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2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3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4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5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6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7页
    6.2《五石之瓠》课件17张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8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示范课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庄子《寓言》,学习目标,快乐自学,展示要求,整体感知,思考探讨,沉浸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秋水》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 ——《庄子·列御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体悟庄子思想,学以致用。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一生率性,崇尚自然,非毁礼法,傲视王侯。生活贫困,以编草鞋为生,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楚威王曾以厚礼请他担任相国,被他拒绝,终身不仕。主要作品有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约前369—前286
    惠施约前390—前317
    惠子,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人,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做过梁惠王的相。 惠子是合纵抗秦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作为合纵的组织人,他在当时各个国家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惠施本是庄子的朋友,为先秦名家代表,但本篇及以下许多篇章中所写惠施与庄子的故事多为寓言性质,并不真正反映惠施的思想。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经文。 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在古代: 1斗=10升=15斤=7.5千克 1石=10斗=75千克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1、大声诵读文段,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做到流畅。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划出疑难字句。
    1、两位学生分角色诵读原文。2、两位同学分角色疏通文意。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1.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几个故事? 惠子:大瓠无用 庄子:不龟手之药
    1. 在“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两个故事中,惠子和庄子,宋人和客分别有什么做法?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2.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①惠子做法:其坚不能自举;则瓠落无所容;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①宋人做法: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鬻技百金
    ②客做法: 以说吴王 裂地而封之
    ②庄子的做法: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宋人和惠子只看到世俗的小利,看不到背后的“大用”。
    客和庄子都能看到事物背后的“大用”,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客”的眼光再高,也只是对事物功利价值的追求;而庄子“浮乎江湖”的想象,则超越功利价值,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
    1.在“大瓠之种”和“不龟手之药”两个故事中,惠子和庄子,宋人和客分别有什么做法?试从文中找出原句加以分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2. 这则寓言里,惠子和庄子各自引用了“大瓠之种” 和“不龟手之药” 的事例,真正的用意是什么?
    惠子用“大瓠之种”的事例,说明大葫芦大而“无用”,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 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而有用,说明使用方法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讽刺惠子的做法与宋人一致,从利的角度看待有用无用,只看到无用,看不到无用之“大用”。
    1.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2.要善于转换视角,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 3.“无用之用”才是“大用”。
    如何理解本文的寓意?
    你喜欢“实用派”的惠子还是“逍遥派”的庄子?请从有用和无用的角度,联系自身阅读经历和生活写出自己的理解。
    要求:1.有思考 2.有章法 3.有文采

    相关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集体备课课件ppt,共1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用VS无用”,五石之瓠,本文讲述了几个故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背景图ppt课件,共26页。

    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备课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五石之瓠,学习目标,《庄子》,庄子的作品,惠子其人,了解《逍遥游》,初读文本,理解内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