们主要是依靠血液来运送的。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十章第一节血液和血型。
二、新授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血液(bld)是一种结缔组织,是人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动,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处,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
取一定量的人的新鲜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柠檬酸钠溶液(防止血液凝固)试管里。静置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血液就会发生分层现象。分成三层,最上面是血浆,它的密度最小,中间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层是红细胞。
人的血液是由血细胞(bld cell)和血浆(plasma)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red bld cell)、白细胞(white bld cell)和血小板(bld platelet)。血浆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实验:人血涂片
日的: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这两种细胞在血液中的含量。
器材:人血涂片玻片标本,显微镜。
指导:
1.对照书上图10—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涂片玻片标本。
2.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对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各种血细胞有哪些形态特征?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红细胞由于含有红色的血红蛋白而呈现红色。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容易与氧气结合,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人就会出现贫血。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但数量比红细胞少得多。白细胞有多种:有些白细胞能吞食侵人体内的细菌等,保护人体的健康。
血小板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小的一种细胞。当人体受伤时,血小板就会在伤口部位聚集成团,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血液凝固和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溶性的纤维蛋白有关。血液凝固后,血块周围出现阴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血清(serum)。血清是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血浆。
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正常成年人每升血液中所含血细胞的数量:红细胞为3.5×1012-5.5×1012个,白细胞为5.0×109-10.0×109个,血小板为1.5×1011-3.5×1011个。正常成年人血红蛋白含量为110—160g/L。如果这些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人体就对能患病。
血常规化验常作为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检查的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
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
目的:说出血常规化验数据的疾病诊断的意义
指导:1、学生4人一组,解读表(表中四位患者的其他检查项目均正常)
2、小组进行讨论,得出四位患者的诊断结果。
3、全班交流各小组的诊断结果。
三、小结:本节我们已经知道了血液的组成的功能,学会了看血常规化验单
四、作业
完成书后1、2题
五、社会实践
收集血常规化验单并分析病人的病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说出ABO血型类型及鉴定过程。
教学重点:
1、了解输血的意义及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掌握ABO血型的类型。
3、说明血液鉴定过程并完成实验。
教学难点: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法。
教学教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标本、吸管、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学会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这样,我们便可以初步确定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病措施。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一次旅途中,由于交通事故致使一位B型血的旅客受伤急需输血你能为受伤旅客献血吗?
三、提出问题
1、分组讨论。
2、归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献血者的年龄及身体素质方面的要求。
(2)需要进行血型鉴定,确定献血者的血型是否能献给伤者?
(3)人的一次性输血量的范围是多少?
(4)献血对人体有影响吗?
四.解决问题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体内血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一般 情况下,人体一 次性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10%(约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如果一个 人一次性失血超过血液总量 的30%(约1200mL)以上,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1997年12月29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至五十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输血时,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后可能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图10-3),阻碍血液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输血前要进行血液鉴定。
人的血型是遗传的,一般终身不变。血型有多种,最常见的是血型。血型可分为A型、B 型、AB 型和O 型四种。可以利用A型标准血清(即A型血液的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即B型血液的血清)鉴定人的血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的采集血量一般为200 mL,最多不超过400 mL。这是为什么?献血以后应该补充哪些营养成份?
(2)人体有哪几种血型?
2、实验:模拟“血型鉴定”
目的: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
器材:模拟配制的“A型血”、“B型血”、“O型血”、“AB型血”和“A型标准血清”“B型标准血清”,载玻片,吸管等。
背景知识:医院鉴定血型通常采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分别与未知血型的血液进行配制实验,通过观察有无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确定血液的血型。
本活动为模拟鉴定活动,上述红细胞凝集现象在本实验中表现为“沉淀”现象,即“有沉淀产生”模拟“有凝集现象”,“无沉淀产生”模拟“无凝集现象”。
血型鉴定的结果如表10-4。
指导:
1.将四种“血液样本”分别标上“赵”、“钱”、“孙”、“李”,表示他们是大出血病人,急需鉴定血型和输血。
2.学生4人一组,阅读“背景知识”,讨论血型鉴定方案。
3.将两种“血清”分别标上“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模拟鉴定实验。
4.将血型鉴定结果填入表l0-3中(在相应血型的空格中打“√”)。
表10-3 “血型”鉴定结果表
五、交流实验结果
1、讨论:根据血型鉴定结果,赵、钱、孙、李四人分别应输入什么血型的血?
2、一般情况下,输血时应该输同类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类型血的情况且十分紧 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在这种情况下, 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病人,型血的病人也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
下列病人可以接受的血型和不能接受的血型可以归纳为下表。你能完成下面的输血一览表吗?
六、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1、失血对人体的影响;
2、血型的类型;
3、输血的原则;
4、了解血型鉴定的过程;
七、作业
课外阅读——输血技术的探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节 水中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1节 食物中能量的释放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在氧气中燃烧食物,在空气中燃烧食物,检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变化,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